香港過中秋/百年傳承盛大慶典 大坑舞火龍

欣新聞 發佈 2012-09-23T16:33:28+00:00

圖說:大坑舞火龍是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旅遊局提供)欣傳媒 | 記者蘇曉凡/專題報導由於歷史的轉折,香港意外的成為中西文化交會融合的舞臺,但即使西化讓香港有了今日在亞洲的獨特地位,香港對於保留中國傳統文化,反而比其他地區更為突出。在中秋節的時候,香港除了一般中秋習俗,還有一個傳承超過百年的

圖說:大坑舞火龍是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旅遊局提供)

欣傳媒 | 記者蘇曉凡/專題報導

由於歷史的轉折,香港意外的成為中西文化交會融合的舞臺,但即使西化讓香港有了今日在亞洲的獨特地位,香港對於保留中國傳統文化,反而比其他地區更為突出。在中秋節的時候,香港除了一般中秋習俗,還有一個傳承超過百年的盛大慶典「舞火龍」。


大坑是位於香港島灣仔一帶的地區,早年有一條水渠從畢拿山流經大坑一帶再入海,大坑因而得名,這條水渠現在還在,被稱為大坑明渠。大坑原本是香港島一個傳統村落,傳說最早是客家人的聚落,有超過100年歷史。


關於大坑舞火龍習俗的由來,據說在西元1880年的中秋節前夕的晚上,大坑村遭到颱風吹襲,出現一條大蟒蛇,吞食村裡的家畜,結果被村民合力打死於破屋內,不料等颱風過後,大蟒蛇屍體失蹤,幾天後大坑村就開始發生瘟疫,造成多名村民生病死亡。


當時有道士說,這條被打死的大蟒蛇是龍王的兒子,因此要降疫症懲罰該村,以報復殺子之仇。這時村中父老,又得到神仙託夢,指出海龍王最怕的是火龍,火可制水,所以要用火龍繞村,並燃放炮竹,由於炮竹中含有硫磺,加以香火,燻蒸之後,就能消除瘟疫。


於是村民在中秋節連續三晚,用稻草紮成巨龍,上面插滿長香,隨著炮竹的聲響及煙硝,在村中舞動,瘟疫果然停止,自此村民便有了在中秋舞火龍的習俗。大坑舞火龍的習俗,只在香港日治時期停辦了3年,延續至今仍維持了古老的傳統方式。


火龍與一般的舞龍不同,但製作也非常講究,龍身全長約70公尺,分成32節,先以粗麻繩紮成龍骨,再用稻草或珍珠草紮成龍身。舞龍時,整條龍身都插上火紅的長壽香,在夜間舞動時,點燃的線香點點星火,在夜色中畫出紅色的線條。


龍頭由藤條屈曲為骨架,龍牙以鋸齒的鐵片造成,雙眼是手電筒,舌頭是漆紅的木片,帶引舞龍的珠球是個插滿線香的沙田柚,一共兩個。因為傳統習俗在結束後,就要將這條火龍拋入銅鑼灣避風塘的海底,以示「龍歸滄海」,不過現在避免污染海水,已經改用焚化的方式。


大坑舞火龍在中秋節連續三天的晚上6點開始,先在大坑蓮花宮點睛開光,再於安庶庇街插香後起龍。傳統遊街,儀式可分為「火龍過橋」、「火龍纏雙柱」、「綵燈火龍結團圓」三部份,整個過程需要300個男性輪流操作。


現在大坑舞火龍與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等4項香港的民俗節日,都已經被列入大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中秋節時,在香港最熱鬧而特別的盛會之一。

更多香港吃喝玩樂,請進【香港!買東西吃東西...】專輯
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37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58298&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