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奪命野蘑菇!今年已致135人中毒,這些民間鑑別法不可信→

廣西日報 發佈 2020-06-20T07:28:37+00:00

6月19日,自治區疾控中心發出提醒,今年以來,廣西已報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28起,發病人數135人,死亡3人。

營養界有句老話

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

吃兩條腿的不如吃一條腿的

這一條腿指的就是蘑菇

可見蘑菇的營養確實不一般


最近,廣西雨水充沛

野生蘑菇瘋長

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有所增加

大家需要警惕了

野蘑菇千萬別隨意採食


6月19日,自治區疾控中心發出提醒,今年以來,廣西已報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28起,發病人數135人,死亡3人。專家表示,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毒蘑菇辨別方法,因此不採不食是預防中毒的關鍵。


▲近期在廣西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自治區疾控中心供圖


患者

「以前吃過這蘑菇,這次卻中毒了」


19日下午,記者從自治區人民醫院了解到,目前該院的重症監護病房正躺著3名因誤食野生蘑菇而中毒的患者,都是因為病情危重從各地轉送而來的。


其中一名40多歲的女性患者病情最為嚴重,她於6月17日被緊急送往該院治療。毒蘑菇中的毒素導致她身體多器官衰竭,醫務人員正在運用高等級器官功能支持治療對其進行救治。


該院重症醫學科一病區副主任醫師韓林介紹,這名女性患者家住在山區,近期野外的蘑菇生長旺盛,她便采了一些回來食用。吃了采來的野生蘑菇之後,她當天就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第二天開始出現精神方面的症狀,意識模糊,到了第二天晚上,病情進一步加重,出現心跳驟停。當地醫院的醫務人員反覆對她進行了十多次的心肺復甦按壓,才贏得了向上級醫院轉送的機會。據這名女性患者回憶,她認識這種蘑菇,以前吃過都沒事,沒想到這次就中毒了。


數據

今年中毒人數比去年增加4倍


自治區疾控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區報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28起,發病人數135人,死亡3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事件數增加了3倍,發病人數增加了4倍。


除北海、防城港外,其餘12個市均有病例報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發生較多的地區在桂林、河池、梧州、賀州等植被比較豐富的山區。


目前中毒原因主要為自采野生蘑菇,偶有路邊購買蘑菇引起中毒的事件。今年以來,我區報告有1起因購買路邊攤蘑菇引起的中毒。


蘑菇中毒事件具有明顯的季節性

主要發生在夏秋季節

廣西是從3月開始

5~6月是發病高峰

持續到9月左右



提醒

沒有靠譜的「鑒毒方法」


自治區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價所所長蔣玉艷介紹,我國野生蘑菇資源非常豐富,已知蘑菇種類估計在4000種以上,其中目前已知的毒蘑菇400多種。


毒蘑菇的鑑別是非常困難的,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識別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不盲目採食野生蘑菇才是預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關鍵。


想要避免誤食毒蘑菇,除了不採不食野生蘑菇,還需要注意不認識的蘑菇不要吃,吃蘑菇不要同時飲酒,最好不要吃雜菌。


此外,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鞋(菌托)的蘑菇多有毒,儘量不吃。因為有「菌蓋、菌環、菌托」的蘑菇多為鵝膏屬,而鵝膏屬的蘑菇大多都含毒或劇毒。但沒菌托和菌環的蘑菇仍可有毒,如劇毒的肉褶鱗環柄菇和毒粉褶蕈都沒菌環和菌托。


▲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鞋(菌托)的蘑菇多有毒。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食用蘑菇後出現

哪些症狀意味著可能中毒了?


不同的蘑菇含有的毒素不同

引起的中毒類型也不相同

常見的主要有幾個類型

▼▼▼


胃腸炎型:多在進食後10分鐘-2小時發病,胃腸道症狀,預後良好。


常見的造成胃腸炎型中毒的毒蘑菇↓↓↓

▲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神經精神型:多在進食後10分鐘-6小時發病,精神症狀、幻覺等,預後良好。


肝腎損害型:多在進食後數小時-30小時發病,有「假愈期」,即在一兩天內出現症狀好轉的假象,隨後症狀加重,死亡率高。


常見的造成急性肝損害中毒的毒蘑菇↓↓↓

▲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常見的造成急性腎損害型中毒的毒蘑菇↓↓↓

▲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光敏性皮炎型:多在進食後24-48小時發病,皮膚紅腫或皰疹,日光照射後症狀加重,預後良好。


常見的造成光敏性皮炎中毒的毒蘑菇↓↓↓

▲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橫紋肌溶解型:多在進食後15分鐘-2小時發病,早期胃腸道症狀,6-12小時出現醬油色尿、肌肉酸痛、肢體無力等橫紋肌溶解症狀。可導致急性腎衰死亡。


常見的造成橫紋肌溶解中毒的毒蘑菇↓↓↓

▲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食用有毒的蘑菇怎樣急救?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寧宗介紹:


催吐:一旦食用了毒蘑菇,一定要第一時間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況下儘快吐出毒物,減少毒素吸收。


立即就醫:有一些家屬會在家裡人食用蘑菇前留存一點樣本,一旦發生中毒,連同樣本一併送醫,幫助醫生儘快判斷中毒類型,採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這也是非常有用的一個防範措施。


此外,專家建議吃蘑菇的同時最好不要飲酒,因為一旦吃到的是毒蘑菇,酒精會加速毒素的吸收。


中國疾控中心解讀

毒蘑菇認識的六大誤區


據了解,許多民間鑑別方法並不科學,中國疾控中心曾經對流傳較廣的毒蘑菇鑑別方法進行了科學解讀。


誤區1:生長在陰暗潮濕或糞便上的蘑菇有毒。

錯!因為蘑菇有糞生或腐生,如口蘑生長在草原的羊糞上。而劇毒的鵝膏菌多生長在相對清潔的林地上。


誤區2:蟲食或生蛆的蘑菇無毒。

錯!很多劇毒蘑菇成熟後常會生蛆或被蟲食。如成熟的致命鵝膏常常被蟲啃食。即便用致命鵝膏給大小鼠灌胃,大小鼠也不會中毒。因為大小鼠的消化道不吸收鵝膏毒素。


誤區3:受傷變色、流汁液的蘑菇有毒。

錯!如松乳菇、多汁乳菇掰開或劃傷後會流出乳汁,美麗牛肝菌受傷斷面會變藍色,卻都是美味的食用菌。而許多毒蘑菇受傷斷面不會變色或分泌汁液,卻是有毒的。如劇毒肉褐鱗環柄菇、有毒蠅鵝膏的斷面都不會變色,也不會流汁液。


誤區4:與銀器、大蔥、大蒜、大米同煮可使其變色的蘑菇有毒。

錯!「銀針驗毒」實際是銀與硫或硫化物發生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而蘑菇毒素不含硫或硫化物,不能產生顏色變化。大蒜或蔥或大米與毒蘑菇同煮也不會變色。目前尚未發現任何與毒蘑菇同煮變色的物質。


誤區5:白醋能使蘑菇汁變色或牛奶能在蘑菇上結塊就是毒蘑菇。

錯!真相是白醋遇到鹼性物質都可變色;牛奶遇到酸性或鹼性物質都會變性而結塊,這與蘑菇是否有毒無關。


誤區6:有鱗片、粘液的蘑菇有毒。

錯!如條蓋盔孢傘和亞稀褶紅菇都沒鱗片的粘液,卻有劇毒。而有毛和鱗片的香菇卻可以食用。


不採、不食

不買、不賣野生蘑菇

警惕誤食毒蘑菇中毒


來源丨南國早報

編輯丨朱映伊

責編丨陳佳嘉

值班主任丨晏彥

廣西日報新媒體出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