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武俠動作片《影》,替身與真身互為一體,連妻子都難辨真假

黎明愛搞笑 發佈 2020-06-20T21:41:40+00:00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影》講述了一個替身故事。替身從古至今被稱為"影子"。境州是一個不起眼的人物,他從八歲起就被秘密關押。他又作為沛國都督子虞為主公賣命,但是他並不甘心做別人的替身,歷盡千辛萬苦最終獲得自由。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影》講述了一個替身故事。替身從古至今被稱為"影子"。境州是一個不起眼的人物,他從八歲起就被秘密關押。他又作為沛國都督子虞為主公賣命,但是他並不甘心做別人的替身,歷盡千辛萬苦最終獲得自由。



這部電影融合了傳統的中國陰陽美學思想,然後在古代中國戰爭的權力之戰中透析人性的複雜性,並譜寫了悲劇性的歷史長流中小人物命運的輓歌。本文將從人物塑造,敘事手法和中心思想三個方面分析電影的藝術特色。



人物塑造:

沒有"真身"哪來的"替身"?

電影中的角色設定體現了陰陽美學上力量之間的平衡。鄧超一個人扮演兩個角色,他的"真身"藏在黑暗和僻靜的地方,以弄清目前的狀況。"影子"試圖擺脫束縛,尋求自由的曙光。



在角色設定中,形成了明顯的對比,由於同一事件和同一目標,兩角色達到統一,並且在鬥爭中達到了平衡。戰鬥獲勝後,境州和子虞相互對抗,殺死了主公的子虞站在境州身後,打算殺死他的影子。出乎意料的是,他被影從腰下刺殺,處於弱勢的影子變成了新一輪的權謀化身,並且人物的身份轉換在這一刻完成。然而,在這場權力遊戲之戰中,無論是子虞還是境州最終都被慾望沖昏頭腦。

敘事手法:

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影化表達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通常採用將中國傳統文化轉化為電影中獨特審美元素的方法,以實現他在傳統電影敘事方法上的突破。《影》利用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特點,在色彩和布局方面完善了導演的新穎審美觀念。

導演將水墨畫融入角色服裝的藝術設計中,避免出現高飽和度和高亮度的顏色,主要基於黑白灰選擇相鄰的色彩,然後以水墨畫形式呈現角色人物的服裝渲染。


同時,導演使用色彩作為敘事語言來刻畫角色和角色的情感變化。演員鄧超飾演的兩個角色的服裝有很大不同。沛國大都督子虞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他打算取代自己的主公,但是,他在戰鬥中因楊蒼的獨特技能而受傷,後來身形枯瘦。因此,子虞穿著黑色為主的漢服,質地較弱,暗示人物性格陰暗,衣衫寬鬆來突顯虛弱的身體。

中心思想:

人性與權利之間的比較

在影片中,子虞在八歲時,其父親被敵人殺害。他的叔叔也找到了一個各方面都相似的替身來訓練,並且也一直生活在黑暗潮濕的環境中。在黑暗中,他覺得自己只是沒有自我和未來的替身。這時,子虞的妻子小艾面對兩個相似的人,也有一絲絲的背叛,更傾向於影子。影子自言自語說:"我只是個替身"時,小艾說:"你也是人"成為替身從黑暗走出來,從被奴役到鬥爭反抗都是堅強的支撐。

影子的表面是完成任務和用來冒險的替代品。實際上,這是影子與人的內心深處的矛盾所在。境州思想和人性變遷的軌跡正是這種矛盾的軌跡。從甘心赴死轉變為一種信念,即殺死子虞並控制自己的命運。

"影"


只要有刺殺,影子就會出現,影子必須在緊要關頭挺身而出,替主子擋下所有護他周全;影子也必須跟主子合為一體,真假難辨,這樣他人也不會有所懷疑。若是沒有真身,那裡來的影子?是願意做影子,還是願意做真身?是暗處做鬼,還是明處做人,換成是你的話,你如何抉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