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有跡可循 有冠心病、半年內昏倒兩次要注意

欣新聞 發佈 2012-10-04T11:59:15+00:00

圖說:來自蒙古的Crystal今年只有23歲,卻有五、六次昏倒經歷,裝了心臟整流去顫器及藥物治療,現在遠離猝死恐懼。(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提供)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台灣心臟病死亡率佔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名,台大醫院急診醫學科教授馬惠明提醒,心因性猝死在台灣逐漸升高,而其中82%是發生在家中,

圖說:來自蒙古的Crystal今年只有23歲,卻有五、六次昏倒經歷,裝了心臟整流去顫器及藥物治療,現在遠離猝死恐懼。(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提供)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台灣心臟病死亡率佔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名,台大醫院急診醫學科教授馬惠明提醒,心因性猝死在台灣逐漸升高,而其中82%是發生在家中,只有不到兩成在有能緊急救命的「傻瓜電擊(AED)」,因此家人及周遭民眾及時搶救非常重要。


馬惠明表示,演出「海角七號」走紅的茂伯,和知名歌手馬兆駿等人,都是在家中發生心因性猝死,家人無法及時搶救而喪失生命,而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廖風德則是在爬山時發病,也是周遭民眾未能及時搶救而致命,即使是在市區發病,由於心跳停止搶救的黃金時間只有五分鐘,以台灣緊急救護平均每四到六分鐘才會到場來說,他提醒,周遭民眾在救護人員到達前的處置是救命關鍵。


馬惠明說,雖然民眾家中不可能有AED,但是只要能及時操作心肺復甦術CPR,以平均每分鐘按壓患者乳房連線的中間100下的速度,就算沒有AED,只要能持續做CPR,至少可以輔助患者8到10分鐘的心臟功能,因此若能持續進行CPR,即能提高心因性猝死患者的存活率。


亞太心律醫學會理事長陳適安及馬惠明表示,其實心因性猝死是可以預防的,「猝死」發生的主要原因為心臟問題,大多數是因心臟功能忽然喪失,其中約有九成的患者是冠狀動脈心臟病患,患者多半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的問題,患者只要控制三高,控制血壓、控制膽固醇及血脂,不要吸菸,通常都可以預防猝死發作。


而有一成多的猝死是發生於先天的原發性心律不整,台灣的這類型患者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的趨勢,而且大多發生在年輕人身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張坤正表示,雖然這類患者突然心臟停止或猝死無法救回常讓家人措手不及,但其實他們通常都「有跡可循」,例如家中曾有男性家屬在45歲前、女性家屬在55歲前猝死,或是年輕人曾在半年內昏倒兩次,即可能顯示有心律不整的問題,有猝死的危險。


在今天現場,就有一位目前在嘉義大學就讀,來自蒙古的Crystal現身說法,今年只有23歲的Crystal過去曾發生過五到六次暈倒,且心跳快達每分鐘200下以上,由於她表示,她的母親在23歲時就因心臟停止去世,家族中也有多人因心臟疾病過世,因此張坤正判斷她屬於先天性心因性猝死的高危險群,因此建議她植入心臟整流去顫(ICD),Crystal表示,自從植入ICD及藥物控制後,她恢復正常生活,也不再為隨時到來的死亡恐懼。


亞太心律醫學會理事長陳適安提醒,平常如有喘氣、上氣不接下氣,常感覺疲倦、雙腳沉重、胸痛、胸悶、心悸,或曾經暫時性失去意識、下肢水腫,就要小心是不是有心臟問題,一定要及時到心臟科就診,檢查出病因。


馬惠明提醒,現在天氣轉涼,無論是中風或是心因性猝死病例都會增加,根據統計,猝死好發時間在早上6點到10點,尤其是早上8點最易發病,其次則是下午4點到7點,以及晚上9點,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注意預防。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64398&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