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及時電擊 救活率可提高七倍

欣新聞 發佈 2012-10-04T11:59:15+00:00

圖說:台大醫院馬惠明教授(右至左)、美國心 律醫學會理事長Bruce L. Wilkoff教授、亞太心律醫學會理事長陳適安、台中榮總黃金隆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張坤正聯合發起「起死回生安心計劃」。(記者丁彥伶攝)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您知道,台灣每年有將近兩萬人發生「到院前

圖說:台大醫院馬惠明教授(右至左)、美國心 律醫學會理事長Bruce L. Wilkoff教授、亞太心律醫學會理事長陳適安、台中榮總黃金隆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張坤正聯合發起「起死回生安心計劃」。(記者丁彥伶攝)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您知道,台灣每年有將近兩萬人發生「到院前心跳停止」嗎?醫師提醒民眾,當人心跳停止,緊急搶救的黃金時間只有5分鐘,呼籲民眾「見死要救」,只要有人及時做CPR,救活率可提高三倍,政府及民間若廣設傻瓜電擊器AED,救活率更可提高七倍。


台大醫院教授馬惠明表示,心臟疾病死亡率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心因性猝死不僅逐年升高並且年輕化,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有近兩萬人死於到院前心臟停止。亞太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任陳適安提醒,心因性猝死往往是突然及非預期性的死亡,也讓親友措手不及,而這都是因為缺乏急救相關常識與知識所導致。


陳適安提醒,當人心跳停止,緊急搶救的時間只有5分鐘,每延遲1分鐘,存活率就降低10%,因此台灣心律醫學會主動號召國內心臟醫師發起「起死回生安心計劃」,首要工作希望政府儘速建立全國完整「心因性猝死資料庫登錄」系統,整合衛生署與警、消單位和全國各大醫院體系有效掌握國內高風險族群資料,並於公共場所增設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AED)。


2010年台北市就有將近1,500件猝死案例,但存活率只有7.6%,陳適安說,主要是因為民眾未能把握黃金搶救時間。馬惠明說,美國芝加哥在2000年廣設AED後,心跳停止病患起死回生率即達61%。


此外也要推廣操作教育,落實院外急救系統,築起第一道救護網。並藉由資料庫監控與臨床分享,強化院內治療的成功率與第一時間急救SOP,並教育猝死救回的患者裝設心臟整流去顫器(ICD)的重要性,才能有效降低心因性猝死人數,以保障高風險族群生命安全。


馬惠明表示,心跳停止的患者只要能及時電擊一次,成功除心房顫動率就能達到89%至90%,若能及早電擊二到三次,成功除顫率更可提高到九成以上,台灣的AED雖然在近年已大量增設,平均每十萬人約有17.3台,但實際上,其中有46.7%是在消防單位,35.3%在軍方,在民間的不到兩成,比起日本每十萬人有234.8台、美國每十萬人有198.9台,澳洲的44.5台及英國的25.6台,台灣的AED仍不夠。


馬惠明說,台灣心因性猝死的存活率,在1993年只有1.4%,到2000年提高近一倍,達2.6%,2004年為3.9%,到了今年民眾的急救意識已經提升,目前已經達到9.3%,可見得教育民眾緊急救護確實可提升「起死回生」的效果。


他表示,AED之所以被稱為「傻瓜電擊器,就是因為它的使用非常簡單,只要能緊急取得AED,打開AED,AED即有明確地指示,按照AED的語音步驟進行,「叫叫CAD」即可簡單救命。


首先要先大聲「叫」患者,確定路倒者是無意識、無呼吸及無心跳,第二步要指定「叫」旁人打電話求救,並請人取得AED,同步並進行心肺復甦「CPR」,平均每分鐘按壓患者乳房連線的中間100下,即每秒兩下的速度,在取得AED後打開電源,依照機器指示進行操作,把黏片分別黏於病人的右上胸及左胸下,待機器充電後按下電擊鈕,如果患者心跳恢復,機器偵測即會提醒,若心跳未恢復則依機器指示繼續重覆操作直到救護人員到達接手為止。


目前AED主要設置在車站、飯店、學校等公共空間,雖然數量仍明顯不足、設置位置也未明確公告,馬惠明說,像之前電視台樂隊指揮及薩克斯風專家「番王老師」王吉宣,就在周遭民眾幫忙下成功挽救一命,只要民眾踴躍學習,都可以成為猝死患者的救命恩人。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64397&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