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營/不工作 只談怎麼「創意作」的法則

欣新聞 發佈 2012-10-15T12:30:13+00:00

圖說:5號倉庫的後段,在工作營期間將同步展出淡江大學建築系學生針對青年公共住宅所作出的設計成果,接續15日至28日的工作營成果展之後,也將作更完整概念的建築模型展出。(記者葉穎攝)欣傳媒 | 記者葉穎/專題報導談到這次2012台北創意學院創意工作營,主要召集人建築師龔書章說,他將這回工作營的定位在都

圖說:5號倉庫的後段,在工作營期間將同步展出淡江大學建築系學生針對青年公共住宅所作出的設計成果,接續15日至28日的工作營成果展之後,也將作更完整概念的建築模型展出。(記者葉穎攝)

欣傳媒 | 記者葉穎/專題報導

談到這次2012台北創意學院創意工作營,主要召集人建築師龔書章說,他將這回工作營的定位在都市社會運動,希望透過群聚、分組且跨領域的討論,找出可能策動城市的改變,且引動更多群眾出面幫忙。

在工作營真實的運作上,共計35名的學員各自依據志願分組,儘可能做到各組皆有跨領域的成員,之後5個組別由5位講師各自帶開,並針對不同的議題提出概念跟方法;其中有計劃地如何替城市以既存的,順序長出綠地;也有一組,希望可以編寫出整套手冊,讓只要是關於城市創意的行動,都可以依照手冊中的程序,發揮效應。

在4天工作營上課的日程是從每天上午的9點到晚間9點,然而討論5號倉庫的使用是沒有時間設限的。每天上課中,除了一早一晚兩回的總集合討論之外,講師們各自帶開作分組的討論,龔書章身為總召集人則是採完全的開放且不作任何設限,他笑說,在講師名單決定之後,甚至對於各組的內容規畫,連他都是開幕當天才知道的,在上課期間,他唯一不變的,就是會不厭其煩的去問每個學員:why-為什麼要這樣做;how-怎麼做;who-針對哪些對象而這樣子做。

這樣的工作營,在國外並不是沒有前例可循,他舉例,如設計蘋果電腦的Jonathan Ive-透過外部資源,促成設計成果;而IDEO的CEO Tim Brown所提出的design thinking(設計思考)也是在活動當中想要效尤的思維方式;由西山浩平所引動的「空想生活」網站,動員力之強,讓人驚艷;最後,在巴塞隆納所舉辦過的C/P工作營中,在溝通力的演練上同樣是值得學習的。

他說,工作營的方式,在以往並不是沒有在台北發生過,但可惜的是,在他看來往往沒有造成相互堆疊的力量,沒有堆疊更不可能積累出厚度,往往像是散在各個據點的能量,不加成之外,也是一種耗損。以這次的城市創意工作營為例,他就主動與TEDX Taipei的籌備小組聯絡,打破原本在華山舉辦的慣例,移師松山文化園區,也得以跟工作營的活動相銜接,「因為我覺得他們在談的事情,實在跟這次的活動太有關聯了」。

至於講師人選,也有他的佈局,他說,這五位講師都是他一手計劃邀請的,每一位都有策展與活動號召的經驗,更重要的是,都是可以引動正向態度的導師;也許就如同講師之一的周育如在工作營當中,其中一天於臉書上有感,「都市策略的形成、善意/良性的進行都市改造流程、重新思考民眾與政府的關係、打開更多讓更多創意的人與事物進入臺北可能性-「活化都市」是這次臺北城市設計工作營的核心目標。」

更多建築旅遊資訊,請上【建築行腳】專輯
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11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70033&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