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復仇,他竟然色誘潘金蓮,武松,原來你是這樣的打虎英雄

小郭襄 發佈 2020-06-18T15:47:59+00:00

提起武松,大家腦海中的印象大抵都是「打虎的英雄」,「身材凜凜」,「愛憎分明」,在《水滸傳》中,他殺死了景陽岡的老虎保了一方平安;但是,在《金瓶梅》中,蘭陵笑笑生把武松刻畫地 就稍欠那麼一些「英雄」氣概。

提起武松,大家腦海中的印象大抵都是「打虎的英雄」,「身材凜凜」,「愛憎分明」,在《水滸傳》中,他殺死了景陽岡的老虎保了一方平安;他為兄報仇殺了潘金蓮,西門慶;他為了報恩施恩醉打蔣門神等等。施耐庵刻畫了一個身懷正義,滿腔熱血的激情男兒。

但是,在《金瓶梅》中,蘭陵笑笑生把武松刻畫地 就稍欠那麼一些「英雄」氣概。首先,他未能替兄報仇殺了西門慶,他只殺了一個為貪點小便宜而給西門慶通風報信的李外傳,潘金蓮更是嫁進了西門家,跟西門慶過了幾年得意洋洋,頤指氣使的奢靡生活。儘管最後西門慶還是死了,可是卻不是被武松殺死,他是自作自受,因「貪慾」而死。而武松呢,通過西門慶賄賂官府,被流亡發配外地。


西門慶雖然死了,但武松還是要回來,帶著復仇的心回來了,因為潘金蓮還活著。

在《金瓶梅》第八十七回中,潘金蓮因偷情女婿陳經濟,被吳月娘趕出家門,在老虔婆王婆這裡等待再次被賣。這時,武松剛從外地回來,聽說此事,二話不說,把施恩贈予的百兩銀子來王婆處提親。武松對王婆說「娶得家去,看管迎兒(武大郎之女,武松侄女),早晚招個女婿,一家一計過日子」。這時的潘金一直站在帘子後面偷聽,聽到此處,心下歡喜不已,便「等不得王婆叫她,自己出來了。」

其實,潘金蓮在王婆處待價而沽的時候,不止武松,另有張二官,周守備三四個官戶人家爭取娶,更有陳經濟日夜兼程回東京父親處取銀子來贖買。這些人來來往往王婆家說媒,潘金蓮情感沒什麼波動,似乎是嫁誰都可以,只要銀子夠了便成。但是,武松來了,她怦然心動,特別是武松那句「一家一計過日子」,讓潘金蓮心神馳往。

全書中,潘金蓮一見鍾情的男人有兩個,第一個便是武松。潘金蓮生的標緻,風流俊俏。又會一手琵琶,百家詞曲,雙陸象棋,無不 通曉。武松又是「有千百斤氣力」,「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兩人可謂天造地設一對。可惜,「買金的偏撞不著賣金的」,潘金蓮卻嫁給了三寸丁谷樹皮武大郎,成了武松的嫂嫂。

在《金瓶梅》第二回中,寫大雪天潘金蓮挑逗武松,這一段公案,常被拿來各種分析,矛頭指向潘金蓮,多是指責,也有為其開脫的。但是,在整個事件中,我覺得武松也有錯。

一家人最初見面,兄嫂在家款待,潘金蓮還沒拿出手段,武松便是「見婦人十分妖嬈,只把頭來低著」。若心裡沒有觸動?為何低頭?然後潘金蓮開始套親近了「莫不是別處有了嬸嬸?」「叔叔青春幾何?」又滿口誇讚武松「雄壯」,一路下來,情態已經挑逗了——陪著武松吃了幾杯酒,眼睛只在武松身上看。

此時的武松呢?「吃他不過,只低著頭,不理他」。堂堂打虎英雄,含羞似的低著頭,能不把事搞砸麼?

接著武松告辭要回去,潘金蓮邀請他回來住,武松便說「既是吾嫂厚意,今晚便取行李來」。低了一晚上頭,難道還不知道危險?當晚就決定搬過來,潘金蓮只要求他「是必上心」,可沒規定日期呀。當然,也不能說此時武松有什麼歹意,但是肯定心裡頭很亂。潘金蓮聽到武松當晚就搬過來,歡喜地嗲嗲說一聲「奴在這裡專侯」。事情往更壞的方向發展。

終於到了那個攤牌的日子。外面下著雪,屋裡燃著火盆,叔嫂二人對飲,潘金蓮以為火候到了,把吃剩的酒,對武松說「你若有心,吃了我這杯殘酒」。

此時武松急了「嫂嫂休要這般不識羞恥,為此等的勾當,倘有風吹草動,我眼裡認的是嫂嫂,拳頭卻不認的是嫂嫂!」。還提拳頭,一副上山打虎的樣子。毫無疑問,武功是英雄,緊要關頭,有選擇把持得住,可是,伸拳頭幹嘛?推女人幹嘛?終究是太緊張,好像也有點對自己惱火。

潘金蓮挑逗武松不假,可是,仔細閱讀原文,會驚奇地發現:何嘗不是武松挑逗潘金蓮呢?』特別是那個大雪天,潘金蓮問武松為何早上沒有回家吃飯,武松答道早間有朋友相請,然後又補上一句「剛才又要作杯,我不耐煩,一直走到家來」。試問武松一句,走到家來便是「耐煩」麼?家裡有嫂嫂,嫂嫂對自己怎樣,他心裡沒點數?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樣說有點冤枉了武松,覺得武松是老實人,不通風情,沒有邪念。但是,仔細想想在《水滸傳》中,他是如何誘騙打倒孫二娘,便知道武松是個「壞小子」,他絕不是李逵,林沖,魯智深等。

武松畢竟是武松!在《金瓶梅》第八十七會中,梁山好漢武松又回來了。他假意把潘金蓮娶回家,騙王婆來喝酒,在武大郎的靈前殺了她們。那殺人場面的描寫極其詳細血腥暴力。正如孫述宇所說「我們讀水滸時不大反對殺人,是由於在這誇張的英雄故事的天地間,我們不大認真,只是在一種半沉醉的狀態中欣賞那些英雄;但金瓶梅是個真實的天地,要求讀者很認真,一旦認真,殺人就不能只是一件痛快的事。被殺的潘金蓮,無論怎麼壞,無論怎樣死有餘辜,這個拖著一段歷史與一個惡名而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的女人,我們是這麼熟悉,她吃刀子時,我們要顫慄的。」

在《金瓶梅》中,寫了很多種死法,有李瓶兒、西門慶之死,十分血腥污穢,痛苦不堪有官哥之死,被貓嚇死;有宋惠蓮之死,上吊自殺等等。但是潘金蓮,她的死卻是最慘不忍睹的。武松把金蓮「旋剝凈了」,香灰塞口,揪翻在地,「先用油靴只顧踢他肋肢,後用兩隻腳踏他兩隻胳膊」——張竹坡一直評道:「直對打虎」——直到「用手去攤開他胸脯,說時遲,那時快,把刀子去婦人白馥馥心窩內之一剜,剜了個血窟窿,那鮮血就冒出來,那婦人就星眸半閃,兩隻腳只顧登踏」。

端的好狠的武松,端的好狠的作者啊!過程之慘烈,死法如此悽慘,鮮血淋淋,讓讀者不敢悲傷,不敢拍手稱快,然而心裡也汗津津。

西門慶之死,雖然帶來很多肉體的痛苦,卻不是悲劇,因為作者認為西門慶的下場是自作自受,故此以其結拜兄弟的一篇祭文,增加了許多諷刺喜劇色彩,暗示西門慶本是一個「鳥人」而已。而潘金蓮之死,卻是悲劇性的,因為金蓮固然造下了罪孽,但金蓮本人也一直是命運的犧牲品,是許多不由她控制的因素的犧牲品,因此,當她結局的血腥與慘烈遠遠超出了書中的任何一個人物——甚至包括得到了復仇的武大本人時,就產生了強烈的悲劇氣息。

而這一切,是由命運的偶然性,人物性格特點以及當時的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更是由於潘金蓮對武松舊心不改,痴心妄想的後果,她高估了自己的魅力,低估了武松復仇的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