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臨終絕筆,為何詩句里提起了孔夫子?讀懂後讓人感慨不已

鹿野書院 發佈 2020-07-09T05:20:53+00:00

詩仙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自號「謫仙人」,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著名學者余光中先生曾說:李白酒入豪腸,三分嘯成了劍氣,七分化作了月光,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李白之才,曠古少有。

詩仙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自號「謫仙人」,唐朝浪漫主義詩人。

著名學者余光中先生曾說:

李白酒入豪腸,三分嘯成了劍氣,七分化作了月光,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李白之才,曠古少有。

後人對他的印象,多是狂放不羈,他不畏權貴,把錢財看作身外之物,喝酒放歌,寫詩,就連到偶像墳前弔唁,都是狎妓高歌,弄的跟「蹦野迪」一樣。

詩仙的第二張臉,是凡人

李白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少年遊俠,殺過人,逍遙法外。四十幾歲接了詔書去當官,他的偶像一直都是東晉的宰相謝安。

謝安何許人?「就是王謝堂前燕」的那個謝家,東晉數一數二的名門世族。他三十幾歲之前在家裡唱歌跳舞,因為哥哥弟弟都當官,他雖然名氣在外,卻始終不走仕途,皇帝下詔書來請都不去,就因為三個字--沒必要!

後來家裡兩個當官的,一個被罷免,一個督戰不利,眼看著家裡不行了,他突然決定當官了。李白說他「謝公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就是形容他帶著一群歌姬去上任時的瀟洒模樣。

謝安的才氣,不止在詩書,更在為官和做人。他有魏晉風流人士的雅量,談笑間下著棋,就贏得了著名的淝水之戰。他官至相位,後來急流勇退,隱居去也。

他對子孫的教育也頗有心得,家中子孫優秀堪稱「芝蘭玉樹」。

李白一生,給謝安寫了三十多首詩,去謝安去過的地方,想模仿謝安督戰殺敵。浪漫主義詩人,其實並不是滿心浪漫。

功名利祿誰不想要?

名垂青史誰不想要?

他李白也想要。他心心念念的目標,就是成為謝安一樣的」完人」,這大概是去掉詩仙身份,他的另一副面孔。

絕筆《臨終歌》

原文:

大鵬飛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

游扶桑兮掛左袂。

後人得之傳此, 仲尼亡乎誰為出涕。

簡析:

本想衝上九天的大鵬鳥,因為力量不足半路折羽返回,它雖然有心激揚飛翔,卻又被大樹掛住了一邊的翅膀。世界上再沒有孔丘,誰能理解這隻鳥的理想和遭遇,為他感慨流淚的?

毫無疑問,這隻大鵬鳥是李白。這幾句話,是李白對自己一生的總結,有眷戀,有沉痛,有嘆息。

這首詩正好呼應他的另一首詩《上李邕》,裡面有兩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這一首詩里,李白的狂傲躍然文字之上,在《臨終歌》里,還是那隻大鵬鳥,卻已經換了一副模樣。

李白的晚年也不算順利。

安史亂後,他成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後來永王造反並被,他也被流放夜郎。好在遇上天下大赦,他輾轉返回,歷盡顛沛流離之苦。他回來後投靠了叔父李冰陽。歸於安穩,讓他回想起這一生的大起大落,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

有人說《臨終歌》便是他的墓志銘。

李白虛偽嗎?

有人說,李白的浪漫,其實是遮掩,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不過是醉話,他有官癮,甚至是「官迷」。

俗話說大丈夫志在四方,李白想在仕途上有所發展並沒有錯。他渴望一展胸中報復,可惜他的脾氣和秉性,似乎做詩人更符合一些。

他的《臨終歌》里,我們看到了嘆息,一生的尋尋覓覓,卻不得志。他一生豪放不羈,最後這首詩難免悲情,讓人讀完後感覺再也瀟洒不起來了。甚至提到了八桿子打不著的孔夫子,這也差太遠了吧。

如果換個角度呢?

李白追求一展抱負,可惜做官始終沒有任何起色,於是寄情詩歌。孔子一生為了理想奔波列國,後來窮困潦倒,託身教育。孔子的「退而求其次」讓他成了聖人,而李白的「退而求其次」讓他成了詩歌里的仙人。某種程度上,他和孔子,又有著極大的相似。


這便是李白的一生寫照,也是他留在人間額最後一首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