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隊員眼中的領隊楊永剛:滄海橫流顯英雄本色

中國吉林網 發佈 2020-06-16T05:59:36+00:00

在抗擊疫情最前線,有這樣一個人,當疫情防控需要時,聞令而動,率隊逆行而上,夙興夜寐,數不清的接打電話成了標配,一支支為隊員燃起的生日蠟燭,一件件送至隊員手中禦寒的棉馬甲,一句句暖心的叮囑…

在抗擊疫情最前線,有這樣一個人,當疫情防控需要時,聞令而動,率隊逆行而上,夙興夜寐,數不清的接打電話成了標配,一支支為隊員燃起的生日蠟燭,一件件送至隊員手中禦寒的棉馬甲,一句句暖心的叮囑……

他,就是長春中醫藥大學支援吉林市醫療隊的領隊楊永剛。他,也是我們工作的「大家庭」——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院長。

2020年6月7日這一天,吉林市,這座被包括長春中醫藥大學醫療隊眾多白衣戰士日夜守護的城市,通城了!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各援吉醫療隊陸續撤離。臨行前,楊永剛組織醫療隊與吉林市傳染病醫院種下了友誼之樹,見證銘記共同戰『疫』」的難忘時光。

從新冠肺炎疫情出現至今,楊永剛一直奮戰在醫院防控最前沿。今年2月,國家指示醫院派醫療隊馳援武漢,他主動請戰。因組織需要,他堅守在醫院擔負起守家的防控責任。5月,省里指示醫院派醫療隊馳援吉林市,他再次請戰,毅然率隊逆行江城。26天來,楊永剛院長帶領的醫療隊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使命至上的忠誠本色,傾注著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懷,鐫刻著生命至上的戰「疫」擔當。

作為並肩奮戰的戰友,我們願意把對領隊楊永剛院長的近距離接觸,及其我們的所聞和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記錄和分享。

臨危不懼沖在前 科學防控攻克難

一個月前,一例來自吉林舒蘭的新冠疫情確診通報,打破了吉林全市連續73天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歷史,震驚全國。至此,一場與生命賽跑、同新冠疫情決戰到底的吉林守衛戰拉開帷幕。

5月12日,根據省里統一部署,長春中醫藥大學醫療隊整裝待發。這一次,楊永剛院長白衣執甲,聞令即動,向「疫」而行,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者。他迅速集結了以武漢雷神山醫院和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醫療隊員為主、醫院骨幹精銳力量為補充的精英團隊,緊急馳援吉林市。

吉林市傳染病醫院是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建立的二級醫院,5月12日抵達吉林後,楊永剛旋即帶領部分骨幹人員趕往吉林市傳染病院,親自查看即將接管的四病區,深入病房熟悉內部情況及布局。四病區的設計不是標準的「三區兩通道」,沒有負壓病房,醫護人員出艙後的淋浴問題怎麼解決?「沒有條件,那就創造條件。這是檢驗我們團隊實力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堅持早而快的理念、嚴而實的措施,在細處著眼、實處下力。」這次進駐吉林市傳染病醫院,他連夜從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調度防護物資、流動藥車、呼吸機、排痰機及特色藥品,包括可能出現的意外如銳器傷、意外暴露以及駐地人員感冒、發燒等處理流程,制定計劃,他多次進入病區檢查,根據現有的房間布局,制定整改任務,把建立標準的感控流程作為首項任務,制定病區穿脫隔離服詳細流程,第一時間開展了感控專項培訓,不僅要求隊員自我核查,互相檢查,還設立核查核對的專門崗位。

陌生的環境、嚴峻的疫情,楊永剛帶領醫療隊無縫銜接迅即進入工作狀態。他與專家組組長、首席專家王檀教授研究制定特色診療方案,結合武漢雷神山醫院救治經驗,結合吉林市地域特點,對醫療、護理的方案和規範進行梳理再造,精細劃分工作小組。通過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強化醫護人員的感控管理,降低了暴露風險。隊員們在他的帶領下,無一人怕苦,無一個人喊累,迅速做好病區規劃,科學布局,分類管理物資,尤其針對防護用品、搶救藥品和器械,做到定位置、定數量、定專人管理,保證醫療護理工作安全、高效推進,不到24小時時間,便將吉林市傳染病醫院四病區打造成一個符合感控標準的隔離病房。病區的快速投入使用,為醫療隊開展後續治療工作贏得了關鍵性的保障。在舒蘭為疫情奮戰的長春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省疫情防控專家組組長冷向陽教授對醫療隊短時間內改造利用病區投入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出來打仗,這才是正規軍樣子,體現了我們醫院醫護人員的素養」。

黨性光輝再彰顯 中醫硬核屢創佳

在疫情大考面前,醫療隊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將黨旗高高飄揚在江城抗疫第一線。作為臨時黨支部書記,楊永剛提出每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每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他充分發揮支委會和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利用隊員空暇時間,多次召開臨時黨支部會議和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專家學者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開展黨員與隊員一對一結對。他強調「臨時黨支部是前線戰鬥的堡壘,是隊員們堅實的後盾。」醫療隊第一時間成立了由全體黨員擔任的駐地酒店感控組,負責公共區域的日常消殺工作,全體黨員利用部分休息時間,認真負責,任勞任怨,嚴格執行消殺任務,為全體醫療隊員身心健康保駕護航。醫療隊隊員紛紛遞交入黨申請書,有7名隊員在戰疫前線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面對短暫休整還身心疲憊、再次投入戰鬥的援鄂隊員,面對一個個女隊員含淚捨棄長發、昔日弱小的身軀也扛起了重重的醫療物資,面對一個個男隊員汗如雨下,原本高大的體格也變得日漸消瘦,他動情地說「抗擊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我們醫療隊是一支有戰術素養,有擔當,有靈魂,有情懷,有大愛的隊伍。你們每一個人,都是醫療隊的符號,都代表著醫療隊的整體形象和實力。我為自己是這支光榮戰隊中的一員而自豪!」

支援武漢雷神山醫院抗疫,長春中醫藥大學醫療隊43天收治的75名患者治癒出院,戰績卓著。此次吉林市抗疫,醫療隊在支援武漢抗疫經驗基礎上,兵分三線作戰,將長中大方案、長中大智慧切實體現於中醫藥早期干預治療、全程深度治療、後期康復性治療的全鏈條中。醫療隊通過在武漢和吉林救治中發現,此次新冠病毒感染,從中醫辨證的角度,很多病人不僅被侵犯到肺,多髒、多腑也同時或單個受累,病人雖然新冠肺炎治癒了,但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寒、濕、瘀、虛」狀態,因此中醫藥辨證治療是根本,治肺是一個全身調治過程,能促進整體向愈、防復。在吉林市奮戰的26天,醫療隊充分發揮首席專家王檀教授的引領作用,在貫徹國家第七版診療方案基礎上,堅持同質化診療、個體化用藥,救治全過程運用長春中醫藥大學新冠肺炎防治方案(吉林優化版),中藥使用率100%。康複方案實行一人一策的個性化康複方案。在綜合康複評估基礎上,給予病人選擇性應用呼吸吐納訓練、功法練習、中藥封包治療、穴位敷貼、手法點穴、運動訓練等。一封封感謝信,一個個數據所示是對醫療隊戰績的最大肯定。5月12日至18日,醫療隊接管的四病區累計收治患者30人,累計治癒出院14人。5月18日,國家指導組對醫療隊支援任務進行調整,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了一病區,自5月20日至6月6日,一病區累計收治癒後康復患者45人次。

「在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護人員的診治和護理下,僅僅9天時間,我就達到了出院標準。也是有你們負責我的康復治療,讓我更加堅定了繼續康復的信心。」一位患者在感謝信中寫到自己即將出院和康復的喜悅。附屬醫院醫療隊用實際行動收穫了患者的感恩和吉林市人民滿滿的真情。

日前,吉林市委市政府發來感謝信,高度評價附屬醫院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白衣執甲,火線馳援,並同吉林人民患難與共,使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得到科學救治。感謝信的字裡行間表達了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使命昭昭日月鑒 「四嚴」「三自」帶隊伍

在吉林市,楊永剛院長是醫療隊的「堅強後盾」,每日24小時在線,讓隊員隨時有事隨時聯繫。他帶領醫療隊敢於啃硬骨頭、迎難而上,時刻關注醫療隊工作的每個細節,留意每個隊員的身心狀態,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傾心的呵護。

附屬醫院支援吉林市和舒蘭市共派出68名醫療隊隊員,分別奮戰在吉林市傳染病醫院、舒蘭市。帶領這麼多人、奮戰在多個戰場,只有親歷的人才知道多難……「我的任務就是圓滿完成任務,帶領大家一個都不少的平安回家。」這是臨行前,楊永剛院長做出的承諾。儘管醫療隊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儘管每名隊員都是精挑細選,但真正深入疫區直面患者開展醫療工作,誰也不敢說就有萬全的把握。從到達吉林的那一刻,他時刻緊繃安全這跟弦,別人休息時,他的大腦仍在高速運轉,思考再思考,是否有疏漏、是否可以再完善?為確保全體隊員「零感染」,他多次進入病區艙內實地踏查,組織制定優化感控制流程,細化艙內控制規範,強化隊員日常生活管理和監督,將先進的病房管理和感控理念傳授給吉林市傳染病醫院的醫護們。通過各類線上線下會議、微信等多種形式反覆提醒隊員嚴格遵守各項管理制度,定期監督檢查落實情況,保證每一名隊員安全。

「我們是公立三甲醫院訓練有素團隊,每個人代表的是長春中醫藥大學和附屬醫院。」他組織制定了醫療隊行為規範,提出了「向制度要紀律,向作風要效率」的帶隊理念,實施了嚴格管理、嚴格服從、嚴格落實、嚴格監督的「四嚴」隊規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三自」工作法,經常叮囑全體隊員要按照規範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重培養隊員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隊員由於長時間在病區隔離艙內工作,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失眠等情況。楊永剛院長掛在心上,經常利用微信群、視頻電話等了解他們心理變化。同時,將附屬醫院心理科醫生拉入團隊微信群內,開展心理測評,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他是戰地一線聲音的傳遞者,積極引導隊員書寫抗「疫」手,聯繫隊員家屬發來家書,為的是隊員情感有所依託。6月2日,醫療隊兩名隊員同一天生日,他精心舉辦了特別的生日儀式,組織隊員為戰友獻上祝福。支援舒蘭那天,天氣驟降,陰雨連綿,他及時協調羽絨馬甲;下雨天,隊員們的房間門口備好了雨傘;手乾裂了,皮膚粗糙了,還可以領到護膚品……隊員們一次次被他深深感動。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這次戰「疫」中,我們長春中醫藥大學醫療隊用實際行動詮釋醫者的使命與擔當,彰顯著中醫人「大醫德廣,博施濟眾」精神。我們牢記初心,始終把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用生命守護生命!我們這群逆行奮鬥的身影,將永遠標註在吉林江城這座城市的記憶里,也印刻在每一個長中大人的心中和附屬醫院的精神特質里。

通訊員 田琳 錢怡萍 劉婷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