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無標準、內容良莠不齊、盜版侵權多發 知識付費市場需破解監管難題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0-07-09T07:39:55+00:00

目前,知識付費主要有打賞、付費會員、付費社群、付費個性化諮詢等多種付費形式,各類產品定價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但業界並沒有規範性的定價標準。

今年春節期間,北京白領賈楠在某微信公眾號的推薦下,花99元「優惠價」購買了一款講解理財知識的線上微課。她發現,課程內容非常「水」:「講師沒有什麼過硬的資歷卻被包裝成精英人士,內容基本搬運自入門級的財經書籍。」微課線上社群里還不斷推薦收費更高的進階課程,讓賈楠覺得被「套路」。

目前,知識付費主要有打賞、付費會員、付費社群、付費個性化諮詢等多種付費形式,各類產品定價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但業界並沒有規範性的定價標準。

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副所長范明志認為,這些不同類型的知識付費都是提供信息服務的行為,而這種交易方式的「致命弱點」,就是雙方信息的不對稱。「知識信息是難以估價的,而對於信息的內容如何,是否與付費在權利義務上對等,則不可能制定出具體的標準。」

內容同質化、內容注水、良莠不齊等問題凸顯,導致用戶付費購買後,發現買的是「劣質商品」而覺得「被坑」。

記者在某在線課程公眾號上看到,熱賣課程有不少宣稱「在家做副業快速賺錢」「流量紅利變現技巧」,講師多被包裝為「大V」、業界明星,難以考察其真實資質。此外,平台對內容生產者監管的缺失還會影響內容的健康。此前,某知識類社群APP,就因為縱容群主在付費群內分享涉黃內容而被下架整頓。

來源:工人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