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戴瑩個展「為了忘卻的紀念」亮相今日美術館

中國美網 發佈 2020-07-09T13:17:44+00:00

7月5日下午,藝術家戴瑩在國內的首次個展「為了忘卻的紀念」於今日美術館3號館開幕,展覽由孫冬冬擔任策展人。


7月5日下午,藝術家戴瑩在國內的首次個展「為了忘卻的紀念」於今日美術館3號館開幕,展覽由孫冬冬擔任策展人。本次展覽涵蓋戴瑩所創作的繪畫以及裝置兩種媒介,圍繞「回憶」構建敘事,展現藝術家的個人記憶與時代迭變。


策展人孫冬冬

在開幕式上,孫冬冬介紹,本次展覽的起點是藝術家戴瑩對於逝去父親的追憶,以及她在那一段時間內所經歷的一系列社會事件——黑橋工作室拆遷、父親的離去給她帶來情感與心理上的動盪,都迫使她不得不面對另一番生命場景。這個展覽用了很多短暫性的、甚至是被拋棄的材料,以此來表達某種思辨性。但我希望以一種溫暖的方式進行呈現,思辨是為了讓這個世界、這個社會變得更好。


藝術家戴瑩

對於本次國內首次個展的舉行,戴瑩表示內心是平靜的,她說:「展覽、創作伴隨著藝術家的成長,對於我來說,這並不是第一次,而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看到這次展覽可能會覺得整個面貌較我之前的作品變化很大,但並不奇怪,因為這就是我的生活,藝術不是我選擇的事情,它就是我的人生。」


戴瑩《27#》宣紙172.5×291cm 2017年

本次展覽呈現了戴瑩的部分繪畫作品,通過這些作品我們能更好的了解藝術家創作的歷程。在戴瑩看來,宣紙並非是傳統意義上某種東方力量的代表,而是她個人能量場的一種體現。她告訴記者:「我不認為用了宣紙或毛筆,就代表著我想表達一種所謂的東方性的藝術,我更在意的是一種能量上的轉變。」


戴瑩《出勤記錄》三色編織袋、丙烯、麻繩2.3×7.9×4m2020年

展覽展出的裝置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說,既是戴瑩在藝術媒介的拓展,也是對故去父親的一種回憶。因為其父親生前所從事的是建築行業,所以她在裝置作品中使用了很多建築材料,如構建主體的三色布、廢工具機,以及收集而來的舊塑料袋,這在戴瑩看來都是一件件充滿紀念性的物品。


戴瑩《綿延》玻璃鋼雕塑、生鏽鋼板、石英砂

尺寸:雕塑1×0.6m、鋼板 直徑1.8m、地面6×6m2020年

作品《綿延》是本次展覽中重要的兩件裝置作品,它代表了藝術家對父親的紀念——昏暗的燈光下,一個女性形象的雕塑趴在金剛砂上,這其實是幾年前趴在父親重症監護室門口的戴瑩本人。在雕塑背後的牆壁上還放置了一個生鏽的圓形鋼板,這既象徵著藝術家累計的情緒,又代表著一種希望。

孫冬冬說:「有時候我們覺得感情的積累可能是一種陳舊,但就是因為有情感的連接我們才能有面對生活的一種勇氣,所以其實它象徵的是一個未來。」


戴瑩《國際歌》塑料垃圾袋、生日小蓮花、三色編織袋2×1.5m2018年

在裝置作品《國際歌》中,戴瑩將日常生活中人們廢棄的塑料袋作為創作的材料,把它們製作成作品,並且將之放在展覽最重要的位置。然而,惹人注目的是,在廢棄塑料袋中我們能聽到微弱的「生日快樂」的音樂,這與周邊環境形成了明顯的差異感——一邊是廢墟,一邊是重生,吟唱的似乎是可以不斷延綿的生命。


戴瑩《Temple》大理石、印刷平板紙、鍍鋅鐵皮6×6×5.5m

2020年


戴瑩《A Man's A Man For A'That》丙烯13.1×7.9m2020年


戴瑩《看著我!》雷射切割工具機、生鏽鋼板、燈柱、燈軌、燈泡、礫石0.3×0.3×3.3m、0.3×0.3×3m、0.3×0.3×2.7m、0.3×0.3×2.4、0.3×0.3×2.1m2020年

再如作品《看著我!》,其創作材料是由廢棄的雷射切割工具機組成,它們在工業生產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最終被當做無用之物而遺棄。在展覽現場,戴瑩將它們製作成「紀念碑群」的場景,它們身上被雷射割傷的印痕仿佛是曾今「受傷」的憑證。當觀眾凝視一座座「紀念碑」式的廢棄工具機時,內心某處仿佛被一記重擊擊中。


戴瑩《29#》(局部)彩色編織袋、纖維布、棉線手套、單色編織袋、塑料袋、噴漆、丙烯、墨汁2018年

對於現在的戴瑩而言,喪父之痛已經不再是一種心理學意義上的精神創傷,因為通過她的藝術行為,我們看到了戴瑩將過去的「文化造型」與「自我」重新連接在了一起,這或許可以理解為一種重生。她說,藝術更像是讓她活下去的一種方法。「要是沒有藝術,我會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我會徹底陷入一種虛無,失去了表達的出口。」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展出至8月5日。







展覽現場

關於藝術家:


戴瑩


戴瑩,現工作生活於北京、紐約。近年來多次參加國內外藝術展覽,並且在從事藝術創作工作中獲得多項個人榮譽與獎項:美國藝術傑出人才、美國世界藝術中心研究員、美國亞洲藝術基金會理事、聯合國藝術家協會傑出成就藝術家獎、世界藝術中心傑出藝術家獎、美國亞洲藝術基金會傑出藝術家獎。

部分參展經歷:

美國紐約亞洲藝術館「魔方」(2015年)

德國柏林Kommunale Galerie berlin美術館「未來遊戲」(2019年)

北京築中美術館「天天向上」(2017年)

貴陽798藝術中心「今日 未來——首屆798青年藝術家提名展」(2017年)

北京798空間站「進化論」(2017年)

美國洛杉磯帕薩迪納會展中心「中國關注」(2016年)

美國紐約「Art Expo New York」(2016年)


美國巴爾的摩市世界貿易中心「願景共享


中國美網意向所有藝術愛好者,寫作愛好者徵集原創文章,文章可是藝術評論,藝術觀點,藝術圈所發生的最新資訊和新聞報導。投稿郵箱:1435484987@qq.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