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宋朝當公務員工資有多高?包青天年收入相當於一個省的稅收

文蹤旅跡 發佈 2020-07-09T14:14:00+00:00

中國古代採取「秩祿」制度來決定官員的薪俸,官員的俸祿高低和官位的高低掛鈎,等級森嚴,不允僭越。以包拯為例,他一生廉潔奉公,鐵面無私,不附權貴,被後世普遍認為是清官,有「包青天」的美譽。

中國古代採取"秩祿"制度來決定官員的薪俸,官員的俸祿高低和官位的高低掛鈎,等級森嚴,不允僭越。秩是指官秩,是官位的高低;祿則是指俸祿,就是朝廷發給官吏的俸祿。

漢朝官員的俸祿用穀物來計算,最高秩月俸大約350斛,最低秩月俸僅為3.6斛,高低相差巨大;唐朝官員的俸祿用職田、祿米、錢貨來計算,京官和外官、不同品級的官員俸祿也不同。一般來說,相同品級的官員,京官比外官薪俸高;品級越高的官員俸祿越高。

到了宋朝,官員的薪俸相比於前朝格外優厚。以包拯為例,他一生廉潔奉公,鐵面無私,不附權貴,被後世普遍認為是清官,有"包青天"的美譽。但事實上,包拯的薪俸是極高的,可以用家財萬貫來形容了。

包拯的俸祿為何如此之高?首先,宋朝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生產力空前;其次,這要從宋朝官員的俸祿結構談起。宋朝官員的俸祿機制,是歷代以來最為複雜的。一方面,宋朝官員官名品級繁多複雜,另一方面,宋朝的前後期的官員俸祿計算機制不同,且因時而變。

宋朝前期,從太祖立國到真宗景德年間,延續了前朝的官俸制度,採取了依照品級高低發放薪資的方式。《宋史·職官志》曾記載:"唐令,定流內一品至九品,有正從上下階之制…宋初,官俸因其制,大凡約後唐所定之數。"也就是說,官員的工資按照他所擔任的官職中最高的官職界定,此時官員的工資以實物為主。

宋朝中期,官員的薪資開始大幅上升。趙匡胤、趙光義在建國初期,就開始致力於改革官俸結構,提高現錢發放比例。元豐改制後,實行雙薪制,此時官員的頭銜既有階官,又有職官。階官如三公、節度使、光祿大夫等,是官員的榮譽頭銜,一般來說,階官用於核定官員的俸祿,因此,階官又稱寄祿官。但官員除去階官的俸祿之外,還按照職官發放相應的俸祿,也就是說,一個官員領兩份工資,官員的俸祿自然很高。

除此之外,宋朝還實行高薪養廉的政策,官員的薪資待遇極高。

宋太祖曾今說過:"廩祿之制,宜從優異,庶幾豐泰,責之廉隅。"北宋從宋太祖到宋徽宗,都曾經為了養廉而不斷增加官員的俸祿。不僅如此,北宋的一些官員也曾經提出高薪養廉的建議,如王安石在熙寧變法時,就實施了增加官俸和吏祿的政策;范仲淹也曾經在"慶曆新政"的施政綱領中提出這一觀點:"養賢之方,必先厚祿,祿厚然後可以責廉隅。""使其衣食得足……然後可以責其廉節,督其善政,有不法者,可廢可誅。"意思是培養出清正廉潔的官員的方法就是用優厚的俸祿來厚待官員。

包拯為例,在包拯擔任開封府知府時,他每月有30石的糧食,加上1500貫的公錢和2000畝地收租的收入,再加上龍圖閣學士這一職位每年也能給他帶來1656貫錢、四十多匹綢緞的實物收入。

將所有的收入換算成貨幣,總共下來,他一年的收入約莫是21000多貫。一貫錢等於1000文,相當於現在的650元。也就是說,包拯一年的工資相當於現代人收入的1300萬元,這可謂是萬里挑一的收入了,在當時,甚至可以抵得上一個省的稅收。

再來看看北宋變法第一人王安石,他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新法,政績顯著。但由於受到保守派的抵制,最終新法被廢止。

在他為官期間,摺合到當今水平,他的月俸就高達9萬元,加上糧食、職田等實物收入,他的月俸也是極高的。甚至在他辭官後,也有相當豐厚的"退休金",不用擔憂日後的生活所需。

到了明朝,官員的俸祿水平驟降。洪武四年(1381),朱元璋制定了當時的俸祿標準,官員的俸祿相比於宋朝低到令人髮指。明朝初年官員俸祿之所以如此之低,和當時明朝建立初期戰火之後,休養生息的國情有關。

直到洪武十四年(1381),才進行了一次俸祿改革,增加了官員的俸鈔。同時廢除了"職田",採取"養廉地"補貼的政策,規定"養廉地"補貼的對象是鎮守邊疆的官員。

每個時代官員的俸祿不同,這和每個時代的國情息息相關。宋朝高薪養廉的制度一方面給官員較高的薪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貪污腐敗的現象,但同時也造成了許多的問題。比如優厚的待遇導致宋朝的官員不願致仕,甚至為了延長任職期限擅自改動自己的年齡。於是宋朝只好強迫官員退休,對於高齡的官員,不予考課,不予升遷;對於自動致仕的官員還給予其子孫蔭補的機會,可謂是煞費苦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