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趙國在長平之戰中拼盡全力,最終落得失敗下場?

東漢讀書li 發佈 2020-07-09T17:17:32+00:00

而秦國最終能夠統一六國,建立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也正是因為在長平之戰中取得了勝利,長平之戰這場戰爭拼盡了兩個國家的全力,趙國在這場戰爭之後,已經沒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秦國了,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秦國所吞併,秦國就成了最後的贏家。

在戰國後期,秦國和趙國是當時戰國所有國家裡面實力最為強盛的兩個國家。而最後終結的局面,也就會在這兩個國家之間產生。而秦國最終能夠統一六國,建立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也正是因為在長平之戰中取得了勝利,長平之戰這場戰爭拼盡了兩個國家的全力,趙國在這場戰爭之後,已經沒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秦國了,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秦國所吞併,秦國就成了最後的贏家。

可是我們縱觀歷史來說,在當時那個局勢之下,趙國已經拼盡了全力,在長平之戰中已經把國家全部的力量都給用上了,為什麼還會是被秦國打得落花流水,慘敗而歸輸給秦國呢?

我們去分析趙國慘敗的原因,可以從長期和短期的這兩種角度去分析,從短期的來說,我們都聽說過《紙上談兵》這個典故,這個典故也正是來源於秦趙長平之戰。

在這場戰爭之前,趙國的主將是老將廉頗,廉頗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對於戰爭這一塊,他熟知兵法,能夠處理好各種戰爭方面的事物,可是在戰前,秦國故意利用猛擊之術,把趙國逼的節節退敗。

廉頗作為一名老將,對於戰局有著很深刻的認識,為了保存實力,他只能選擇步步後退,來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可是當時趙國的君王並不理解此項事務,他認為這是廉頗在做鬼,就把廉頗給換了下來,任命名將之子趙括作為主將。

趙括出身於名門世家,自幼就熟知兵法,對於軍事戰爭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可是他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第一次接手這麼大,這麼一場生死存亡的戰爭肯定會有所緊張。而且,對手是和廉頗齊名的白起。趙括和白起就像一個孩子和大人之間一樣,一個孩子,他拿什麼去贏得大人呢?

這場戰爭的後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趙國軍隊最後在趙括的率領之下,被打得落花流水,慘敗而歸。不僅僅被白起率領軍隊圍住,彈盡糧絕,苦苦求饒,最後還被坑殺40萬軍隊。基本上是斬斷了趙國的所有有生力量,奠定了秦國大一統的基礎。

所以說,從短期的角度來看。趙國臨陣換將,導致軍心不穩,對於戰局的分析也不是很透徹,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也是導致趙國長平戰爭失敗的根本。當時的統治者也目光短淺,竟然能做出這種決定,也是令人可笑。

從長期的角度上來說,秦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位於中原,氣候養人,水土肥沃,糧食充足。在這種情況下,秦國的軍隊戰鬥力自然會極其強勁。秦國在經過內部又經歷了商鞅變法。各行各業都有著明確的法規,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秦國的戰鬥力自然會十分強勁。

反過來我們去看趙國經歷了胡服騎射之後,整體的戰鬥力也提升了不少,可是趙國地理位置,位處偏遠。對於糧食應急,以及商品交易買賣,自然是有很多的不便之處。秦國地處中原,相對來說,趙國的水土更不適合去給養軍隊,而軍隊里的士兵也大多營養不良,一邊訓練有素,身體強壯。一邊骨瘦如柴,營養不良,這兩種軍隊碰撞在一起,勝負我們自然而然可想而知。

​所以說,在這雙重的條件影響之下,即使趙國拿出了所有的家底,拼盡了自己的全力。他還是沒辦法改變戰爭的局勢。在這兩種情況的雙重影響之下,趙國拿什麼去取得勝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