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建國,蕭何是第一功臣,但為何劉邦要將他關進監獄

歷史控 發佈 2020-07-09T18:37:05+00:00

其實,蕭何的政治智慧和深沉是韓信拍馬都跟不上的,最重要的是他對劉邦忠心耿耿,他不可能起兵謀反,劉邦最怕的就是蕭何太得民心,甚至比一國之君的劉邦還受到民眾歡迎和敬仰的樣子,這才是劉邦最忌諱的原因,功高震主也,而且他又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等劉邦兩腿一伸去見閻王之後,他是不是會取而代之讓漢朝江山變色呢?

文/鼎湖聽泉

劉邦因蕭何月下追韓信並治後勤軍需有功而把其列為大漢第一功臣,享有無上榮光。那麼,這樣的得力大臣又是忠心耿耿的老同事、老部下兼鐵哥們,劉邦後來為什麼還要懷疑並打擊他,把他投入監獄了呢?這隻因蕭何太得人心功高震主是也。因為任何一個最高統治者都會防止權力易主江山易色也。無他,畢竟作為一種有效御人方法,劉邦對部下的懷疑、控制、多留一個心眼,也是君王篤信不疑的帝王心術和權術,這對保持漢王朝的長治久安也不無裨益。



當然,劉邦對權臣的猜忌、懷疑和控制,首先是建立在對部下的長期了解和互相制衡的基礎上。就比如說對於漢朝第一帶兵猛將韓信,以劉邦長期的革命工作經驗和歷煉,劉邦深知好讀兵書帶兵多多益善的韓信的威脅在於他能發動兵變,一旦謀反則大漢江山是否易色凶吉難料,那次的"假王事件"就是一種預演或彩排,要不是劉邦順應張良陳平們的勸諫,後果也許不堪設想。

當然作為閱人無數的君王,劉邦對部下基本上也是瞭若指掌,因為劉邦深知韓信有好名虛榮的酸儒文士習氣,做起事來也是沾染上了酸文人的一點婆婆媽媽,對於謀反又沒有項羽般的果斷魄力,如果他聽蒯通的計謀另立,那麼天下三分都不一定,關鍵是最後他的文士習氣讓他錯過了另立中央的最佳時機,最後被呂后殺掉時後悔也來不及了,正所謂那句老話,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是也。又因為楚河漢界和項羽周旋的時候正好用得著韓信這種衝鋒陷陣的猛將,所以在當時劉邦對韓信幾乎是要什麼給什麼,在名聲地位和封地上尤不吝惜,只要他不公開反叛大漢就行。  



相比於相對簡單和易駕馭的韓信,對於自始至終跟著劉邦打天下也對其有恩的第一功臣蕭何,處理起來就比較複雜,甚至於有點棘手。這個在劉邦還沒當沛公之前就對其照顧有加的的豐沛集團主要骨幹,就因為他太完美,幾乎是無懈可擊,所以懷疑起來都有點找不到理由,這才是最要命的。其實,蕭何的政治智慧和深沉是韓信拍馬都跟不上的,最重要的是他對劉邦忠心耿耿,他不可能起兵謀反,劉邦最怕的就是蕭何太得民心,甚至比一國之君的劉邦還受到民眾歡迎和敬仰的樣子,這才是劉邦最忌諱的原因,功高震主也,而且他又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等劉邦兩腿一伸去見閻王之後,他是不是會取而代之讓漢朝江山變色呢?這個正是劉邦最擔心的。所以劉邦並不吝惜給韓信名聲,什麼都可以給,然而劉邦對於蕭何的名聲就十分小心和疑惑,而且有意加以抑制,就是這個原因。 


 


後來聰明絕頂的蕭何也許是看出了劉邦的猜忌之心,所以便有意用自污來避禍(這個和張良的出世以及陳平的靈活應對以自保又有點不同),也算他有自知之明,不動聲色的他城府頗深也。

後來劉邦才聽說是他的一個洞悉玄機的聰明門客一語驚醒夢中人,讓蕭何大徹大悟的。事實上,在劉邦御駕親征謀反的英布時,就特別留意蕭何在後方的動靜,因為怕蕭何有什麼異動,趁其不在時照英布的方法起事,都有點草木皆兵的意思了。這種深深疑慮的產生當然是皇權鞏固時期所必然出現的,任何一個最高統治者都不會疏忽大意的核心問題,這種猜疑甚至於超越了感情和主觀意願,從而帶有一種共同的規律性,哪個想坐穩江山的君王都不能超脫的。



那時候,劉邦身在前方,每次蕭何派人運送軍糧到前方時,劉邦都不厭其煩地問:"蕭相國在長安做些什麼呢?"這當然是一種不安情緒的最真實反映,連很有城府的劉邦都忍不住表露無遺,估計稍有一點心計的人一看就知道劉邦意欲何為,可是劉邦就是抑制不住,這皇權鞏固問題總是讓其寢食不安。

這個使者估計也是沒有什麼城府的缺心眼者,他根本猜不出劉邦問他這話的真實意思,一點防範也沒有,竹筒倒豆般噼里啪啦就照實回答說,蕭相國愛民如子,一心為公,深得百姓愛戴,他除了捐財產辦軍需外,還做了一些撫慰百姓的事,什麼都做得服服帖帖。你爺爺的這不是在收買民心嗎?想建立蕭家王朝啊?我一聽立即有點火氣上沖,卻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這個缺根筋的使者回去後還興沖沖地告訴蕭何說皇上如何關心他,甚至於精明強幹的蕭何都被蒙在鼓裡,一點也沒看得出劉邦是在猜疑他,因為他根本就沒有識破劉邦的良苦用心。



後來自鳴得意的蕭何在和一個精明門客談到這件事時,這個門客立馬驚出了一身冷汗,他忙說:"這樣看來您不久就要被族滅了,沒什麼可高興的。"蕭何一聽這刺耳的話,嚇了一大跳,簡直就等同於晴天霹靂,於是忙問其故。

"這你還不知道啊,現在您身為相國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是第一功臣,還有比這更高的封賞嗎?再加封你就站到皇上的頭頂撒尿了,他會饒恕你嗎?而且您一入關中就深得百姓的擁護愛戴,已經有十多年了,老百姓都擁護歸順您,您還在千方百計孜孜不倦地為民辦實事辦好事,長此以往,民心都被你全籠絡了,這當然會給皇帝以你和他爭天下的錯覺,並不是一心為公就一定受到歡迎的,你要看形勢,這得考政治人的情商。現在皇上之所以三番五次問您的起居動向所作所為,並不是在關心你而是在猜忌你,就是害怕您利用在關中多年經營而得到的民望而有什麼異動,甚至於搖撼關中啊!說白了就是怕你在皇上不在京城時趁機發難謀反,這個可能是殺頭罪啊,你自己掂量一下吧。所以現如今您只能自污以保命,那就是要強買強賣民田,放高利貸謀利,故意讓老百姓罵您恨您,自動敗壞自己的名聲,減少民望,皇上一見到你被人罵再也不得人心,肯定就會對您一百個放心了,你就沒有生命之虞了。"門客說道。



蕭何一聽,感覺也有一定道理,雖然以他那種正人君子會心有不甘,自毀長城的事誰都不想干啊,那是一輩子的心血也,一朝付之東流,多痛心,但為了自保,便只能長嘆一聲,採納了門客的計策了。

無獨有偶,在此之前,也就是漢王十一年,陳豨造反,劉邦親自率兵到邯鄲平叛,居然叛亂還沒有平息,淮陰侯韓信又在關中謀反,其實這兩個叛黨早就串通一氣,因為韓信怨恨削劉邦了他的權力。後來劉邦的"賢內助"呂后果斷採納了蕭何的計謀,乾脆利落地殺了韓信(還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由此成為位高權重的相國後,蕭何也曾因別人勸諫而"自我瘦身" 過。

因為最能威脅劉邦大漢江山的韓信被誅這事,劉邦一高興就派使者任命丞相蕭何為相國,加封給他五千戶,命令一名都尉帶領五百士兵作為蕭相國的衛隊,可謂是權勢滔天風光無限。



為此,人們都向蕭何大肆道賀,只有召平來向他表示哀悼,大唱反調,這個效果也太奇特了,弄得蕭何都有點哭笑不得了,這是什麼怪物嘛。

原來,召平曾是秦國的東陵侯,因為秦亡之後他被削為平民,家裡十分貧窮,所以就在長安城東種瓜,據說他種的瓜很甜美很好吃,所以世人都稱為"東陵瓜",這是依照召平的封號而得名的,是一個好品牌也。

召平不愧是秦朝的東陵侯,心裡精著呢,他當然知道什麼叫做功高蓋主,這是千古恆定的政治議題,也是引起政治爭議甚至於血光之災的最敏感的導火索。於是召平對蕭何說:"別看你表面上很風光,很多人不知就裡還給你慶賀,其實你就要遭受滅頂之災了。你也不好好想想,皇上在外風餐露宿,為自己能坐穩江山而疲於奔命。



你老人家倒好,舒舒服服地在在朝廷留守吃香喝辣,沒有冒著生命危險去和叛亂分子作戰,一點軍功也沒有,居然皇上還給你加封領地,又為你設立衛隊,看來很器重你的樣子,其實私下裡早就埋下了殺戮的禍根。這是因為淮陰侯剛在京城謀反,皇上當然會對你多加提防,對你也不放心了。他給你設立衛隊表面上好像是增加你的榮耀,而說穿了卻是對你一百個不放心,要用衛隊來監視你。所以,為了你的安全起見,請你還是不要接受封地為好,而且為了消除皇上的疑慮,你最好散財消災,把全部私有財產都拿出來襄助軍費,皇上知道你沒有野心了才不會提防你,你也能自保過關了。"蕭何也聽從了他的建議,所以才有了打英布時蕭何積極捐助軍費的事兒,說白了就是他在玩自保。從此以後蕭何對國事一直保持沉默,委曲求全,急流勇退的樣子,也讓起了疑心的劉邦都沒有下決心把這位好老鄉好部下幹掉,果然也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官場上的進退分分鐘以智慧和實力對話,最終也只能是弱肉強食。



因為後來蕭何為了消除劉邦對他的猜忌,也只得聽門人好友的勸告故意做些侵奪民間財物的壞事來自污名節。

劉邦結束了討伐英布的戰事回來之後,就有百姓們攔路上書告狀,說蕭相國用低價強行購買老百姓的土地房屋,價值達幾千萬錢。劉邦心中暗喜,因為蕭何這個愛民典範的光輝形像總算在老百姓的心中轟然倒下了,劉邦當然也知道是什麼事,那是蕭何為了保命玩的苦肉計,用心良苦也。如果是中小官吏如此貪贓枉法,劉邦定會嚴懲不貸,不過劉邦知道蕭何這個勞苦功高的第一功臣是有苦衷的,所以便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逼急了,可能會逼很有群眾基礎很有信仰的蕭何鋌而走險,走上反叛之路,那樣就不大美妙,凡事要適可而止,說得粗俗點就是不要試圖逼狗入窮巷,狗急是會跳牆的,到時可能還會被反咬一口,這是策略問題。



劉邦回到長安之後,蕭何耷拉著腦袋前來拜見,舊時朋友相見分外眼紅,劉邦有意糗著他道:"堂堂漢相國居然與百姓爭利,你以前不是愛民如子的嗎?看來是吃錯藥了,原來人總是會變的,不是變好就是變壞。"於是趁機把百姓的揭發信全都扔給了蕭何,反正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人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有些事即使是不想做,權衡利弊之後還是得做,這就叫做兩害相權取其輕,人生有時候就是這麼無奈,只要你還在名利場逗留,為了最大利益你就不得不做一些你不願意做的事,除非你已經像張良一樣看破紅塵看透一切,心無旁騖地效赤松子仙遊,那又另當別論。

"好啦,我知道你是一時糊塗,以你的口碑是絕對不會做出傷天害理的事來的,考慮到你是初犯,我也不難為你了,你就自己去向百姓認個錯吧。以後我們還是經常能在一起喝酒的。"劉邦居高臨下地對他說,居然也嗅出了一點惺惺作態的味道,以劉邦曾經行俠仗義的豪氣干雲痛快淋漓,居然都變得如此酸文假醋了,還真是有點不爽和不習慣,你爺爺我劉邦不是比那些我看不起的腐儒還虛偽了嗎?官場還真是一個大染缸也。



"都城長安地方本來就狹小,地少人多,皇家園林上林苑中卻有很多空地棄置不用,我倒是希望陛下能允許百姓進去耕種,讓他們收割粟子,最好不要讓他們收走秸杆,可留下來作為禽獸的飼料。"蕭何這傢伙卻不是預見的低頭認錯,而是顧左右而言他地又為百姓求情說,果然心中始終裝著百姓啊,這個倒是沒有改變過。

這是什麼意思,示威給誰看呢?劉邦頓時大怒,因為他判定蕭何這是狗改不了吃屎,故意給他難堪,原來你心中的那本帳從來沒有變過,即使是如此的高壓政策你都沒有真正地改變,你雖然表現出了一定的妥協,還曾故意做出一點出格事情來取悅我,讓我心軟,我還為這非常感激你,心中竊喜呢,以為你顧全大局,你的這些話其實已經暴露了你從來沒有改變,而是做個姿態騙我罷了,說白了你是於心不甘啊。



這不,劉邦還真是越想越氣,可謂是惡向膽邊生的那種,立馬想出一些藉口來炮製這頭不服輸的孺子牛。於是劉邦怒不可遏地大聲對左右說:"蕭相國接受了商人的賄賂收了他們的很多好處,居然膽大包天地來為他們向我要上林苑!"說完便把蕭何交給廷尉關押起來,給他戴上了鐐銬投入大獄,不給你蕭何一點苦楚,你還不知自己姓甚名誰了,我的皇家花園你也敢動,想用它來討好市民增加威望,這麼沒大沒小,沒死過耶,看來你是不見棺材不流淚啦,那就好好在裡邊呆著,反省反省自己的言行吧。

過了幾天,有個姓王的衛尉趁著陪我時上前問道:"聽說陛下突然把蕭相國投入了大牢,這事大家都議論紛紛,到底蕭相國犯了什麼大罪?"劉邦回答說:"我聽說秦國宰相李斯輔佐秦始皇時,有功勞便歸於皇帝,有過失就讓自己來扛,這就是大臣的風範。而現在蕭相國拿了商人的好處,卻為百姓求我開放上林苑,並用此種辦法來討好百姓,真是豈有此理,自己的過錯讓別人來為他負責任,這與李斯的作派是多麼的不同,所以我把他關押起來了,以示懲戒。



"王衛尉聽說後,卻為蕭何爭辯道:"原來如此,這個也不算是什麼嚴重問題嘛,因為在職責範圍內的事,相國向皇上請求辦理對百姓有利的事,這原本就是份內事,善莫大焉,皇上怎麼能單方面懷疑蕭相國是因為接受了商人的好處才那樣做呢?這當然是有失偏頗,有點捕風捉影,何況相國是有恩於陛下的,陛下與楚國打仗好幾年,陳豨和黥布造反時又御駕親征,在當時蕭相國都留守關中督辦軍需,他只要動一下手腳關中就會易主了。為什麼蕭相國不在那時候給自己謀利,要多肥有多肥,卻現在才會貪圖商人的錢了呢?這理由說起來不是有點勉強嗎?再說秦始皇就是因為剛愎自用閉塞言路聽不到人們議論自己的過失才亡國的,李斯不據理力爭而一味愚蠢地迎合秦始皇,分擔皇帝所謂的過錯和責任,本來就是大錯特錯也,你還想叫你的大臣效法啊?這個也太牽強附會了,因為陛下懷疑相國的理由就很不地道,是一種目光短淺的表現,這才是大問題。"



哇,這傢伙還真是吃了槍藥,他把劉邦噴了一面屁,劉邦還不能反駁,因為他是對(雖然自劉邦己這樣做也是有苦衷的),所以劉邦雖然不高興,卻只能準備把蕭何給放了,因為劉邦一向是寬厚仁愛的,至少還能納諫。最重要的是,劉邦也不想與他曾經的偶像秦始皇一樣被人指責為殘暴皇帝,當初先入關中,要不是樊噲制止劉邦多占金錢美女,劉邦想他早就被項羽給幹掉了,驕奢淫逸害死人也,秦朝便是這樣滅亡的,歷史教訓啊。

後來,劉邦果真把坐了冤獄的蕭何給放了,給他點皮肉之苦,也算是一種警戒吧,不然的話他會忘記是誰在當天子。然後年老又謹小慎微的蕭何光著腳丫前來向劉邦陪罪,劉邦還頗有自知之明地對他說:"相國不必這樣,是我感到慚愧才是,您為百姓請求上林苑來耕種,我不答應還讓你坐大牢,我不過是如桀、紂一樣的君主,你才是賢明的相國。其實,我故意將您關起來,也是為了讓百姓知道我的過錯而已,贏的是你而不是我。"總之,經歷了這一政治猜忌插曲,最終大家都知道怎樣幹了,沒有再發生如韓信英布那樣的叛亂,相安無事,也算是達到了劉邦的鞏固皇權削弱相權之目的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