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星:愛因斯坦的最後宣言(轉載)

張德禮教授清北博士後 發佈 2020-07-09T02:22:07+00:00

讓我們重讀《羅素—愛因斯坦宣言》結尾的呼喚吧,這理應成為全人類的警句:Remember your humanity and forget the rest,牢記你們的人性,忘掉其餘!

陳晨星:愛因斯坦的最後宣言(轉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5200-1241273.html



愛因斯坦一生曾參與或拒絕了不少聲明的簽字。時常為人提及的是他曾斷然拒絕為德國一戰侵略辯護的《告文明世界書》上簽名,儘管已有93位德國科學家、藝術家、知名人士簽字,這其中還包括普朗克、倫琴等在內。愛因斯坦隨後卻發起和參與了的針對前者的反戰宣言《告歐洲人書》,雖然當時只有區區四個人簽字,甚至還有一位在兩份宣言中都簽過名。百年回看,歷史的天平往往不是以人數的對比作為衡量,和平的呼聲必然是全人類的共同心聲。

今日要重溫的是另一次宣言。

愛因斯坦在去世前的幾天完成了一項重要的簽字,即《羅素—愛因斯坦宣言》的簽字。2020年7月9日是這一著名的宣言正式發布65周年的紀念日。

時間回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二戰後處於冷戰的美蘇相繼成功研製氫彈,核軍備競賽的陰雲籠罩全球。原本如履薄冰的人類命運遭受到空前威脅。英國著名學者羅素對核武器的相繼問世進行了深入思考,他意識到這已不再是傳統意義的戰爭武器,而有可能成為人類自我毀滅的力量。在1954年6月,他主動給英國廣播公司BBC寫信,希望能夠通過媒體喚醒公眾對當前人類面臨威脅的認識。同年聖誕節前,BBC播出了羅素的演講,他在演講中警告公眾在使用氫彈的世界之戰中,所有人無疑都會被消滅,包括敵人、朋友以及中立者。這樣的演講選擇在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之前播出,結果當然是引起了各國包括政府官員和科學家群體以及民眾的強烈反響。不久,來自德國物理學家波恩、法國物理學家約里奧-居里建議羅素將其演講改寫成為一個共同宣言,並在世界範圍內尋求其他著名科學家的簽名支持。羅素進一步意識到科學界的重視所起到關鍵的作用,接受了建議並成為該宣言當之無愧的發起人。



羅素首先當然想得到愛因斯坦的支持。1955年2月11日羅素致信愛因斯坦力陳原委。愛因斯坦的回信於2月16日旋即發出,不僅表示支持,還特意強調「你熟悉這些組織的工作。你是將軍,我是士兵……」。愛因斯坦還曾充當遊說人、風趣而又不失嚴肅地給玻爾寫信邀請其參與宣言「請不要那樣緊皺眉頭,這封信與我們以前在物理上的爭論毫不相干……」。同年4月11日,愛因斯坦正式在宣言上簽字,誰也不曾想到,兩天後愛因斯坦因腹部主動脈硬化破裂緊急搶救,18日即與世長辭。這份宣言上的簽字成為他最後的簽名。

後來又有多位知名科學家加入簽名,包括德國理論物理學家、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玻恩(M. Born);美國物理學家、194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布里奇曼(P. W. Bridgman);波蘭物理學家英費爾德(L. Infeld);法國物理學家、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約里奧-居里(J. F. Joliot-Curie);美國遺傳學家、194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穆勒(H. J. Muller);美國化學家、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和後來196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鮑林(L. Pauling);英國物理學家、195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鮑威爾(C. F. Powell),英國波蘭裔物理學家、後來199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羅特伯拉特(J. Rotblat);日本物理學家、194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湯川秀樹(Hideki Yukawa),連同愛因斯坦(A. Einstein)和羅素(B. Russell),參與簽名的科學家人數共有11位。這份不長的名單來自東西方不同國家,反應出宣言所強調的拋開意識形態和政治的對立與偏見。

1955年7月9日,羅素在英國倫敦舉行新聞發布會,面向來自世界的媒體公布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Russell–Einstein Manifesto)。

宣言開篇即指出:「我們在此發言,不是作為某個國家、大陸或信仰的成員,而是作為人類、作為不知是否能繼續生存下去的人類物種成員的發言。」

其中的一些文字放在今日看也有很大的啟示與借鑑意義。比如「 大家都同樣處於危險之中,如果大家都了解這種危險,我們就有希望共同避免它。」(All, equally, are in peril, and, if the peril is understood, there is hope that we may collectively avert it.)

針對熱核武器的成功,宣言表示:「普通民眾,甚至許多身居要職的人,都沒有意識到一場核戰爭會涉及到什麼。公眾仍然從城市的毀滅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眾所周知,新核彈比舊核彈威力更大,一顆原子彈可以毀滅廣島,而一顆氫彈可以毀滅像倫敦、紐約和莫斯科這樣的大城市……威力甚至是原子彈的2500倍「。

……

「我們發現,懂得最多的人最悲觀。「

……

」在此,我們要向你們提出一個赤裸裸的、可怕的、難以迴避的問題:我們是要消滅人類呢? 還是人類要放棄戰爭? 人們無法面對這個選擇,因為消除戰爭太難了。」

……

「我們大多數人在情感上都並非絕對中立的,但是,作為人類,我們必須記住,……這些問題一定不能由戰爭來解決。我們希望這一點在東方和西方都能被理解。」

……



縱觀宣言,通過如上的陳述與設問,傳遞出富於理性和人性的觀點,闡明站在人類立場上維護人類安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這種觀點得到了東西方科學家的認可,進而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宣言主張召開的國際性科學界和平會議也於兩年後的1957年在加拿大的不為人知的海濱漁村帕格沃什召開。首屆會議有來自10個國家的22位有影響力的科學家,我國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作為代表出席並參與討論和發言。後來,帕格沃什會議每年舉行一次,周先生也多次代表出席。由《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倡議的帕格沃什會議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並繼而引發了聲勢浩大的帕格沃什和平運動。

時隔65年,軍備競賽的遏制、熱核武器的削減有些已經部分實現,但人類命運頭頂的危險卻似乎並沒有減少,包括核武器在內的各種不安全因素依然籠罩全球,並令人擔憂……

讓我們重讀《羅素—愛因斯坦宣言》結尾的呼喚吧,這理應成為全人類的警句:

Remember your humanity and forget the rest,牢記你們的人性,忘掉其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