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Mojito》刷屏:為什麼他還是歌壇扛把子?

創新創造創業 發佈 2020-06-16T06:20:57+00:00

最近朋友圈就被周杰倫的新歌《Mojito》刷屏了。很多人紛紛表示「今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是我倫的Mojito」「最愛的周董,終於又營業啦!」說實話,有理由懷疑,周董寫這首歌時喝的不是Mojito(古巴經典雞尾酒),而是奶茶,因為整首歌,真的太甜了。

最近朋友圈就被周杰倫的新歌《Mojito》刷屏了。


很多人紛紛表示「今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是我倫的Mojito」「最愛的周董,終於又營業啦!」


說實話,有理由懷疑,周董寫這首歌時喝的不是Mojito(古巴經典雞尾酒),而是奶茶,因為整首歌,真的太甜了。


「我的咖啡,糖不用太多,這世界已經因為她甜得過頭~」


咖啡甜不甜我不知道,不過QQ音樂這次又被粉絲的熱情甜過了頭,直接崩了,有些粉絲試了好多次才下單成功。


一個熱衷奶茶的中年男歌手,為啥能秒殺一切小鮮肉,讓整個地球的華人歌迷二十年如一日地為之著迷?


要解開這個謎題,就得把周杰倫還原到他所成長的那個環境,以及整個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坐標系中來觀察。


作為杰倫無數粉絲中的一份子,用《中國流行音樂簡史》這本書,為大家細究底里。



周杰倫之前,台灣樂壇啥樣?


台灣的唱片工業,始於「日據時代」(1895-1945)。


1910年,日本人將留聲機引入台灣。1928年,柏野正次郎在台灣成立古倫美亞唱片公司,自己生產唱片發售。


日據時代的台灣,社會上流行的音樂主要是傳統民歌,分為:南管、北管和歌仔戲。受日本殖民文化影響,日本的「那卡西」音樂,也非常流行。


1940年代,受上海時代曲影響,周璇、白光、李香蘭的歌聲飄到台灣,風靡一時。


1960年以前,台灣本土的原創音樂數量很少,當時的流行歌主要來自上海和香港。台灣的唱片公司通過香港取得時代曲母盤,在台灣製成翻版唱片。在香港廣為流傳的《南屏晚鐘》《情人的眼淚》等歌曲,開始成為台灣國語歌的主流。


台灣本土流行歌的崛起,源於一批狠人。


這批狠人,大多在1960年代走上時代舞台,包括左宏元,莊奴,劉家昌等,他們源源不斷地炮製質量上乘的流行歌曲,使得姚蘇蓉、鄧麗君、尤雅、劉文正等本土歌手蜂擁而出,影響深遠,傳唱至今。


1969年,姚蘇蓉的《今天不回家》風靡東南亞,但由於歌名太不羈,與政府提倡的循規蹈矩的生活方式相違背,遭到禁唱。但它在民間大受歡迎,口耳相傳,演唱者姚蘇蓉也成為當時的大熱歌手。


在電影《不能說的秘密》里,周杰倫帶桂綸鎂到一家二手CD店,為她戴上耳機,說道,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


此時,銀幕傳來歌聲:


為什麼要對你掉眼淚,你難道不明白是為了愛。


這首歌是同名電影《情人的眼淚》的主題曲,它的演唱者正是姚蘇蓉。



姚蘇蓉那個年代的歌手,唱歌講究一個字正腔圓,注重字頭字尾的咬字與歸韻,萬幸周杰倫沒生在那個年代,否則,沖他那開不了口的東風破發音,就算唱到發如雪,也無法登上主流音樂的菊花台。


60年代的天才們逐一沉寂後,台灣進入了更為狂飆的「民歌運動」時期,它號召年輕人寫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用音樂表達自己的看法。


民歌運動為日後台灣流行樂壇儲備了一大批音樂人才,如李建復、童安格、李壽全、陳秀男、馬兆駿、陳志遠、小蟲、李子恆等,其中最耀眼的兩個人,是大哥級的李宗盛,以及教父級的羅大佑。


以「嘿嘿嘿」黃段子風靡大江南北的費玉清,趕上了民歌運動的尾巴,以一首《夢駝鈴》榮獲台灣「金鐘獎」最佳男歌星獎,自此被譽為「金鐘歌王」。


2006年,受周杰倫的邀約,兩人合唱《千里之外》,使得費玉清受到新一代年輕人的喜愛。



進入1980年代,隨著台灣經濟發展,流行樂商業化趨勢加重,追求理想的民歌運動逐漸偃旗息鼓。


1985年,台灣「著作權法」重新修訂,唱片業逐步進入正軌。與此同時,經過民歌運動的人才積累,台灣流行音樂的製作、企劃、宣傳、營銷的一條龍運作體系逐漸成熟。


從唱片銷量來看,1970年代的台灣歌星,銷量頂多五六萬張,而1980年代,幾十萬張銷量的唱片比比皆是,蘇芮的《搭錯車》電影原聲帶,銷量近二十萬,王傑的《一場遊戲一場夢》當年銷售三十八萬張。


唱片的熱銷,使得滾石、寶麗金、飛碟這樣的唱片公司,不惜重金去挖掘歌星,一大波明星由此誕生,如齊秦、王傑、姜育恆、文章、費翔、陳淑樺、張艾嘉、潘越雲等。


到了1990年代,台灣流行樂徹底從民歌時期那種自娛自樂和追求理想的概念中掙脫出來,取而代之的是有目的、有動機的商業流水線,「定位策劃」和「量身定做」成為唱片業的主要模式。


周杰倫出道的時間,是上世紀90年代末,正好卡在流行樂壇商業競爭最激烈最白熱化的節點,這個其貌不揚的年輕人仿佛天選之子,新鷹初啼,便改變了台灣流行音樂以及整個華語流行音樂的面貌和生態。


華語樂壇顛覆者


台灣唱片業有兩件法寶,定位和包裝。


小虎隊是個典型。唱片公司通過定位,把三個在唱功上並不占優勢的大男生,包裝成一個廣受青少年追捧的偶像組合。


小虎隊開了風氣之先,後來者屢試不爽。


製作人根據歌手特點,先對其定位,確定他的歌路,再為其邀請專門作者「約歌」。


定位準了,一本萬利。


比如憂鬱歌王姜育恆,小魔女范曉萱,情歌王子張信哲,活力四射張惠妹,好男人張鎬哲,浪子王傑,成熟女性辛曉琪等。


李宗盛作為金牌製作人,能針對不同定位的明星,量身定做不同歌曲。1995年,辛曉琪在李宗盛的重新塑造下,推出新專輯《領悟》,反響絕佳。於是,辛曉琪沿著這個路子,走成熟滄桑路線,推出了《味道》《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等作品。


< 李宗盛 | 辛曉琪 | 周華健 >


沒有不好的歌手,只有不好的定位。


顏值硬核的趙傳,在李宗盛加持下,走「反偶像路線」,推出《我很醜但我很溫柔》《我終於失去了你》《我是一隻小小鳥》等傳唱作品,大獲成功。


周杰倫剛出道時,吃了許多閉門羹,就是因為他無法被定位。


他不是標準意義上的帥哥,不能像張信哲那樣走情歌王子路線;雖有幾分輕狂和憂鬱,但又過於內斂,做不了王傑那種不羈的浪子;論起親和力,他又比不過心太軟的任賢齊;實在不行,走「反偶像」路線呢,對不起,已經有趙傳了,他比你先到。


正因如此,當周杰倫鼓起勇氣參加選秀時,第一輪就慘遭淘汰。


那些高高在上、有眼無珠的評委,都是帶著任務來的,為娛樂業唱片業尋找合適的明星胚子,腦子裡裝滿條條框框的預判和偏見,周杰倫這個無法被定位的毛頭小子,註定入不了他們的法眼。


<1997年周杰倫參加選秀>


還好,有吳宗憲這個伯樂。


周杰倫下台前,吳宗憲提出,要看看他寫的譜子,曲風怪異,但確定是天才無疑。


被周杰倫的才華晃了眼的吳宗憲,將其招致麾下。


為報答伯樂的知遇之恩,周杰倫用心創作。他寫了首《眼淚知道》給劉德華,被拒;寫了首《雙截棍》給張惠妹,又被拒。


這時的周杰倫,對於公司里那些眼皮子淺的人來說,仿佛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在他身上,兼有如下三大特點:


1.無法被定位

2.身負巨大才華

3.寫的歌過於怪異,沒人敢唱


如果你在任何一個領域,看到一位年輕後生,既無法被傳統的模式定位,又身負巨大才華,他創作的作品過於超前,乃至引發同行的漠視或不屑。那麼,甭管他蓬頭垢面也好,結結巴巴也好,請一定尊重他,結識他,幫助他,因為他很可能是那個顛覆掉整個行業的人。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周杰倫從小生長在單親家庭,家境一般,母親和外婆為了養大家中唯一的男孩,每天都在辛苦勞作。


他做音樂的初心,並不是什麼顛覆華語樂壇,不過是為了賺錢養家,成為家裡的頂樑柱,讓媽媽和外婆過得更好,成為她們的驕傲。


周杰倫寫的歌沒人要,沒人唱,這都OK,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這不是一個苦悶年輕人懷才不遇的廉價勵志故事,而是整個華語樂壇即將變天的預兆。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


在周杰倫之前,陶喆於1997年便推出了首張專輯《David Tao》,一經推出,引起強烈反響,兩年後的第二張專輯《I』m OK》,再次引起轟動。


隨著陶喆的成功,R&B開始成為一種潮流,悄無聲息地撼動著傳統的流行樂唱腔。


先發者未必先至。雖然陶喆是先行者,但真正如摧枯拉朽般瓦解華語流行樂舊制度的那個天選之子,卻是周杰倫。



2000年的一天,吳宗憲對周杰倫說,你的這些歌,別人都不肯唱,但我覺得不錯,你就自己來唱,如果你一周之內能寫出50首歌,我就從中挑出十首歌,給你出專輯。


周杰倫聽後,二話不說,買了一箱方便麵,把自己關進工作室,玩命寫歌,寫到流鼻血,最後按時交給吳宗憲50首歌。


沒過多久,周杰倫同名專輯《JAY》問世,用新桃換了舊符,華語樂壇自此迎來數十年來最劇烈、持續最久的一場龍捲風。


這場龍捲風,現在還在刮。


從頂峰到頂峰


近幾十年來,真正在影響力和才華上,跟周杰倫有一比的台灣歌手有兩個,一個是鄧麗君,一個是羅大佑。



鄧麗君作為歌手在華人世界的影響力,至今尚未有人超越。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聲音,她已成為華語音樂的一個文化圖騰。


1980年代初,大陸剛剛改革開放,鄧麗君的歌聲在大陸產生巨大影響。在那個將流行歌誣衊為「黃色歌曲」的時代,大陸聽眾跨越種種障礙,自發傳播鄧麗君的音樂。她那細膩、甜美的歌聲,給轉型期的人們帶去極大的撫慰。


在紀錄片《吶喊:為了中國曾經的搖滾》中,一批五大三粗的搖滾老炮,紛紛明確表示,他們曾深受鄧麗君的影響。


1995年,聽到鄧麗君逝世的消息後,大陸一批搖滾老炮,包括唐朝樂隊、黑豹樂隊、輪迴樂隊、臧天朔、鄭鈞等,聯合錄製了一張《告別的搖滾》,翻唱了十首鄧麗君的歌,向其致敬。



她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在水一方》《甜蜜蜜》《我只在乎你》《又見炊煙》《忘記他》等歌曲,在華人世界產生巨大影響。


如果說鄧麗君勝在影響廣泛,那麼羅大佑則勝在思想深邃。


他的《未來的主人翁》《現象七十二變》《亞細亞的孤兒》《東方之珠》《之乎者也》等歌曲,無不體現出人文思考力和社會批判精神。


羅大佑拓展了流行歌的範疇,將其擴大到對社會、文化、歷史的思考,在他的影響下,台灣流行樂壇出現了一批具有思想性的創作歌手,如鄭智化、陳昇、伍佰。



實話說,周杰倫在影響力上,不如鄧麗君。鄧麗君的歌,是貫通好幾代人的,從40後到00後,沒有幾個不會唱《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而周杰倫的影響力,目前還是集中在80後和90後,到00後,就已經稍微有點鞭長莫及了。


在思想深度尤其是作詞的才華上,周杰倫跟羅大佑不可同日而語,畢竟,他還需要一個方文山來作臂膀。


但是,拋卻這些神仙打架的殘酷苛求,周杰倫確實是當下華語樂壇中最燦爛奪目的流行巨星,是年輕人中最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音樂人,並不斷創造著新的紀錄。


周杰倫和方文山可謂天作之合。


舉個例子,在《娘子》這首歌里,方文山在歌詞中埋入塞北客棧、娘子、店小二、小村溪口等古典意象,營造出濃郁的畫面感,而周杰倫卻採用黑人說唱的曲風表現中國元素,讓中西文化完美交融,令人過耳不忘,拍案叫絕。


如高曉松所說:


周杰倫是自己的風格,他的歌分成兩類,慢歌非常傳統和東方,快歌用的是他獨特的節奏感,我數過他的拍子,既不是R&B,也不是Hip-hop,甚至沒有出處,完全是屬於他自己的節奏。



尼采說,在群山中,最近的路程是從頂峰到頂峰,但你必須有足夠長的腿。


周杰倫似乎頗懂得尼采的這個哲理,他曾表示,我的目標就是像羅大佑一樣,成為一個時代的「音樂教父」。


放眼當下整個華語樂壇,有足夠的才華和影響力,能從頂峰直通頂峰,從高峰之上再造高峰的人,除了周杰倫,似乎還真沒有第二個。


不惑之年的周杰倫還在寫歌,他還有時間,創造更大的奇蹟。


多年後,回望現在這段歷史,也許你會發現,在波瀾壯闊的華人音樂史里,周杰倫和他的歌迷,一起創造了最光輝奪目的一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