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蔡基剛:高校英語專業定位的挑戰與顛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英語專業教學指南》頒布思考

翻譯教學與研究 發佈 2020-06-16T14:03:49+00:00

編者按 :蔡基剛教授發表的文章,每次都是對我們習以為常的問題提出根本性質疑,都帶有顛覆性的效果,我雖然不完全同意蔡老師的看法,但我覺得,質疑根本,從根基上發問,是解決任何問題的唯一出路。

本文來源: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轉自:外語教學思辨、應用語言學通訊

編者按 :蔡基剛教授發表的文章,每次都是對我們習以為常的問題提出根本性質疑,都帶有顛覆性的效果,我雖然不完全同意蔡老師的看法,但我覺得,質疑根本,從根基上發問,是解決任何問題的唯一出路。蔡老師說,「沒有任何一個時期的英語專業比今天充滿著更深刻的危機;沒有任何一個時期的英語專業比今天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但也沒有任何一個時期的英語專業比今天迎來更好的機遇,假如真是如此,那麼,這個機遇也許就寓於這種根本性反思的基礎之上?——翻譯教學與研究

高校英語專業定位的挑戰與顛覆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英語專業教學指南》頒布思考

蔡基剛

摘要:英語專業賴以生存的是五大培養目標: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系統的英語文學語言知識;深厚的人文素養;較強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但是研究發現,這五大目標或支柱由於沒有專業獨特性難以支撐英語專業這個大廈。英語專業從某種意義上已成為一種通識教育,而非專業教育,培養的是通用性人才,而非專業性人才。由於失去了專業獨特性,英語專業自然滿足不了社會需求。我們認為,這是英語專業定位的偏差。要改變去語境化去專業化的弊病,首先要把英語專業改名為具體專業,這樣才能從籠統的專業變成有學科支撐,滿足各種社會需要的具體專業。新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本科英語專業教學指南》並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英語專業;專業獨特性;語言能力;人文教育;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際;科學素養

一、前言

2020年5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英語專業教學指南》(下文簡稱《指南》)正式頒布出版。《指南》規定:1)培養目標,「英語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紮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較強的跨文化能力、厚實的英語專業知識和必要的相關專業知識,能適應國家與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熟練使用英語從事涉外行業、英語教育教學、學術研究等相關工作的英語專業人才和複合型英語人才」;2)素質要求,「本專業學生應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人文與科學素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學科基本素養」; 3) 知識要求,「本專業學生應掌握英語語言、文學和文化基礎知識,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歷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基本情況;掌握中國語言文化知識、了解我國國情和國際發展動態,掌握本專業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學術規範,掌握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知識」;4)能力要求,「本專業學生應具有良好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英語文學賞析能力、英漢口筆譯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具有良好的漢語表達能力和一定的第二外語運用能力。」 [1]

蔣洪新[2]歸納為「致力於培養語言基本功紮實、人文素養深厚、國際視野寬廣、跨文化交際能力較強的英語專業人才」。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形成了英語專業五大培養目標或能力:1)紮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和運用能力;2)英語文學、語言和文化基礎知識;3)良好的人文和科學素養;4)較強的思辨能力(包括信息應用能力等)和 5)跨文化交際能力。可以說這是新時期英語專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五大支柱。本文結合《指南》這五大支柱對英語專業定位的學理性或專業獨特性進行討論。

二、語言能力和專業基礎知識

英語專業五大培養目標,除了英語語言能力(包括運用能力)和英語語言文學知識這兩個柱子是體現英語專業的獨特性,後面三個柱子是高校其他專業也在培養的。因此,考察英語專業的專業性或學理性主要是看前面兩點。

首先必須清楚,英語專業不是一門學科(學科如哲學、歷史學等可以和社會需求不直接相關),而是一門專業。而衡量一個專業是否合格有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是否有學科體系支撐,即區別於其他專業的獨特的專業知識體系。另一個是社會需求,即培養的學生是否滿足社會需求。

關於第一個條件,不知什麼原因《指南》不再提「系統的英語語言文學知識」而是用「英語語言、文學和文化等基礎知識」和「文學賞析能力」等表述替代。沒有系統的學科知識還是一個專業嗎?不過仔細想想,也合乎情理。按蔣洪新解釋「核心課程是指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凝練的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程」[2]。我們以此檢查《指南》的英語專業核心課程,發現其中聽說讀寫譯課程占到19門(746課時).剩下7門(224課時)也只是文學導論、語言學導論、文化概要等。這樣的核心課程還是英語專業的系統的學科知識嗎?郭英劍解釋,「英語專業的核心素養是用英語去言說與寫作」 [3],這下我們明白了:「厚基礎」才應該是英語專業的核心素養。

當專業的核心素養是語言工具的應用熟練度時,這還是一個有系統學科知識支撐的專業嗎?當《指南》規定英語專業方向課程只有25%,而所謂的專業核心課程30%,公共基礎類課程30%和教學實踐15%時,系統的「英語專業知識」只能是空話。英語語言文學知識只能是基礎性的、媒介性的、通識性的、導讀性和碎片化的。可以這麼說,類似解放前西南聯大和中央大學的英美文學專業課程設置[4],自1978年恢復高考出現英語專業來,從來沒有在哪一所高校真正實現過。現在改為「語言文學文化基礎知識」也是實事求是了。再轉而一想也對,我國每年有將近20萬英語專業畢業生,市場確實也不需要這麼多花四年時間系統學習英美文學或語言學的研究者或教學從業者。

關於第二個條件,儘管提出了「語言運用能力」,比「語言基本功」進步了,但如何培養?語言運用能力並不是抽象的「理解和傳遞信息的能力」,而是和具體語境密切相關的。要訓練語言運用能力,課程體系就必須深入到具體的專業,幫助學生了解這個特定專業(如文學、醫學、工程和法律)的內容知識是如何用英語語言構建和傳播的。也就是說除了能「用英語去言說與寫作」,還必須了解特定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專業術語,還必須了解這些特定領域不同體裁或語類(如文學中的文學評論,法律中的合同和庭審,醫學中的期刊論文和實驗報告)的語篇結構、修辭手段和話語方式。如果四年英語專業本科課程中沒有這樣的專業知識,沒有這樣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那麼所謂的「用英語去言說與寫作」的運用能力是空的,這也就是我們說,所謂的語言運用能力都是指日常交際場合,而具體領域(甚至英美文學領域)的運用能力從來沒有在英語專業培養過。

有些人認為這些行業的專業知識和話語方式可以到用人單位去培訓。但是時代變了。上個世紀,大學畢業生的英語普遍較差,因此一些涉外企業(主要是新聞、外交、外貿和金融行業)使用英語專業畢業生是沒有辦法的事。但隨著非英語專業畢業生的英語水平普遍提高(不少通過大學英語六級),企業都是直接招聘有專業知識的畢業生,而不需要「不好用,不實用」、必須進行一定時間的專業培訓才能上崗的英語專業畢業生,「社會需要大學畢業就能立即上崗的人才」 [5]。最近幾年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屢遭紅牌警告。紅牌不是指英語專業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畢竟市場還是需要大學生的),而是指他們中至少五成不去從事和英美文學或語言專業沒有關係的工作,甚至不涉及英語的工作。學非所用,所用非學,說明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規格出了問題。

三、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

《指南》終於放棄了「英語教育的本質是人文教育」的片面說法,終於採納了重視「科學素養」的建議。但是科學素養內涵是什麼,又如何培養,我們在《指南》的「術語與釋義」沒有看到任何的解釋,更沒有看到具體的教學內容。同樣,什麼是人文素養?英語專業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體現在什麼方面?檢測英語專業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的量表是什麼?儘管英語專業領域一直在提倡人文教育、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甚至提出英語專業教學的第一理念是「堅持人文教育」[6] ,「英語教育本質上是人文教育」 [2],但很少給予其內涵的確定。曲衛國等[7]花了整篇文章在討論人文精神,但除了得出人文精神已不能通過日益專業化的人文學科培養外,還是沒有講清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更不用說英語專業的人文精神。由於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回答,導致我們的外語教育儘管一直在提倡人文精神培養,但都是口號性的和抽象化的。盲人摸象,各人理解不同,從人文視野到全人教育,再到中國情懷、文化素養和立德樹人等。似乎沒有一個專家和學者能告訴英語專業人文素養的具體內涵。最大的遺憾是《指南》在「術語與釋義」中還是沒有人文素養的定義。

我們沒有找到人文素養在英語中對等的詞,但英語中的humanism和humanity告訴我們,人文精神是以人為中心的精神。根據Merriam-Webster的定義:

Humanism is a doctrine, attitude, or way of life centered on humaninterests or values, especially a philosophy that usually rejects supernaturalism and stresses an individual's dignity and worth and capacity for self-realization through reason. Humanity is compassionate,sympathetic, or generous behavior or disposition:the quality or state of being humane

漢譯即:人文精神是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和自由的維護,追求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表現的是關懷、同情、理解和寬宏。

英語專業在提倡人文精神時把這些內容體現出來了嗎?當然,人文素養所指範圍可能更大。筆者認為除人文精神外,它還包括人文學科的基本知識,人文學科的研究能力等(見表1)。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