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必須鳴響

長江日報 發佈 2020-06-16T14:57:52+00:00

按照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一書中的觀點,閱讀其實是重新構造作者的寫作意圖,任何文字如果脫離了作者意圖,便失去了意義。

肖暢

我們閱讀一本書,是順著一個字一個字去掃描嗎?按照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一書中的觀點,閱讀其實是重新構造作者的寫作意圖,任何文字如果脫離了作者意圖,便失去了意義。

在莫提默·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合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他們從通俗易懂的角度,表達了一個極其相近的意思:閱讀好比作者丟出了一個球,讀者必須把它接住,這一丟一接的過程中,一個作品得以完成。

哲學史上,「詮釋學」至伽達默爾為之一變。傳統詮釋推敲字句,講究「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還原一字一詞歷史原義;伽達默爾認為詮釋學重在「本質把握」,理解即再現。再以閱讀為例,閱讀和寫作如同一個硬幣的兩面,作者的創作經過讀者閱讀才算得以完成,這就是說,作品是由作者、讀者共同創作的結果。

進而言之,我們閱讀一個作品,並不會像阿爾法狗一樣對每一個字詞進行解碼。閱讀無法成為「算法」,是因為讀者一定會調動自己完整的生命體驗,包括所有的經驗、知識儲備、情感、幻想等等,去捕捉沉睡在文字背後的那個「作者」。

有的時候,這個作者聲色動人;有的時候,又變得不可理喻,完全無法捉摸;有的時候,我們和作者高度合拍;有的時候,我們之間貌合神離。這樣一個閱讀進程當中,作品的生命展開為一場無限往返的對話,創作成為一場跨越時空的持續進程。

依循這個思路,伽達默爾認為,對一個文本的理解過程,和藝術體驗並無本質不同。音樂必須演奏,而不是睡在紙面上的音符;歌劇必須表演,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劇本。文本必須被不斷重新閱讀,在不同時代、不同情境中進入人們新的生命體驗,才能使文本的意義完整呈現。

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在一千個不同的生命體驗中展開,與一千種不同經歷、不同情感的人生「耦合」,展現為劇本文字背後的一千種人物理解、生命遐想,哈姆雷特的角色才算宣告完整。

讓我們再以「模仿」為例。柏拉圖認為,一切有形的藝術,都是完美理念的模仿,理念是超時空的,但又畢竟不是空無。伽達默爾則重新解釋了「模仿」,他說:「模仿和表現不單單是描摹性的復現,而且也是對本質的認識。」他認為,模仿其實就是展現,正是在模仿的過程中,不符合本質的部分被刪減,本質性的部分被突出。

能夠實現「本質把握」,就能正確地模仿。正是在模仿之中,模仿對象獲得自身的延續,一幅畫作的完美模仿,甚至可以讓世人看到原作構思運筆過程的蛛絲馬跡。

在伽達默爾的詮釋學中,任何意義必須是在一個時間展開的進程,而不是一個沉睡的、固定不變的東西。他重新引入了「時間」,人之為人的一切藝術、審美等等精神活動,都可以因為在「時間」中的不斷展開而確立其意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伽達默爾說:「戲劇是文學作品本身進入此在的活動」、「戲劇只有在它被表演的地方才是真正存在的,尤其是音樂必須鳴響。」

【編輯:付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