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登芬 ‖ 花鼓燈藝人藝名趣談

安徽網資訊淮南 發佈 2020-06-15T13:46:00+00:00

在淮南區域,大通區群眾順口溜道「黃毛的浪,大圈的唱,蔣治會的三節槓,李國才的舞腿羊髒」,黃毛是楊永祿的藝名,因幼小頭髮愴黃,男扮女裝時,性別難辨,「大圈」號稱二蘭花,蔣治祥的藝名,蔣治會號稱三蘭花,藝名「三節扛」,他站在二鼓架肩上是第三層,李國才是鼓架子,特別他的舞腿如旋風,似急雨。

作者 / 蘇登芬

中國花鼓燈藝術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優美。系統完整,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創造精神,是漢民族文化的瑰寶。

花鼓燈流傳在淮河流域。它以鑼鼓為樂,運用摺扇、手絹和花傘,通過優美的動作和民歌小調錶達男女之間的愛情,敘述人們之間動人的故事,抒發豐收之後歡樂的心情。它來源於大眾,深深地紮根於廣大人民之中,始終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在沿淮岸畔的花鼓燈藝人中,幾乎每一位老藝人都有鄉親們「贈」予的鄉土氣息濃厚的藝名。這些藝名的由來,都是藝人們在生活或演出中自然形成的。

有些藝名是根據藝人們平時或演出時的穿著打扮而起的。如:鄭九如為母親守孝,在玩燈時曾穿白鞋,因之藝名「小白鞋」。楊在先玩燈時愛穿紅鞋,便有藝名「小紅鞋」。江玉中冬天常穿一雙麻窩取暖,藝名就叫「麻窩子」。

有些藝人從小開始玩燈,鄉親們喊著他們的乳名覺得親切,於是乳名便成了藝名,如田振起藝名「田小銀子」;傅金雲藝名「傅小金子」;鉏洪雲藝名「鉏小水子」;馮金輝藝名「馮小獅子」;崔常富藝名「崔小狗子」;張希蘭藝名「大魁子」;孔令群藝名「小玉林」等。有的藝人因相貌特徵而得藝名,如葉春界膚色較黑,藝名「老雲頭」;樊玉虎膚黑又演蘭花,藝名「黑丫頭」;宋廷香藝名「宋瞎子」;趙東國藝名「趙小麻子」;常謙德藝名「常癟子」等。

有些藝人是以他們所從事的職業而取得的藝名,如符培相曾販賣過小豬,藝名「小豬販子」;侯中成當過屠戶,殺狗宰羊,藝名「狗套子」;劉佩德當過神漢,藝名「端公子」;陳萬發是木工,藝名「三木匠」;馮冠福掄錘打鐵,藝名「三鐵匠」;吳永清會做鞭炮,藝名「炮仗匠」。

還有很多藝人是觀眾視其不同的表演風格和特點,而送予的藝名,如:常貴謙能編善唱,對答如流,藝名「倒不凈」;李兆葉嗓音清亮,歌聲動人,藝名「貓春」;馮國佩腿腳功夫深厚,舞姿優美,藝名「小金蓮」;陳敬之婀娜多姿,如同線牽,藝名「一條線」;孔祥雲藝名「草上飛」;孫懷山藝名「水上漂」;王繼全藝名「捂不住的花蝴蝶」;石金禮架勢多變,跟頭靈活,藝名「石猴子」;黃西城藝名「黃猴子」。

有的藝人是根據藝人們在表演中的習慣和形象特徵而起的。如常春利打鼓時又蹦又跳,形似蛤蟆,藝名「老蛤蟆」;萬方啟擅演丑鼓,當地俗稱出陋相,藝名「萬陋子」;廖世標因每次玩燈都少不了他,廖與撂諧音,藝名就叫「撂不掉」。除此之外,尚有許多藝人因其表演技藝超群,群眾送給他們帶有炫耀和誇讚意味的藝名,如:詹東亭藝名「蓋九江」;管應鵬藝名「萬人謎」;劉傳昌藝名「蓋三江」;李金珠藝名「金邊小油壺」,言下之意,非常吃香;張學義藝名「豌豆花」;馮金輝藝名「白菜心」;湯敬藝名「白牡丹」;陳永蘭藝名「一汪水」。

在花鼓燈流行地區,藝人們詼諧俚趣的藝名,不僅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一些燈謎們還把老藝人的藝名編成順口溜,以讚譽他們的藝術成就。如穎上的「黃奶子,白穗子,掉把油錘蔣對子」,指的是黃華山、白玉山、吳玉勤、蔣茂先4位老藝人。鳳台的「張大魁子李小友,田小銀子崔小狗」,指的是張希蘭、李小友、田振起、崔常富4位老藝人。有「馮小獅子崔小狗,豐蘿蔔跟在後頭扭」,指的是馮金輝、崔常富、豐占文(藝名水蘿蔔)三位老藝人。另有三位患有眼疾的老藝人,他們是宋廷香、謝允新、營德行,三人都是頗負盛名的鼓架子,領傘和跟頭都很出色,燈謎們戲謔地贊道:「三個瞎子,三隻眼,翻著跟頭打著傘」。

在淮南區域,大通區群眾順口溜道「黃毛的浪,大圈的唱,蔣治會的三節槓,李國才(藝名黑蛋)的舞腿羊髒」,黃毛是楊永祿的藝名,因幼小頭髮愴黃(土話黃毛丫頭),男扮女裝時,性別難辨,「大圈」號稱二蘭花,蔣治祥的藝名,蔣治會號稱三蘭花,藝名「三節扛」,他站在二鼓架肩上是第三層,李國才是鼓架子,特別他的舞腿(掃蕩腿)如旋風,似急雨。(厲害的「羊髒」同淮南土話「羊熊」一樣)。潘集區的武佩選,藝名「氣死猴」,鼓架子舞起輕如燕,巧如猴。王考千藝名「一陣霧」,民間流傳「看到一陣霧,猴子要上樹」,每當王考千表演時,觀眾太多,那個急勁,猴子都要上樹看。

雖然有些藝名顯得較為俚俗,但它恰恰表現了沿淮群眾對鄉土藝術親昵之情,熱愛之深。

【作者簡介】蘇登芬,男,生於1957年8月,安徽省作協會員,潘集區作協副主席,發表約40萬字,出版散文集《沿淮人家》。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huainan@xawb.cn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