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水城,蘇州和威尼斯有什麼區別

歷史大學堂 發佈 2020-07-19T06:59:11+00:00

十三世紀,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來到蘇州,讚譽它「是一頗名貴的大城」,兩座城市由此結緣。蘇州地處長三角核心地區,東通大海,西枕大湖,北倚長江,南臨浙閩,大運河又繞城而過,是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

十三世紀,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來到蘇州,讚譽它「是一頗名貴的大城」,兩座城市由此結緣。蘇州和威尼斯位於歐亞大陸的東西端,當地物阜民豐,交通便利,均以「水城」著稱於世。在東西方大環境的孕育下,這兩座城市選擇了風格迥異的發展道路,對當時的世界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 建城歷史

蘇州和威尼斯是兩座因水而生的城市。蘇州地處長三角核心地區,東通大海,西枕大湖,北倚長江,南臨浙閩,大運河又繞城而過,是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評價:蘇州「食海王之饒,擁土膏之利,民殷物繁。」

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命建城,「子胥乃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築大城。」根據蘇州通江臨海的地理環境,城市格局呈現「水陸並行」的雙棋盤城建規劃。在以後的城市發展中,始終延續著這一規劃方針。根據現存《平江圖》測定,南宋的蘇州「周約三十二里,南北長約九里,東西寬約七里,呈不規則的長方形,面積約為15.75平方公里。」

義大利東北部亞德里亞海沿遍布著118個島嶼,117條水道在島嶼之間縱橫交錯,占地面積為6.9平方公里,這就是著名的威尼斯。公元451年,這座城市「是5 世紀時一群從帕多瓦(位於義大利北部威尼託大區)來的難民建立起來的」,公元687年,威尼斯共和國成立,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相較蘇州,威尼斯不僅面積小,而且建城比蘇州晚了1000多年,甚至中世紀時,連「一個集市也沒有」。


  • 人口規模

在古代,人口意味著生產力。十三世紀後,威尼斯人口規模保持在十萬人以上。當時,佛羅倫斯有十萬人,「在威尼斯和米蘭有十萬人以上」,「此後西方的人口約有十分之一流入城市」。時至十五世紀,巴黎生活著三十萬人,而「威尼斯有十九萬居民」。

根據歷史學家梁方仲的《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數據。西漢時,蘇州人口約4萬人。唐宋之間,蘇州的人口增長到約7.5萬。進入元朝,「長江以南的沿海路州人口幾乎增長了一倍以上。」蘇州城內的人口突破十萬。明朝中葉,蘇州人口遠超威尼斯,僅下轄的吳縣就有25萬人。「到鴉片戰爭前後,蘇州人口有70萬人,僅次於北京,為全國第二大都市。」就人口而言,威尼斯的人口規模不能和蘇州同日而語。


  • 經濟發展

經濟是城市居民生存的命脈。東漢末年,蘇州所在的江南地區處於「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贏蛤」的原生態環境。南北朝時期,受北方戰亂影響,流民紛紛湧入,為江南地區迎來了發展的契機。

在新增勞力和先進技術的帶動下,蘇州等地的農業實現雙季稻輪作,《晉書》坦言:「有吳之務農重谷,始於此焉。」在晚唐,蘇州的漕糧對江淮乃至全國至關重要,時人感嘆:「嘉禾一穰,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


起步於東吳的蘇州絲織業,劉宋時,達到了「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的地步。經過唐朝的系統化發展,蘇州在宋朝出產的宋錦,與雲錦、蜀錦並稱「三大名錦」。隨之產生的蘇繡,同樣和湘繡、蜀繡、粵繡被譽「四大名繡」。明萬曆年間,城內「東北半城,萬戶機聲」,有超過一萬人從事絲織業。此外,造紙、造船、釀酒、金銀作、冶鑄等行業也欣欣向榮,蓬勃發展。

蘇州水陸交通覆蓋大半個中國,「南達浙閩,北接齊豫,渡江而西,走皖鄂,逾彭蠡,引楚蜀嶺南」。唐朝時,海外商人來到蘇州,從事商貿活動。北宋地方志《吳郡圖經續記》記載「總一海內,閩粵之賈,乘風航海不以為險,故珍貨遠物,畢集於吳市。」明朝的蘇州商貿活動更加發達,「洞庭之民鮮務農耕,多商於遠」,甚至飽覽詩書的年輕人「以商賈為第一等生業,科第反在次著」。



與蘇州的實業興邦不同,威尼斯一開始就從事商業貿易。居民靠「捕魚和製鹽立即保證了威尼斯人的生計」,憑藉這些商品「與附近沿岸居民換取小麥」。公元八世紀,威尼斯在義大利和君士坦丁堡之間往來貿易,販運小麥、酒、木材、絲織品和香料。十世紀時,威尼斯「只是商品通過的地方,是極其活躍的轉運地」。十一世紀初,威尼斯壟斷了東西方的海上貿易,不僅「有亞洲的貿易通道為牢固基礎」,而且是「歐洲香料的貿易商」,從中賺取了豐厚的利潤。

十五世紀初,威尼斯年財政收入超過150萬金達卡,約合現值8500萬美元,而明朝「天下稅糧二千七百餘石」,兩者價值相當,足以證明威尼斯的富有。可以說,「成尼斯的偉大就是建立在貿易上的」, 「獲得公認的控制東方帝國的地位」,當時歐洲人將威尼斯人叫作「所有基督教國家的黃金大王」。儘管經濟同樣發達,蘇州和威尼斯在經濟結構上有著本質的區別。


  • 軍事存在

安全是保證城市持久發展的必要條件。蘇州城營造之初,建造了拱衛城市的軍事城堡。無錫附近的闔閭城,占地約100萬平方米,用於防備越兵侵襲的防禦性工事。到了唐朝,時任蘇州刺史的白居易認為:「當今國用多出江南,江南諸州蘇最為大,兵數不少,稅額至多」可見蘇州在軍事建設上頗有建樹。

中世紀時,依託國家控制的造船產業鏈,威尼斯建造了大量船舶,船隊數量「數以百計」。為了保障海上貿易的安全,在中世紀,「它當時擁有三千三百隻船,三萬六千名水手——建立了海軍。」這些海軍在與奧斯曼海軍的競爭上,英勇頑強,屢挫對手,使威尼斯長期占據著制海權。事實上,軍事的強大促進了貿易的擴張,威尼斯建立了絲織、冶煉、皮革、鏡子和玻璃等行業。顯然,在軍隊使用上,威尼斯的軍隊擅長進攻,蘇州的軍隊立足於防禦。


威尼斯在爭奪新航線的競爭中落敗,先後被倫敦、巴黎等城市趕超。在工業革命時,薄弱的產業基礎,使威尼斯疲態盡現。近現代,它憑藉豐富的歷史遺蹟,成為世界知名的「遊客共和國」。

而蘇州依靠堅實的工業基礎,因地制宜,建立園區,吸引外資,牢牢地占據著全國地級市龍頭的交椅。1980年3月24日,蘇州和威尼斯結為友好城市,兩座水城依舊在東西方發出絢爛奪目的光彩。

文:計白當黑

參考資料:

【1】高 雷 《淺析蘇州和威尼斯水城的特色》

【2】杜 瑜 《古代東西方「水城」——蘇州和威尼斯比較研究》

【3】趙 曄 《吳越春秋》

【4】劉易斯•芒福德 《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

【5】亨利•皮雷納 《中世紀的城市》

【6】亨利•皮朗 《中世紀歐洲經濟社會史》

【7】P•布瓦松納 《中世紀歐洲生活和勞動》

【8】卡洛•M•奇波拉 《歐洲經濟史》

【9】趙文林等 《中國人口史》

【10】傅崇蘭 《中國運河城市發展史》

【11】司馬遷 《史記》

【12】彭定求 《全唐詩》

【13】蘇州歷史博物館 《明清蘇州工商業碑刻集》

【14】楊循吉 《吳邑志》

【15】凌濛初 《二刻拍案驚奇》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