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給這裡的小康裝上「加速器」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0-07-20T09:04:14+00:00

她親身經歷了國內獨一份的改革舉措給當地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她極有成就感。吳雲是海南省儋州市鄉村振興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這家公司是儋州市農村土地流轉改革的產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任明超 朱娟娟 見習記者 魯沖

海歸女孩吳雲認為自己很幸運。她親身經歷了國內獨一份的改革舉措給當地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她極有成就感。

吳雲是海南省儋州市鄉村振興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儋州鄉投」)副總經理,這家公司是儋州市農村土地流轉改革的產物。

「你看這個公司的名字就會明白,鄉村振興就是公司的核心目標。」吳雲介紹,儋州鄉投作為市屬國有獨資公司,於2018年7月成立,註冊資金2億元。該公司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整合增效各類生產要素,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吸引更多社會資源向「三農」領域聚集。

農村土地撂荒越來越多怎麼辦?按照儋州市的改革設計,模式其實很簡單:村、鎮基層組織負責把農戶的低效農業用地和撂荒地集中流轉至儋州鄉投,由儋州鄉投向農戶支付租金,全市的農戶均可能由此獲得一筆收入。

吳雲介紹說,對流轉集中起來的土地,由儋州鄉投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探索建立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台,經營性用地主要採取招標、拍賣、掛牌等方式供應和交易,不得以協議出讓方式或擅自簽訂協議合同進行私下交易。

曾經深度貧困的新風村成為儋州市這一改革的深度受益者。過去的新風村以種水稻、割膠為主業,但苦於人均水田面積少,橡膠價格也上不去,村民普遍收入微薄,全村貧困發生率一度高達21.6%。

60歲的脫貧村民李冠仁家裡的3.09畝建設用地閒置多年,從2019年8月開始出租給儋州鄉投,他領到了3年地租4.63萬元。「長草的建設用地長出錢來,日子越過越好。」李冠仁說。

新風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川介紹,2019年年底,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171戶865人全部脫貧。從2019年至今,村黨支部與儋州鄉投聯手開發旅遊產業,帶領村民建設美麗鄉村,以旅遊產業鞏固脫貧成果,使全村奔小康的步伐越來越穩健。

陳川說,新風村流轉建設用地和撂荒耕地共140畝,數十戶脫貧戶由此獲得了3年的地租70多萬元。

5月28日,新風村遊客接待中心投入使用,嶄新的兩層樓房簡約別致;同時,該村23間特色別墅式民宿也開始運營。村裡的旅遊產業起步,脫貧村民開始吃上「旅遊飯」。

吳雲介紹說:「公司設計了割膠、採摘黃皮、釀酒、抓雞、農耕、品嘗美食等體驗項目,要想發展好鄉村旅遊,就得讓遊客玩得盡興,有現場參與感。」

民宿及接待中心由儋州鄉投引入碧桂園公司投資。記者在現場看到,村級遊客接待中心的下沉式首層活動空間寬敞明亮,透過落地窗,鄉村美景一覽無餘,二樓設有茶室等供遊客休閒。遊客接待中心旁有兩棟尖頂別墅,房前屋後,綠樹成蔭,三角梅盛開,千餘平米的園林,令人心曠神怡。

儋州鄉投還新建了7棟歐式小別墅。吳雲說,租村民的建設用地20年,每畝年租金5000元,每過3年適當增加租金,20年後別墅會免費送給村民,「村民現在有租金收入,將來可以自己經營民宿,就有了長期穩定的收入」。

管理23間民宿及遊客接待中心的保安、服務員等人員,均是新風村的脫貧村民。55歲的村民符小英負責管理別墅的花草園林,她對2200元的月工資很滿意:「年紀大了,不能去外面打工賺錢。沒想到能在家門口找到工作,收入比我去外面打工還高。」

來源:中國青年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