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何不習慣做心理諮詢,是什麼影響著你我的求助意識?

心理老師左叔 發佈 2020-07-30T13:32:50+00:00

過不了幾天,就會出現這樣的八卦,這個傢伙去看心理諮詢師了,是不是有病啊?很多人問過我,中國人為什麼不習慣做心理諮詢呢?

我去做心理諮詢了?朋友困惑的看著你。

過不了幾天,就會出現這樣的八卦,這個傢伙去看心理諮詢師了,是不是有病啊?

這是很多來訪者在做心理諮詢時,給我講的他尋求心理諮詢是的現象。

很多人問過我,中國人為什麼不習慣做心理諮詢呢?

讓我解釋。

是啊,這確實是一個比較特別的社會現象。

當然,很多西方心理學家或心理諮詢從業人員對此也感到很困惑。

做心理諮詢等於自己是神經病?

中國人與西方人一樣也有心理困惑,也有抑鬱、焦慮、強迫、敵意、躁狂等情緒或行為問題,可是在現實之中,我們中國人為何不愛向心理諮詢師求助?不去做心理諮詢呢?

做心理諮詢等於自己是神經病?求助心理諮詢等於沒有面子?我做了心理諮詢就表明我失敗了?

這是很多中國人不愛做心理諮詢的原因。

不過,我的看法是這是表層的原因,從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看,我們很多中國人不去做心理諮詢還有更深層次的文化原因,即文化心理。

我們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幾個特殊性來看看,就能理解為什麼很多中國人不習慣做心理諮詢。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心靈撫慰的方法

算命:算命這種預測人命運的助人方法在中國傳統文化自古有之,利用生辰八字推算、測字、麻衣看相,算命者通過這種方式給求助者測出你的運氣,並提供諸多建議,相當於今天的心理諮詢。在這個過程中,求助者不但要向江湖術士傾訴自己的困惑,還能得到一些建議,給出十分具體的做法。

中醫:我的體會,中國的中醫不但醫治身病,也醫治心病。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不僅有望、聞、問、切這些問診的技術,而且還有辨證施治、整體調養的綜合養生方法。例如在"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中就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就是告知人們如何調適身心健康。

儒學說教:自孔子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以儒學為主的君子修身養性之學,例如"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再如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既是對人在各個發展階段主題的一種總結,也是從發展心理學對人心理發展特點及規律的歸納。儒學的說教重在修身養性,使一個自然人成為一個社會人,即心理學中講的成人,這本身就有心理輔導的意義在其中。《大學》、《中庸》、《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顏氏家訓》等儒家著作都有修身養性、養成君子之道的作用。

詩詞誦讀:中國自古就有誦讀詩詞歌賦的習慣,周商以來形成的《詩經》,春秋戰國時代形成的《楚辭》開啟了中國人通過詩詞抒發情感,宣洩憤懣的傳統;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更加廣大了詩詞誦讀的習俗;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下及士卒百姓,高興時誦讀之,痛苦時沉吟之,通過詩詞表達情感,宣洩壓力,調適身心。南北朝時代的陶淵明,唐代李白,北宋時的蘇東坡,既是寫詩作詞的高手,也是誦讀的親歷者。

書法繪畫:書法起於何時?我不考證;但書法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卻是中國人修心養性的好方法;不論官吏,還是布衣,都能通過"狀物形"來"表我意",將自己的想法、情感等心理活動寄託於墨跡之中,用畫、字來認識世界,在"自娛"中修心調身,從而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同時,書法還是一種我與他人交往溝通的方式,在字與字的交流、畫與畫的溝通中達到人際交往的目的。

寺院道觀:中國民間有許多寺院道觀,這些宗教場所,既有中國民間傳統的神仙,又有外來的神帝;類似於西方的教堂,求神拜佛過程中的許願類似於教堂中的"懺悔";這種燒香拜佛的行為本身就有心理安慰和輔導的作用,這與西方的"意義療法"有什麼區別?

中國社會獨特的家庭結構大家庭的情感聯結功能:這是西方社會缺乏的中國傳統社會中的大家庭,這種大家庭的特點是,它可以給個人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系統,即社會支持,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是天然的心理輔導老師;當個人遇到生活困難,人生遭遇不測時,爺爺、奶奶的一席話可以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他們是心理學中的重要他人,在我們人生出現困境時引領我們走出迷途,給我們提供重要的心理支持。

以上各種類似心理諮詢或心理輔導的因素(方法)是就中國傳統社會而言,也可以說它們既是中國傳統社會的民間信仰,也是中國社會人們,特別是農村人撫慰心靈的一種方法。


︱社會主義中國獨特的思想政治教育

自1949年以來,在中國社會又有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的指導思想下開展的教育人、說服人和團結人的一種思想教育工作活動及方法,它積極回應個人關切,努力析事明理、解疑釋惑、化解矛盾,促進個人思想進步。這種做思想工作的方法也是中國社會獨有的,它的作用類似於認知行為療法,有說教,有指導,有引領。

這就是在中國人遇到心理困惑,出現心理問題時,自然不像西方人那樣去找心理諮詢師的原因。

作為心理諮詢師,要對中國人的這種心理諮詢心理有所了解;同時,在你面對一位國人來訪者時,首先想到的是,他為何此時才來諮詢?這位來訪者是如何看待心理諮詢的?

這是我對中國人不習慣做心理諮詢的一個簡單分析。


我的體會,中國傳統文化中民間心理學非常發達,所以作為心理諮詢師,我們在做好心理諮詢工作的同時,非常有必要再做好對心理諮詢的宣傳普及工作,傳播科學心理諮詢的理念,提高公眾的心理健康素養,讓眾多公眾科學理性的認識科學的心理諮詢。

本文為心理老師左叔原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