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爵論壇 │ 導演李少紅李霄峰等談類型電影創作

1905電影網 發佈 2020-07-30T23:03:38+00:00

1905電影網訊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影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受眾市場對內容的細分化需求日趨明顯,電影類型也越來越豐富多元。

上影節金爵電影論壇嘉賓合影

1905電影網訊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影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受眾市場對內容的細分化需求日趨明顯,電影類型也越來越豐富多元。類型電影為中國電影人帶來了怎樣的機遇?如何在有跡可循的類型電影創作中,建立鮮明的個人風格?

7月30日上午舉辦的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電影論壇,就以「類型實踐與作者表達——類型電影創作談」為主題,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中國第五代女導演李少紅,導演、編劇、作家李霄峰,著名作家、編劇全勇先,科幻作家陳楸帆分別從自己的實踐經驗出發,為電影新人和電影愛好者們答疑解惑。

上影節金爵電影論壇

類型片的界限正不斷模糊

作為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中國第五代導演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李少紅導演回顧說,他們這代人上電影學院的時候,主要學的還是藝術電影、作者電影和個人化表達的影片。八十年代中後期,中國電影市場上出現了「商業片」和「藝術片」的劃分,科班出身的導演當然更偏愛「藝術片」,以至於1987年北影廠指派年輕導演拍商業片,並將驚悚題材《銀蛇謀殺案》交給李少紅時,李少紅還大哭了一場,覺得「太可怕了,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商業片」。

導演李少紅

現在再說起「類型片」,李少紅早已沒有了當初認為「商業性」與「藝術性」無法兼容的糾結。如今,更普遍的做法是將類型片題材和作者電影相互結合,呈現出一定的人文性和藝術性。「從某種意義上,我覺得作為類型片不太純粹,只是想利用類型片的元素。因為現在國際電影界這種題材也特別多,很多都是在類型影片裡邊表達一些人性的觀點。」

導演李霄峰

年輕的李霄峰電影之路比李少紅順利得多,他已經導演過青春片《少女哪吒》、犯罪愛情片《追蹤》、懸疑片《風平浪靜》三部類型迥異的作品。但他坦言自己並不是衝著「類型片」去的,屬於後知後覺,「最重要的是題材裡邊的情感能不能打動我,然後我再去考慮這個事能不能做。」

作為作家、編劇,全勇先曾先後推出優秀的諜戰劇《雪狼》《懸崖》,最新的諜戰片《懸崖之上》由張藝謀導演。全勇先表示,隨著電影發展,傳統的類型片套路其實也需要做出一些突破,把更個人的藝術追求融入進去。「像電影《殺生》也不是一個典型的類型片,但是有類型片的因素,也有導演很個人的東西。我覺得這也是發展的趨勢,類型片的界限可能會越來越模糊。」

《流浪地球》的異軍突起,讓科幻電影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新寵。但科幻作家陳楸帆分析說,科幻本身並不是單獨能夠成立的類型,而是需要跟其他類型嫁接,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作品。「所謂類型,就是作者跟觀眾之間建立的契約,觀眾抱有某種特彆強的預期去看這部片子。你看恐怖片,你希望它會嚇到你。但是現在對類型的邊界,也是在不斷變化和模糊的。」

人物是類型片最好的抓手

從《雪狼》到《懸崖》再到《懸崖之上》,全勇先的名字已經成了諜戰戲的一個代表符號。在談及創作心得時,相比情節,他更關注的是人物關係,他習慣把角色關係放到諜戰的氛圍里去表現,因為人性在諜戰戲裡,在暴力事件里會被自然地放大。「像《懸崖》這部電視劇,我把一個人在一種特殊情況下的角色扮演,把一個人的人生經歷放在諜戰背景當中。我真的沒有那麼清晰地說我要按諜戰的類型,講述一個什麼樣的諜戰故事,我基本上都是從人物出發。我覺得最關鍵的還是寫人,寫故事,因為只有人才能打動人。」

編劇全勇先

從人出發、以人為本的創作理念,得到另外三位電影人的一致認可。李少紅回顧說,自己在拍《銀蛇謀殺案》的時候,原本想讓賈宏聲扮演一個很有特點的小警察,但賈宏聲一直纏著導演想換個角色身份,最終就成了在影片中看到的那個性情古怪的影院放映員。而恰恰是因為這個人物的成立,片中所有的故事和情節都相繼成立了。「在我們對類型片沒有很透徹認識的時候,我覺得寫人物是最好的抓手。不管是文藝片還是類型片,第一創作要素都是人物。人物有了,才知道怎麼寫,他的行為或者他的人格才能夠完成整部影片。我們通過人物的概念找到他,再把他嵌入到一些事件的類型元素裡頭去。」

對李霄峰來說,每次看到一個題材,首先打動他的是人物,以及這個人物所體現出來的情感;其次才會考慮是不是有一個類型存在。他認為同一個類型,在不同的國度和不同的文化之下,它所表現的內容和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

相比其他類型,科幻片要更為複雜,除了鮮明的人物形象,按陳楸帆的說法,還需要科學的自洽性。「在我看來,科幻領域必須要有非常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可能很多編劇老師和導演對人物、劇情、情感的設計完全沒有問題,但就是在邏輯和自洽上沒有辦法做到。所以導致很多片子一出來,我們覺得這就是一個披著科幻外衣的打怪片或者災難片。」

創作者更需豐富閱歷的支撐

如果一個電影新人要在類型片方面有所建樹,或者更廣泛一些,在電影創作方面有所成績,他應該做好什麼樣的訓練或者準備?四位嘉賓從各自角度給出了明確的建議。

不管是哪種電影類型,近年來,影視作品的文學性都越來越受到重視。全勇先直言,很多電影新人都是直接從學校走向編劇或者導演崗位,沒有經歷過生活,生活閱歷簡單是個大問題;另外就是閱讀量太小,知識面不夠豐富。「我覺得創作者應該也是一個雜家,對人有非常精準和細緻的觀察,包括閱讀量、知識面,越豐富越好,因為好多東西是相通的。如果你只是浮在生活的表面,為故事寫故事,為人物創造人物,就沒有說服力。而且一個好的創作者,一定對人充滿了深刻的同感和同情,甚至有悲憫之心,你才能更容易地跟角色溝通。我覺得這點非常重要。」

科幻作家陳楸帆

陳楸帆則希望創作者們跳出個人的小世界,保持更為開放的心態,去理解更豐富複雜的人性。「作為一個創作者出發,我希望能有更好的環境給創作者,能夠探討更多不一樣的人和事。我們不要從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立場上去出發,去做很多的假設和判斷,而是我們去呈現一個非常豐富多彩的世界。我覺得越往後你會覺得創作這件事的核心就是人,就是心靈,如果你不能很好地接觸心靈,接觸人,你寫出來的東西可能就是非常膚淺、單薄、貧瘠的。」

李少紅介紹說,現在電影專業院校教的基礎知識比較多,但總體偏重文藝片,類型化的形態在電影教育當中占的比例不是很高。「導演協會覺得還是應當多樣化,現在導演要培養對自己創作的定位,在創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把自己影片的定位想清楚,這還是挺重要的。否則的話就會亂,類型亂了,觀眾也會亂,不知道拿什麼樣的心態或標準來看這部電影。」

李霄峰自謙只拍過三部電影,自己還在探索當中。但他從自己的切身經驗出發,表示不管是做什麼類型的電影,最起碼要清楚世界上最好的是什麼樣的。「哪怕我們今天做一個杯子,你去看看最好的超市裡邊擺的杯子是什麼樣,你才能判斷你的東西能不能賣出去。這是最普遍的道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