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丨《騎士的獻祭》:一個善良中年男人的最後抉擇

上觀新聞 發佈 2020-07-20T01:34:02+00:00

(本文原載於ONE文藝生活)讀完這個故事,你會覺得像被人用無數根針精準地戳到神經,憤怒、不甘、困惑、唏噓……百感交集。這本書就是豆瓣評分7.8,國產罪案小說的年度黑馬——《騎士的獻祭》No.1 這本書有多好看?

(本文原載於ONE文藝生活)

讀完這個故事,你會覺得像被人用無數根針精準地戳到神經,憤怒、不甘、困惑、唏噓……百感交集。

這本書就是豆瓣評分7.8,國產罪案小說的年度黑馬——《騎士的獻祭》

No.1 這本書有多好看?

第一時間讀到這本書的業內大佬們是這樣評價的:

左右滑動查看評價

演員張譯這樣評價:

豆瓣的讀者們是這樣說的:

而微博里,

同樣也是好評連連。

在梅雨季的桑拿天裡花了整個下午一氣讀完,真的感覺像被人順著脖子澆了桶冰水,很多話梗在心口,後心一陣又一陣地發寒。

必須承認,如果你也喜歡推理懸疑,你可能看過犯罪手法比它更獵奇和黑暗的作品。

但是,「推敲罪犯人心謎題的過程,遠比解開案件真相更困難與虐心」。

更何況,正如作者在後記中所寫的,這個案子有一個現實原型——震驚滬上的「寶山7.14殺人碎屍案」。

當你得知這場本以為是虛構誇張的命運悲劇,曾真實上演於白晝中時,你沒法控制讓自己內心的沉重不再加重幾層。

作者那多,當初也是如此。

幾年前,一位相熟的民警將這起碎屍案背後另一個無法向公眾言說的版本,告訴了那多。

案卷背後的隱秘、悲愴、無力和殘酷,在他的心裡糾結掙扎了五年。

「五年前,我偶然知道了一宗案子,它一直跟隨著我,像一顆嵌進骨縫的子彈,時常隱隱作痛。我沒有辦法了,只能把它寫出來。擺脫它了嗎?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它現在就在你面前,輪到你了。」

於是,便有了這本《騎士的獻祭》。

No.2 這本書講了什麼?

初看,是一樁驚悚的殺人碎屍案。

2011年,上海公安局寶山分局的民警,接到了一個驚恐的報警電話。

報警人聲音顫抖地告訴民警,自己在長江西路和長臨路附近的路口,

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黑色塑料袋。

裡面裝著的,好像是肢解的屍體。

第一時間趕到案發現場的民警在附近區域展開了嚴密的搜尋,更多裝著屍塊的黑色塑料袋被接二連三地發現——足有十袋之多。

經法醫鑑定,死者是一位女性,

但是因為屍體臉部被嚴重損毀,手指也被砍碎無法做指紋對比。

除了僅有的一條陳舊的紅色內褲外,警方再也找不到任何隨身物品可以鑑證她的身份。

這便是一時震驚滬上的「寶山7.14殺人碎屍案」的開始。

再看,是人性的悲憫。

小區的河道里陸續發現了裝有屍塊的蛇皮袋,但死者的身份完全成謎。

作案者的手段殘忍又有很強的反偵察能力,這讓專案組一時陷入困局。

受命偵查的警察老馮久經調查,終於在編織袋上得到了線索。他一路追蹤找到了疑犯的居住地,但疑犯卻剛剛逃走。

隨著調查的推進,老馮蹊蹺地發現在同事、鄰居和女兒的敘述中,疑犯似乎是一位極度善良的老好人,於情於理都不像是滅絕人性的碎屍狂魔……

他為什麼會這樣做?

這個問題其實才是整部小說真正的主題。

這本書有著深厚的「社會派推理」的氣質。

那多用一種類似松本清張、江戶川亂步式的「倒敘推理」的手法,

在故事還未過半之時,就將罪案的經緯公之於眾,

他真實想寫的,是「為什麼?」

為什麼一個善良的中年男人,要用一種如此殘酷的方式救贖自己的愛人?

為什麼他深愛的,像是鳳凰一樣的妻子,卻決絕地要拋下自己的丈夫和女兒跟人遠行?

為什麼愛意、善良、溫柔居然會變成兇案的動因?

……

每一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命運嘲弄下真實的人性。

那些構成我們稱之為人性美好的種種,在極端的境遇下都可能會異化成漆黑的冰渣。

這個故事裡,一切原本都是好的,一切都是不應該發生的,但命運就是陰差陽錯地讓你要朝著這個方向走,你就只能被裹挾著亦步亦趨。

初看驚悚、再讀悲憫、細看憤恨、掩卷無奈。

難怪有讀者說:讀完這個故事,居然對兇手一點兒也恨不起來,

看到他以一種獻祭的方式孤獨死去的時刻,自己居然有一種真正的釋然感。

小說至少還可以用一種理想化的方式賦予悲劇壯烈的終結。

但回到現實生活里,如果我們遇到同樣被命運戲弄的困境時,

只能像西西弗斯一樣一步又一步地推著巨石,周而復始。

命運,真的是個可怕的詞。

No.3 這本書為什麼好看?

因為它太有質感了。

那多用一種極其悲憫的眼光同時深入到警察和罪犯的內心世界,

以黑白不相容的兩條敘事線勾勒著一個又一個的反轉、人性的惡意,

以及在命運面前一個好人無能為力的絕境。

但除了故事本身,這本書的文字和語感也真的很通透暢快。

許多讀者讀完這本書的第一感覺:太有電影感了。

因為故事本身取材於真實案件,

人物、場景、細節意象幾乎都能找到現實里的原型,

所以故事裡的每一幕都有著紮實的「布景」和調度。

它的開場就仿佛一個色調陰冷的長鏡頭:

(向上滑動啟閱)

男人弓著背挨在屍體旁,肋骨嶙峋。穿著衣服時他有股子永遠不會倒下的精悍氣,赤身祼體時消散不見。一具舒展的穿著衣冠的死者,一個佝僂蜷曲的赤祼的生者,如果上天的目光垂注這間蝸居陋室,看見男人低伏沉默的後顱,和交錯露出的半張女人臉龐,在這一瞬間的肅穆構圖裡,會生出兩人皆是受難者的感覺吧。男人把手掌蓋在了女人的臉上,擋住雙眼,壓住鼻樑,封住口唇。他感受著手中寂寂的五官,驀地過電一樣,張大嘴喘得嗬嗬作響。他背脊高低起伏,一聲一聲吐出嗚嗚如狼的嚎叫,許久都不能停歇。直到他猛然一掀,把女人翻轉過去,這才漸漸平復。他從床邊的編織袋裡取出工具,把女人礙事的衣服剪開脫下,僅餘內衣。她沒戴胸罩,所謂內衣,也只是剩條內褲而已。然後他抓住女人腳踝,臉朝下拖進廁所——那兒早被重重疊疊的一次性桌布鋪滿。他在浴缸里開始分屍。如果女人的靈魂還在床畔徘徊,她會聽見,廁所里有一張正在吱吱嘎嘎擺動的舊搖椅。聲音突然中斷,男人洗了手急步走出來。他從床板上的褲子口袋裡摸出一支外殼磨損的灰黑色手機,咳嗽一聲,撥了個號碼。「小諾啊,」他在電話這頭露出一個笑容:「你和奶奶說,爸爸晚上不回來吃飯了。」掛完電話,他發現手機沾了血,那是臉上的,除了雙手,他光著的身子濺足了血。他用女人的碎衣服把手機擦乾淨,返回廁所。搖椅再度擺動。

這段有讀者評論:

一鏡到底,仿佛一個中年男人的獨幕話劇。

一陣膽寒,人間仿佛在這裡被撕裂成兩半。

除了電影感,那多保持了自己小說一貫「好讀」的氣質。

故事通篇讓人感受到極強的控制力,

作者始終都在不緊不慢地編排著各種線索,克制安靜地描繪著人物,但節奏卻綿密到讓人停不下來。

當你順著他的文字往下讀的時候,

你就像坐上了一部即將開動的過山車,無論接下來是極速俯衝還是瘋狂迴旋,

你只能跟著節奏一直讀下去,直到故事落幕。

No.4 這本書為什麼值得買?

理由1、那多寫作的新高度

對於熟悉國產懸疑推理小說的讀者來說,

「那多」這個名字,就意味著「好看」。

相比於講究用技術和原理對案件抽絲剝繭,以細節與鑑證為受害者追討真相的案件派作者,

那多的作品,是另一種維度——「人性」。

著名編劇與書評人@鸚鵡史航有一個極其精準的評論:

「同樣是推理小說,有一種恐怖是利刃式的,還有一種恐怖是注射器式的,那多手裡拿的就是注射器,而且,他的手很穩。」

讀他的書,就像是被人用注射器緩緩地將冰寒的液體推入血管。

對於這樣一起作案手法並不複雜精密,但行兇動機和與之牽連相關的人性糾葛沉重到令人感到荒誕的駭人案件來說。

那多,可能是最適合的書寫者。

就像知名作家@潘海天評價的:

如果你之前讀過那多的作品,那這本書里展現出的更上一層樓的寫作技巧,一定會給你更好的閱讀體驗。

理由2、眾多讀者鼎力推薦

本書排在「開卷全國圖書零售市場觀測系統」6月榜虛構類第三位。充分說明許多的讀者醉心於其中的故事,在其中有著愉快的閱讀體驗。

理由3、精美的裝幀設計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很棒。

封面採用了採石紋藝術紙,摸起來有皮質的顆粒感,低調又典雅。

暗紅色的封面上飄舞的玫瑰花,暗合了故事裡一段重要的情節,

而插畫里的背影,其實是書中另一條感人的暗線。

全書拿到手上質感滿滿,但是內文因為採用了瑞典輕型紙,不僅好讀又護眼,而且極為輕巧。

希望你可以走進這本書的世界,在世情的荒原里看透人性的惡意,

然後從書里走出來,珍惜那些讓人之所以為人的善意與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