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芒格35歲,巴菲特29歲

匯商琅琊榜 發佈 2020-07-20T02:02:07+00:00

1959年,芒格35歲,巴菲特29歲,他們認識了,開始了他們長達至今61年的神仙友情,巴菲特說是查理·芒格讓他從「大猩猩」進化成人類。



1959年,芒格35歲,巴菲特29歲,他們認識了,開始了他們長達至今61年的神仙友情,巴菲特說是查理·芒格讓他從「大猩猩」進化成人類。

2010年,段永平花了110美元,買了兩本《窮查理寶典》。

他說,這是他人生最好的一筆投資。

後來他又說,這本書其實2008年就買過,「真的有點貴」。

段永平說「有點貴」,不是嫌錢貴,而是後悔自己買了以後擱了兩年的時間,都沒有翻看,他心痛的是這兩年浪費掉的時間和機會。

這本書,難道竟有這麼大的魔力,讓段永平為沒能及時閱讀而懊惱至此?

對於研究投資的人來說,可能確實如此。


因為《窮查理寶典》記錄的是查理·芒格的成長經歷和智慧箴言。

查理·芒格,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無比陌生,但對於搞投資或想搞投資的人而言,卻已近乎成神。

「股神」巴菲特傲人的投資業績,與芒格的貢獻分不開。

美國媒體提起芒格時,固定用法是「巴菲特的右手」,提起他倆時,固定用法是「那一對兒」(the pair)。

巴菲特說:「他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視野,讓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貧窮很多。……顯然正是由於他對我們的教導,伯克希爾才得以成為一家更具價值而且受人尊敬的公司。」

著名投資人李錄則評價道:「芒格是一個完全憑藉智慧取得成功的人,這對於中國的讀書人來說,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例子。他的成功完全靠投資,而投資的成功又完全靠自我修養與學習……作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他用最乾淨的方法,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取得了這個商業社會中的巨大成功。」

那麼,查理·芒格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有著怎樣的故事?為什麼段永平、巴菲特、李錄等人,對他如此推崇?

讓我們從頭說起。

查理·芒格

1637年,芒格的祖輩從英格蘭移民到了新大陸,比美國成立還早一個半世紀。

在長達二百多年的日子裡,這個家族都默默無聞。

直到20世紀初,一個叫托馬斯·芒格的人成為聯邦法官,才總算是出人頭地。

托馬斯正是查理·芒格的祖父,小時候,由於家裡極度貧窮,托馬斯常常要在屠夫鋪快要收攤的時候,趕去買5分錢一塊、別人不要的打折肉。

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家裡實在供不起,上了一年就輟學了,後來自學成才,成為一名法官,並爬到了聯邦法官的高位。

由於小時候的貧困太刻骨銘心,托馬斯把自食其力和努力工作當作人生信條,他認為孤島生存的魯濱遜是值得效仿的人生楷模。

於是,在兒孫們很小的時候,他和太太就會反覆給孩子們講《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還要求他們必須熟讀那本書,學習魯濱遜的精神。

芒格小時候也總是被祖父母抱在腿上聽魯濱遜的故事,這在他幼小的心裡種下了一個理念,他「希望變得富有以得到全面的自由,就像魯濱遜在自己的島上,不必理會任何別人所說的話。」

芒格的爸爸叫阿爾,是哈佛法學院畢業的高材生,畢業後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當律師,後來擔任了當地的助理總檢察長。

這位阿爾,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他父親托馬斯是當地最有名的法官,自己讀的是哈佛,婚姻美滿無比,兒子查理·芒格又那麼爭氣,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查理·芒格出生於1924年1月1日,當時正值「柯立芝繁榮」時期,小芒格的兒時生活,過得無比幸福。

父親對他萬般寵愛,據芒格說:「如果我半夜把爸爸從床上拉起來,告訴他『你得幫我去埋一具屍體』,他也一定會起床照做。」

等芒格稍長大一點,父親會把兒子的愛好也當成自己的愛好那樣去對待。

例如,當芒格加入學校步槍隊時,阿爾就和他一起訂購《美國步槍手》雜誌,一直堅持到自己去世之時。

芒格小時候有輕微的閱讀障礙症,不過媽媽耐心地教他,幫助克服了這個問題,後來,芒格就徹底愛上了閱讀,尤其愛讀各種名人傳記。

聖誕節的時候,父母給他的禮物總是幾本書,而他能夠如饑似渴地一個晚上就看完。

芒格也是個調皮的孩子,他曾經故意從路上撿起一隻死老鼠,把媽媽嚇得哇哇大叫,落荒而逃,後來,一貫溫柔的媽媽拿著衣架把他追出了幾條街。

十來歲時,芒格在一家名為「巴菲特父子商店」的雜貨鋪打工。

店主歐內斯特·巴菲特是個特別嚴厲摳門的老頭子,讓芒格充分領略到打工的艱辛,以至於後來芒格認為,這次打工經歷「是一次理想的從商入門教育」,因為「迫使他去尋找更輕鬆的職業。」

17歲時,芒格考上了密西根大學數學系,不過沒讀多久,就因美國捲入二戰而被徵召入伍。

他入伍的時候正值天寒地凍,新兵訓練營的生活苦不堪言,每當筋疲力盡地躺在被大雪覆蓋的冰冷帳篷時,他總是和其他的新兵蛋子們一起暢享未來。

芒格的夢想是:「我想要一堆孩子、一幢房子、房子裡有很多書,還有足夠的財富可以過上自由的生活。」

穿軍裝的芒格

新兵訓練結束後,芒格參加了部隊分配考試。

他的智力考試成績極高,但是體育考試成績極差,最後被選派到空軍,去當氣象研究員。

他先是被軍方派往新墨西哥大學學習自然科學和工程,後來被派到加州理工學院學習熱力學和氣象學。

加州理工學院

加州理工學院是世界著名學府,美劇《生活大爆炸》裡面的怪才科學家們,就是在此生活和工作。

其所在的帕薩迪納市是一座風景優美的小城,芒格一眼就愛上了這座城市,日後幾十年,他就生活在這裡。

他的妹妹瑪麗,此時正在離加州理工不遠的斯克利普斯學院讀書,她把自己的室友南希·哈金斯介紹給哥哥認識,結果,兩個年輕人一見鍾情。

由於當時正值二戰,無數美國青年男子都要奔赴戰場,他們常常要和女朋友經歷長時間的分離甚至是永別,這給愛情塗上了一層別樣的浪漫色彩,戀人們因此變得衝動而瘋狂。

芒格和南希就是如此,他們見面沒有多久,就結了婚,並很快有了孩子——那時,新郎21歲,新娘才19歲,倆人都還在學校讀書。

不過,這一對新婚夫婦倒是沒有經歷太長的生離死別,芒格被派往遙遠的阿拉斯加執勤,這裡遠離戰場,除了極度嚴寒以外,倒不會有什麼生命危險。

阿拉斯加地近北極,有小半年時間幾乎籠罩在黑暗之中,芒格對氣象員這個工作,熱愛度完全為零,閒得無聊之下,除了思念妻兒,只能每天以打橋牌為樂。

好在戰爭很快就結束了,1946年,22歲的芒格從空軍退伍。

當時,美國政府為戰場上退下來的百萬軍人設立了《美國軍人權利法案》,支持退伍軍人上大學,芒格也想繼續未完成的學業。

由於在加州理工被學霸打擊,芒格覺得自己永遠競爭不過那些物理學教授,便選擇走父親的老路,報考哈佛法學院。

作為從小的優等生和哈佛校友的兒子,芒格對自己能上哈佛法學院充滿信心,但結果卻令他大失所望,學校說他沒有本科文憑,不予錄取。

好在芒格家族在內布拉斯加已經有了深厚的人脈關係,哈佛法學院前任院長羅斯科·龐德,就是芒格家的好友,芒格找了這位叔叔幫忙,走後門進了哈佛。

儘管進入學校是走的後門,但芒格沒有給龐德叔叔丟臉。

在哈佛,他第一年就拿了獎學金。

畢業時,是以「magna cum laude」的榮譽拿到法律博士證書。

這個拉丁語意思是「極大的讚譽」,只頒給學院前4%(12/335)的學生。

在哈佛讀書期間,他和南希又生了一個女兒,養在學生宿舍,由於地方太小,女兒的嬰兒床只能放在浴缸里。

24歲那年,芒格帶著法學博士學位、兩個孩子和懷了第三胎的太太,回到了帕薩迪納。

他很快取得了律師從業資格證,加入了洛杉磯有名的賴特和加勒特律師事務所,月薪275美元。

這個月薪現在看著不高,但在1949年,已經是不菲的收入了。

所以,芒格在養三個孩子的同時,還能存下一些錢來。

在一個建築師親戚的幫助下,他在南帕薩迪納蓋了一棟大房子。

至此,他年輕時的夢想,全部都實現了。

芒格與新南希在婚禮上

1950年代,是美國歷史的黃金年代,挾二戰救世主之餘威,美國人民全面進入最幸福的10年。

不過,幸福的人里不包括芒格,他進入了個人歷史上最悲慘的10年。

年輕時衝動的婚姻,此時已經結下了苦果,他和南希的理念全然不合,倆人經常吵架,朝對方大吼大叫。

「瞎子都看得出來他們不快樂」,「世界上沒有比他們更不合拍的夫妻了」,這是兩個女兒日後對這段婚姻的回憶。

在痛苦的爭吵中,倆人最終決定結束這段婚姻。

芒格搬出了自己親手建造的房子,在大學俱樂部租了一間破爛的單身漢宿舍,只能每周六開著一輛連小偷都不感興趣的破車去接孩子們玩。

但是就連每周六這樣的快樂,也沒能持續多久,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泰迪,被查出了白血病。

在那個年代,白血病是必死無疑的絕症,芒格和南希耗盡所有積蓄,想盡一切辦法,都沒能挽救孩子的生命。

幾個月後,芒格站在醫院的病床前,眼睜睜地看著9歲的兒子一點一點地沒有了聲息,他抱著瘦小的屍體哭了一陣,然後跑到外面,沿著街道邊走邊哭,這是他人生中最痛苦的時刻。

好在,此時有另一女人,給了他很大的安慰。

在泰迪去世之前,芒格通過相親認識了新女友,新女友名字也叫南希(看來芒格對「南希」這個名字情有獨鍾),和芒格一樣,也是離異,獨自帶著兩個孩子。

他們相識沒多久,芒格就搬到新南希的家裡去住了,他的三個孩子和南希的兩個孩子,正好能玩到一起,只不過此時泰迪已經病重,只能看著弟弟妹妹們瘋跑。

泰迪去世幾個月後,芒格和南希舉行了婚禮,此後,他們共同生活了55年,直到死亡將他倆分開。

除了各自從前一段婚姻帶來的兩個小孩以外,他們又共同生育了4個孩子,所以這個家庭最終共有8個孩子,最大的和最小的整整相差20歲。

時間回到50年代,離婚和泰迪之死,還不是芒格受到的全部打擊。

在1959年,他父親阿爾·芒格,在68歲的年紀,也突然去世了,芒格再次陷入悲傷。

後來,出於對父親的思念,他把阿爾用了幾十年的公文包拿來自己用,並在上面刻上了父親和自己的名字。

正是在回老家處理父親後事期間,芒格的人生,從此進入下一個篇章。

那一次,他遇到了巴菲特。

巴菲特和芒格年輕時

巴菲特比芒格小6歲,小時候兩家離的很近,有很多共同的熟人,甚至還先後在同一家雜貨鋪打工,不過互相一直不知道對方的存在。

巴菲特碩士畢業後,在老家搞私募投資。

1957年,他到一個名叫戴維斯的醫生家去募資,想讓對方投1萬美元。

戴維斯都沒怎麼聽他講,就決定投資10萬美元。

當巴菲特在震驚之下結結巴巴地問原因時,戴維斯醫生說了一句:「因為你和查理·芒格很像。」

從此,查理·芒格這個名字,深深印在巴菲特腦海中,兩年後,他們終於第一次見面。

戴維斯醫生的兒子是芒格的髮小,在芒格回來處理父親後事時,他安排二人會面,巴菲特說:「太好了。我倒要看看,你爸爸說我和他很像,到底是誇我還是損我。」

日後人們如果要寫關於友誼的文章,這次見面可以和中國古代的「桃園結義」或「高山流水」相媲美。

據旁觀者稱,巴菲特那天一反常態,出奇地安靜,平時酷愛主導談話的他,一個晚上都在耐心地聽芒格說話。

這是真正的一見鍾情,他們彼此都對對方留下深刻印象,交談得意猶未盡,桌上的其他人對他們來說似乎都不存在,他們的眼裡只有對方。

巴菲特與芒格61年前見面的強尼咖啡館,現在還照常營業

第二天,他們又相約在一起,兩個人之間的話題談不完,芒格拉著巴菲特只顧聊,當別人要開口說話時,他還不耐煩地揮手示意別人不要打斷他倆的聊天。

芒格回到加州後,巴菲特每天都和他通電話,有時一打就是好幾個小時。

電話打不過癮,還常常寫信,最長的一封寫了9頁紙。

一個月後,巴菲特專程飛到加州去看芒格,芒格在家中設宴接待巴菲特,孩子們都對此印象深刻,因為他們覺得這兩個人的聲音和笑聲都很像。

巴菲特告訴芒格:「以你的天才,做律師太屈才了,你應該做投資才對。」

其實巴菲特是想拉攏芒格一起跟他搞投資,因為這麼多年來,他一直是孤軍奮戰,而這一次碰到如此絕佳的一個夥伴,他可不想放過。

芒格沒有馬上答應,不過他把自己認識的富豪們都介紹給了巴菲特,其中很多都成了巴菲特的投資人。

可以說,是芒格把巴菲特從內巴拉斯加平原帶到了富庶的西海岸。

認識的那一年,芒格35歲,巴菲特29歲。

此後他們的友誼持續了61年,現在仍在繼續。

芒格與巴菲特

芒格之所以沒有馬上去干投資,是因為他的律師業務幹得還不錯,他是當時洛杉磯地區最受歡迎的律師之一。

他會勤奮地連夜分析案子,整理思路,並且在客戶到來時,幾分鐘就給出成文的方案。

客戶往往為這種效率而大吃一驚,也為他的專業性所折服,從而指定他為專任委託律師。

1962年,芒格自立門戶,成立了以自己為首的律師事務所,不過,3年後他終於離開了這個行業。

因為那時,41歲的他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不再需要依靠當律師養活自己了。

早在1961年,芒格就開始了房地產業務。

當時,一個名叫奧提斯·布思的客戶,因為爺爺去世,繼承了加州理工大學附近的一塊土地想賣掉,請芒格幫忙處理有關遺產處置的手續。

芒格看了土地的資料後,對布思說:「現在南加州發展這麼快,幹嘛要把土地賣掉呢?你不如留著自己開發房地產。」

布思說:「主意是不錯,不過沒有你,我可搞不了,你願意入股嗎?」

芒格大笑,說道:「要是我自己看好的項目,自己都不願意入股,那未免太自取其辱了。」

於是,他們湊了10萬美元,蓋起了公寓樓,後來賺回50萬美元,有了第一單項目的成功,他倆又合夥搞了別的房地產項目。

芒格敏銳地觀察到,當地人都喜歡住平層而不是高層,尤其喜歡綠化好的房子,所以他後來開發的房子都是平層,而且極端注重綠化,在市場上極受歡迎。

做了5個項目後,芒格一共賺了140萬美元,在那個年代,這已經是了不起的百萬富翁了。

和他一起搞房地產的搭檔布思,自然也賺到了很多錢。

不過,對布思來說,與芒格合夥的好處可不止這一點點,日後,他將因為對芒格的信任,成為10億美元級別的大富翁。

也是在1962年,在巴菲特的多次勸說和催促之下,芒格在做律師和開發房地產之餘,終於正式踏入了投資行業。

他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和買賣證券,以及收購一些小型企業,有時是自己投資,有時通過合夥公司投資,有時和巴菲特一起投資。

芒格從一開始就採取了後來被稱為「價值投資」的投資方式,他從不炒短線,而是深入研究公司的價值,一買入就長期持有。

同時,他在投資中也堅持著自己做人的原則:寧可別人負我,不可我負別人。

有兩個例子可作證明。

一次,一家公司因創始人意外去世、經營不善而被他們收購,在處理債務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工廠在很早之前欠創始人兩個姑姑各8萬美元。

一般而言,在此種情況下出售的公司,債權都是要打折的,不過,芒格不願意對兩位老太太趁火打劫,他說服合伙人古瑞恩,堅持按照全額支付。

而古瑞恩,很快也在自己的事情上體會到芒格的這種風格。

當時,他因故要退出項目,按照約定,他的股份由芒格收購。

在談判收購價時,芒格問:「你想要多少錢?」

古瑞恩當時正需要20萬美元,就咬咬牙,說:「我的股份現在值20萬。」

芒格說:「不,你算錯了。」

古瑞恩很尷尬,心想:「完了,我果然要多了。」

結果芒格說:「你那份現在值30萬。」

說完就給他開了一張30萬的支票。

從那以後,古瑞恩對芒格無條件地信任,他後來也因為跟著芒格,成為億萬富翁。

芒格的合伙人投資公司一直運營到1976年初才結束。

14年間,儘管在1973和1974年因美國股市大跌而連續兩年出現過30%以上的虧損,但其複合投資回報率仍然達到了年均19.8%,其中每個合伙人的投資回報率為年均24.3%。

芒格和巴菲特在閱讀中


在投資生涯的早期,芒格和巴菲特還只是零星業務的合作。

60年代末,他們開始在一個大項目上密切合作,正是這個項目,改寫了巴菲特的投資歷史,也改變了芒格的命運。

這就是在巴菲特和芒格投資生涯具有重要意義的項目:藍籌印花。

當時,美國加州一些商家在出售物品時,會根據消費金額,贈送給顧客不同數量的印花,當顧客集齊若干印花時,就可以兌換一些小禮品。(現在香港不少店鋪仍然在運用此種促銷方式,到香港萬寧或711購物過的讀者,對此應該很熟悉)。

藍籌印花就是向商家發行印花的公司,商家付錢向它買印花,由藍籌來集中購買需要兌付給顧客的禮品,在60年代末,其已成為加州最大的優惠券公司。

這家公司本身的銷售額並不高,高峰期大約在1.2億美元左右,但是,芒格看中了這家公司的一點:浮存金。

對於印花公司而言,從商家付錢買印花,到顧客集齊印花來兌換禮品,中間會相隔很長一段時期,甚至很多時候顧客的印花會丟失或懶得兌換,這意味著,藍籌印花公司的帳面上,總是會有大筆的浮存金。

如果能把這筆錢拿出來投資,幾乎等於是零成本獲得資金。

巴菲特一聽就明白了這種生意的奧妙,於是他們開始大筆購進藍籌印花的股票,到後來他們共計控制了75%的已發行股,並且巴菲特、芒格和古特恩都進入了藍籌的董事會。

當時,藍籌印花的帳上大約有1億美元的備用金,控制了藍籌讓巴菲特和芒格一下子多了1億美元的無成本現金,擺脫了需要找投資人來融資的模式。

也就是在那時,他倆都分別關閉了自己的合伙人企業,把資金和股票全都併入了巴菲特幾年前收購的一家紡織企業伯克希爾·哈撒韋。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利用藍籌印花的充裕資金,巴菲特和芒格先後收購了喜詩糖果、布法羅新聞集團和威斯克金融公司,這些以幾乎零成本資金收購的公司,後來都帶來了巨額的回報,為伯克希爾早期業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芒格的加入和啟發,巴菲特的投資模式得到全面的改變。

第一個變化是:

早先,巴菲特是找親戚朋友拉投資,作為GP為LP管理資金。

經藍籌印花業務的啟發,他看到了用浮存金來投資的好處,後來大舉進入保險行業,形成了以保險浮存金投資的新業務模式。

所以,當其他投資公司需要從銀行借款,或者從有高回報要求的普通合伙人那裡募集資金時,伯克希爾卻有了源源不斷的、幾乎是零成本的資金可用於投資。

第二個變化是:

巴菲特早期投資風格受其研究生導師格雷厄姆的影響,主要是尋找價值被低估的「菸蒂」企業,通過在價高時賣出而獲利。

但是從收購喜詩糖果開始,他轉為尋找優質企業,並尋求長期持有,巴不得永遠不需要賣出。

由於不再需要短線操作,巴菲特和芒格可以把大部分時間全部用來閱讀、思考,研究行業和公司,他們每年需要做出的關鍵投資決策,也就是一兩個而已,對於股市的短期波動,可以做到完全不用理會。

如果看伯克希爾投資的短期收益,常常是波動甚至虧損的,但是把時間拉長到10年20年,回報率卻相當驚人,幾個關鍵大項目,甚至達到幾十倍、上百倍的巨額回報。

第三個變化是:

巴菲特早期在收購公司後,會深度介入公司的運營和管理,以至於收購伯克希爾後,由於陷入管理太深而深陷泥潭,後悔地稱「這是我這輩子最糟糕的一次投資」。

而芒格加盟後,此後他們的投資,都會謹慎地挑選管理人團隊,收購之後,管理層原封不動,伯克希爾完全不插手子公司的管理和運營,只是分享利潤。

所以越到後來,伯克希爾越成為市場上所有公司最喜歡的投資者,沒有哪家公司的管理團隊不希望投資人只出錢,而不干涉具體業務的。

當然,在任何時候管理團隊需要時,巴菲特和芒格也會毫不猶豫地出手幫忙,貢獻自己的資源、人脈,以及更重要的:智慧。

到80、90年代以後,伯克希爾「錢多,人好」的名聲傳遍了美國商界。

那些陷入資金困局的公司,在走投無路之時,往往就會向伯克希爾求助,尤其是需要巨額資金的大公司更是如此,而巴菲特和芒格,也就可以用最優惠的條件,入股這些公司。

隨著越來越多接受了伯克希爾「城下之盟」的企業起死回生,而那些拒絕了條件的公司最後因資金鍊斷裂而破產清算,伯克希爾幾乎成為了「最後的救世主」一樣的角色。

正是芒格帶來的上述這些巨變,幫助巴菲特把伯克希爾發展為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投資公司。

也正因為如此,巴菲特才會說:「我對芒格的感激無以言表,他讓我從大猩猩進化成了人類。」

不過,芒格自己倒是比較謙虛。

他說:「巴菲特本身就無比聰明,就算沒有我,他自己也早晚會發現這些秘訣,我只不過是讓這個過程提前了幾年而已。」

通過藍籌印花的合作,巴菲特和芒格形成了緊密的夥伴關係。

芒格關閉了自己的合伙人企業後,把所有資產都注入了伯克希爾,占有了2%的股份。

1978年,芒格正式擔任了伯克希爾董事會副主席,至今已經42年。

他和巴菲特珠聯璧合,在投資《華盛頓郵報》、可口可樂、吉列公司等項目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巴菲特和芒格在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

不過,他的更大作用,是對巴菲特說「不」。

芒格的風險意識極強,而且特別有耐心,如果沒有十分看好的項目,他寧願不投。

所以大部分的項目,都被他否決了,以至於巴菲特開玩笑地稱他為「討厭的『不』先生」,只有極少數項目,才能進入他的法眼。

這樣謹慎的投資風格,雖然讓伯克希爾錯過了微軟、蘋果、亞馬遜這樣的好項目,但也無數次避免了掉入大坑。

從1970年代以來,美國經歷過很多次股災和金融危機,但伯克希爾一直都是穩定增長。

芒格的資產併入伯克希爾時,這家公司的股價才38美元,後來就一路漲,到2019年,每股價值漲到了34萬美元。

2020年,儘管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之下,伯克希爾經歷了多次大跌,目前,其股價仍然高達27萬美元一股。

按當前市值,伯克希爾2%股份現在值87億美元,不過這些年來,芒格已經陸續用去和捐出了不少,現在占股沒這麼多了。

與巴菲特相比,芒格喜歡低調,不願意在聚光燈之下。

他自稱,他的財富目標是永遠保持在福布斯富豪榜名單之下的位置。

所以,他的排名以500多名的情況居多,有一年,他的名字衝到了前二百多名,據說他還為此不高興。

2020年7月10日,按照福布斯排名,芒格的財富是16億美元,位居全球第1335名。

早期因為信任芒格而跟他合夥,或者把資產交給他管理的人,也多多少少在伯克希爾占有一些股份。

其中占股較多的布思、古特恩等,躺在那裡啥都不用干,就成了億萬富翁。

例如布思家族,憑著在伯克希爾的股票,坐擁27億美元的財富,位列全球第100名。

誰不想要一個芒格這樣的朋友呢?

自從成為伯克希爾副主席之後,由於每年都要和巴菲特坐在主席台上作匯報並且接受股東詢問,加上巴菲特在各種場合對芒格推崇備至,芒格的智慧逐漸為世人所知。

凡是聽過他演講或者與他交談過的人,無不為之折服。

人們共同的感受是,這不是一名投資家,而是一個智者,一位哲人。

從芒格的經歷和他的演講、問答、採訪和文章中,我總結了芒格智慧的幾條:

1、反向思考

芒格最愛說的話是一句農夫諺語:如果我知道會死在哪兒,我就永遠不去那個地方。

他用這句話來說明:成功就是不干蠢事。

例如,什麼是好的投資策略?

就是避開那些不好的公司。

什麼是好的招聘策略?

就是刷掉不好的應聘者。

什麼是好的交友策略?

就是遠離那些不好的人。

什麼好的生活策略?

就是不要沾染對你有害的東西。

所以,芒格認為,如果想要炒股賺錢,就要先學習炒股如何虧錢;如果想要得到幸福人生,就要去研究人生如何變得痛苦。

實際上,他最有名的演講之一,就是1986年在哈佛的演講:如何才能過一個痛苦的人生。

他特別喜歡研究歷史上各種失敗案例,並且做成檢查清單,每次做決策之前,就對照一下,看自己有沒有犯蠢。

幾十年來,在芒格的參謀之下,巴菲特拒絕了無數個可能有問題的機會,避過了無數的大坑,讓伯克希爾成為最穩健的投資公司。

而芒格自己,也成了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最長壽、最成功的人之一。

2、善良正直

芒格為人處世的原則是:盡己所能、永不說謊、言出必行。

巴菲特評價說:「幾十年來,我從未見過芒格企圖占別人的便宜,也沒有見過他把任何不屬於自己的功績記在名下……他總是有意識的讓別人受益更多,讓自己承擔更多……他做的總是比他的分內事要多,而且從來不抱怨其他人做了什麼。」

這一評價,在芒格幾十年來與人們交往之中,無數次得到證明,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願意無條件地相信他,把錢交給他,並且和他成為終生的摯友。

世界上有很多人認為,一件事只要不犯法,就可以去做,但芒格堅決認為,在「應該做的事情」和「做了也不會受到法律制裁的事情」之間,還存在著巨大的鴻溝,一個正直的人,應該遠離那條線。

很多公司會去做一些對社會或消費者無益,但是很賺錢的業務,芒格自己從來不這樣干,而且堅決不投資這樣的公司。

他只交正直的朋友,而且只和自己願意與之交朋友的人做生意,所以,芒格交的朋友都很好,投資的公司也都很成功。

3、堅守理性

在一個聚會上,一位漂亮的女性問芒格:「您如此成功的秘訣是什麼?請只用一句話來回答。」

芒格的回答只有一個詞:理性。

他認為,理性,就是要尊重常識、尊重事實,不要被狂熱、嫉妒、憤怒、仇恨等原因或者意識形態影響自己的判斷。

為了能理性看待世界和分析問題,芒格會運用很多思考模型,例如進化論、機會成本、正態分布、二八法則等,他還總結了25種人類容易出現誤判的心理學現象,並作為負面清單,每次決策前,都檢查一遍。

芒格的理性還體現在,他永遠不做能力圈以外的事情,只選擇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只投資自己能看懂的東西。

他把項目分別歸類為三個箱子「可以、不行、太難」,永遠只投「可以」那個箱子裡的項目,「太難」的項目,除非徹底搞懂,否則也不投。

有人曾經問他:「如何確定自己的能力圈邊界?」

芒格回答:「如果你有能力,你就會清晰地知道邊界在哪。如果你找不到邊界,那就說明還不具備這種能力。當你問出問題時,你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4、熱愛閱讀

芒格喜歡讀書是出了名的,他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被用在書上面。

不管去任何地方,他的行李箱裡一定會有書;

不管是買票,坐飛機,還是等人,只要等待時間超過5分鐘,他必定會拿出書來看。

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一個都沒有。巴菲特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他的涉獵之廣泛,令人驚嘆,對於生物、物理、工程、心理學、經濟學等,無所不知,他可能是這個時代唯一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投資人,在這點上,連巴菲特都比不過他。

5、極度專注

芒格是個做什麼事情都極度專注的人,一旦沉浸在思考、閱讀或工作中,他就能自動忽略身邊所有事物。

他們家孩子多,總是顯得非常吵鬧,但芒格能夠在那種情況下專心致志地閱讀,孩子們踩他的頭、拉他的胳膊、在他身邊大喊大叫,都對他沒有任何影響。

當然,他也並不是那種不管孩子的人,當他放下書陪孩子玩的時候,玩得也是一樣的專注,所以孩子們都很喜歡他。

一個聰明人,如果能夠極度專注地做一件事,還有什麼事做不成呢?

6、超級耐心

芒格的耐心是無與倫比的,如果沒有好的機會,他情願等待,而不願意貿然出擊。

他曾經舉過一個例子:「我讀《巴倫周刊》,讀了 50 年。整整 50 年,我只找到了一個投資機會。通過這個機會,我在幾乎沒有任何風險的情況下,賺了8000 萬美元。」

其實,芒格的人生,並不是少年得志,在35歲見到巴菲特之前,也只不過是一個在地方上有點小名氣的律師而已,即使巴菲特多次鼓動他搞投資,他依然是等了6年,等到自己憑藉房地產行業積累了足夠的資金,才正式脫離律師行業。

芒格認為,人生重要的機會不用多,有一兩次就夠了,所以不用著急。

今天的年輕人,如果你感到很焦慮,不妨想一想芒格,厲害如他,不也是40歲以後才成為百萬富翁嗎?

芒格說:「明智的人能耐心等待,讓時間流逝,體會其中的妙處。大多數人總是瞎忙活。」

芒格認為,上面說的這些,其實都很容易做到,而世人不願意做,是因為總想去做那些難的事情。

他說:「我們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因為我們善於解決難題,而是因為我們善於遠離難題。我們只是找簡單的事做。我們賺錢,靠的是記住淺顯的,而不是掌握深奧的。我們從來不去試圖成為非常聰明的人,而是持續地試圖別變成蠢貨,久而久之,我們這種人便能獲得非常大的優勢。」

除了事業成功以外,芒格的生活也很有情趣。

雖然早年曾經離異,並且經歷過喪子之痛,但是他的第二次婚姻非常幸福,並且兒孫滿堂,他在部隊帳篷里許下的願望,全部都實現了。

芒格的幸福大家庭

日常生活中,他喜歡釣魚、打牌、打高爾夫,還會自己設計房子、遊艇,每到夏天,他們都會到明尼蘇達州的一個湖心島上度假,所有兒孫都會來,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除了在伯克希爾的投資以外,芒格自己也有一個小型基金會,做一些私人的投資,其主要投資包括每日新聞(Daily Journal)和好市多超市(Costco)等。

對於這些投資,芒格傾向於一次投資,然後就永遠不用管,他追求的是永遠不必退出,這些投資也給他帶來了巨額的回報。

與巴菲特承諾捐出所有財富不同,芒格明確表示,他不會遵從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的「全部捐出去」的捐款倡議。

他認為,他自己的錢,想怎麼捐就怎麼捐,他甚至會為了喜歡一本書,就向作者贈送伯克希爾的股票。

出於對妻子的愛,他把妻子曾經就讀過的學校、工作過的地方都捐贈個遍,一捐就是幾百萬、上千萬美元。

由於妻子希望能給孩子們留下一點財富,芒格在2010年妻子去世後,明確向外界宣布,他會遵從妻子遺願,把很多財富留給孩子們。

這樣的公開宣稱,在美國富豪裡面,是極其罕見的,但芒格並不在意外界的看法,他對自己的道德水平有充分的自信,不需要別人來評價。

目前,芒格已經96歲高齡,在每年的伯克希爾年會上,他依然和巴菲特坐在一起,連續6個小時回答投資人的問題。

他的思維依然非常敏捷,精神依然非常矍鑠,完全看不出是一個接近百歲的老人。

這世間,竟有這麼一個讀書人:

他聰明、善良、正直,從來不偷奸耍滑,憑著自己的智慧、努力和耐心,如此乾淨地賺了如此多的錢,並且有世界上最完美的友情,最美滿的婚姻,最幸福的家庭,最充實的人生,而且還如此地長壽……

你說,還有什麼比這更值得羨慕的呢?

芒格已經96歲,巴菲特也已經90歲。

他倆從1959年相識,到現在已經61年;

從1962年開始合作項目,到現在已經58年;

從1978年正式成為同事,已經42年。

他們依然雙雙活躍在伯克希爾的舞台上,望向對方的眼神中,充滿著脈脈深情。

他們的事業和友誼,已經成為這個世界不滅的傳奇,必將流傳永久。

我常常想,人生於世間,應該有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有一個高山流水的至交好友,才不枉此生。

有些人事業成功,但是沒有朋友;

有些人擁有最好的朋友,但是不適合一起創業。

如果能夠和最好的朋友,創最好的事業,互相成就,一輩子做知己,那該是多美好的人生?

死而無憾,應該就是這樣子吧?

作者:何加鹽,來源:何加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