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你的臉,早已出賣了你的內心世界

第一心理 發佈 2020-07-20T02:22:40+00:00

比如說生活中有一些人天生悲觀,他們的日常的面部表情就是偏向於憤怒的面部表情,面部肌肉緊張,線條嚴峻,普通人看了會覺得他們總是不開心,但實際上這只是這類人在環境中的默認表情。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中國自古以來有相由心生的說法,根據這種說法,我們喜好根據一個人的外表狀態來判斷他的內心狀態和生活狀態。

諸如相由心生這樣的說法,在心理學上能夠找到對應的知識嗎?

應激微反應

在我們通過一個人的相貌來判斷他們的內心的時候,我們會認為我們是通過對方的表情來對他的心理做出判斷,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實際上我們是通過對方的微表情來判斷對方的心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微表情的持續時間僅為1/25秒,我們的決策系統分為直覺判斷和思考判斷,我們在判斷一個人的面相的時候,往往採用的是直覺判斷,通俗地說就是這樣人給我們的感受是什麼。

我們的直覺判斷不足一秒就會做出結果,這和微表情的持續時間是符合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捕捉到了對方的微表情。

廣義的微表情指的是一個人從言語、肢體行為表現出的難以捕捉的表情,狹義的微表情指的是一個人轉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本文使用的是狹義的微表情

微表情的專業術語叫做應激微反應,它的理論依據在於人們在應激反應下會做出具體的表情。

微表情的判斷依據有三個,缺一不可,分別是基線、刺激源和應激微反應。

基線對於我們理解相由心生是最具有價值的,基線指的是人們的常規面部表情。

比如說生活中有一些人天生悲觀,他們的日常的面部表情就是偏向於憤怒的面部表情,面部肌肉緊張,線條嚴峻,普通人看了會覺得他們總是不開心,但實際上這只是這類人在環境中的默認表情。

不同性格的人會有不同的默認表情。

我們和對方的溝通是動態的過程,我們除了會根據對方的默認表情產生判斷,還會根據對方在聊天中的反應產生判斷。

我們雖然不能像專家那樣鑑別對方的微表情,但是我們的大腦會反饋給我們相關的感受。

一個因上司而生氣的人想要掩飾自己的情緒,雖然自己的微表情轉瞬即逝,上司沒能觀察到對方生氣的表情,但是還是能夠感受到這個人生氣了。

之所以說我們的臉會出賣我們的心理,就是因為我們會有默認表情,我們的大腦也會通過直覺判斷做出相應的感受反應。

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是一個應用範圍很廣的詞語,它最初是一個研究犯罪心理的理論,是由美國政治學家詹姆士.威爾遜以及犯罪學家喬治.凱林提出的。

這個理論的靈感來源於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做出的對照實驗。

目前這個理論已經不僅僅局限於研究人們的心理了,還在經濟學等等領域擁有特定含義。

這裡的破窗效應是研究人們的心理的:一個人的臉就像破窗效應里的窗子,它是一個指標,象徵著人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如果一個人不修邊幅、邋裡邋遢,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一點判斷出這個人的生活狀態目前是混亂無序、一塌糊塗的。

如果一個人是整潔的、好打扮的,我們可以從這一點判斷出這個人的生活是有序的、有活力的。

心理學家曾經對即將考試的大學生和日常生活中的大學生做過的對照觀察實驗,也可以佐證面部的整潔狀況反應實際的生活狀況。

即將考試的大學生堆積了很多髒襪子沒有洗、書桌也呈現混亂狀態,而日常生活中的大學生沒有那麼多髒襪子,書桌也保持整潔。

這是因為他們的時間和精力的差異導致了他們在生活中的細節安排的差異。

疏於打理面部的人,說明他們的生活負擔很重,沒有閒暇的精力來打理面部,他們甚至可能面臨著一堆麻煩事。

有過面試經驗的人都明白,面試官很強調一個人的穿著打扮、是否化妝,這也是因為面部表情反應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

反向形成

雖然說我們的外表會反應我們的心理,但是我們通過改變我們的外表狀況,也是會對我們的心理產生改變的,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

就像一個垂頭喪氣的人,他的內心非常地不自信,但是我們可以改變他的外表以增強自信。

比如,要求他挺直身體昂揚走路,通過外表的改變,他的內心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變得自信。

當我們的生活狀態糟糕時,不要喪氣,我們通過讓外表變得精緻,會讓我們的生活重新走向正軌,同時,我們也將變得更加具有活力。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