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幕之下,夏威夷曾度過窒息的38分鐘,避難所成個體生存必要條件

摩登中產 發佈 2020-07-31T22:48:00+00:00

心意與軌道。 一 夏威夷北部主幹道H3公路上,大量汽車突然緊急剎車,人們跳下車,向附近隧道瘋狂跑去。 驚惶的人們衝進隧道,世界陡然黑暗,暗影中傳來隱約哭泣聲,有人掏出手機,亮起螢幕,螢幕上還殘留著那條信息。

心意與軌道。

夏威夷北部主幹道H3公路上,大量汽車突然緊急剎車,人們跳下車,向附近隧道瘋狂跑去。

驚惶的人們衝進隧道,世界陡然黑暗,暗影中傳來隱約哭泣聲,有人掏出手機,亮起螢幕,螢幕上還殘留著那條信息。

信息黑框灰字,所有字母全部大寫:飛彈正向夏威夷飛來,立即尋找掩體,這不是演習!

這是2018年1月13日清晨,夏威夷天空晴朗,遠山慵懶,原本是美好一天的開始。

8點07分,那條信息發給了140餘萬本地居民和難以計數的遊客,所有人突入劫中。

有女孩拉著閨蜜躲入衛生間,用床單塞住門縫防輻射;有媽媽把孩子送入儲藏室,因為食物或許夠他們在廢墟活一周。

8歲的男孩被父母放入衣櫥,櫃門關閉前,他最後聽到的是「對不起寶貝,我們在戰爭中」。

夏威夷州議會議員,摟著小女兒坐進浴缸,他能做的,只剩禱告。

巨變將至,驚慌的人們發現無處可藏。

咖啡館內,大量客人鑽在桌下;太平洋大學,學生擠進垃圾房中;四季酒店內,人們瘋狂沖入地下室,其中包含NBA傳奇球星魔術師詹森。

無論明星還是平民,所有人的人生一同開始倒計時。

駐夏威夷女記者卡拉,此前報導過核預警,她知道,飛彈將在20分鐘內飛來,混凝土建築是最安全選擇,而且要遠離窗戶,避免直視光源。

她和未婚夫決定開車逃離,然而整個夏威夷已陷混亂之中。路邊的警車統一閃動紅燈,警察茫然無措。

主婦推著嬰兒車哭跑,路邊超市內是成群結隊搶劫食物的人,櫥窗里的電視滾落在地,依舊在播放「所有人待在室內,或者趴在地上別動」。

混亂中,有父親試圖將女兒塞入下水道,並不知道那下方全是甲烷。

無數人沖向酒店、機場和隧道,然而沖入後依舊滿心絕望。他們試圖打電話向親友告別,通訊隨即癱瘓。

華盛頓郵報的記者選擇開車去見親人,然而他在高速上痛哭失聲,他的老婆和3個孩子分在三地,他註定要與一些家人永別。

喜劇之王金凱瑞,那天也在夏威夷,他拒絕開車逃離,「不想死在車上」。

他坐在門廊,望向大海,選擇在最後十分鐘,回憶人生奇妙之處和曾經擁有的幸福。

那一天,有人表白被拒,有人說出隱秘,有人放縱,有人頓悟,最後,人們發現,末日到來前,再做什麼都無意義。

97歲的美國老兵,曾親歷二戰,那一天,他和許多人一樣,爬上屋頂,望向珍珠港方向,等待人生最後一幕。

檀香山長天如鏡,一架商業客機划過天穹,留下淡淡的雲痕。

高爾夫選手羅塞爾,跑到陽台上,等待看飛彈飛來,心跳開始加快。

8點45分,末日信息發出38分鐘後,第二條信息傳來,警報解除。

事後調查顯示,這是一場因演習傳達失誤,導致的誤操作事件。

驚愕的人們,重回戰慄的世界,然而無形的震盪久久難以平復。

在夏威夷度假的休斯頓女主播,昏睡了一上午,醒來後發現爸爸打了9次電話,媽媽最後發了條簡訊:「愛你女兒」。

她毫無劫後餘生的喜悅,只有驚懼:我會毫無察覺地突然從世界上被抹掉。

夏威夷震盪波在社交媒體上反覆迴蕩,長期遠離戰爭的人們,第一次直面戰爭的殘酷。

有美國人留言稱:這就是世界的未來嗎?我們只能待在庇護場所嗎?我們唯一需要的是和平。

在冷戰陰影里長大的漢斯,原本淡忘了童年的一切,但夏威夷事件,讓他重溫窒息。

事件過去後許久,他發現7歲女兒在郊遊前夜,默默向背包內塞毯子。

小女孩看著他說:我怕飛彈再次飛來。

夏威夷度過了窒息的38分鐘,而一代人曾度過窒息的數十年。

1961年10月,蘇聯在北極附近引爆核彈「沙皇」,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人造爆炸。爆炸當量5000萬噸,相當於3800次廣島核爆。

那枚長約8米的巨型炸彈,無法裝入機艙,只能懸于飛機之下。炸彈落下,巨大橙色球體升起,攝影師說:看起來就像是木星,強大且傲慢。

爆炸衝擊波最終繞地球整整三圈,北歐數國門窗震顫,全球無線通信中斷一小時。

在美國,時任總統甘迺迪發表演講,號召全體國民修建避難所,稱家庭避難所是「個體生存必要條件」。

美國人開始在後院掘地,600多廠商推出建造套餐,電視播放廣告「你心愛的人受到保護了嗎?」即便動畫片中,小海龜也勸小學生「你必須學會找個避難所」。

那些家庭避難所大多陰冷潮濕,頂棚低矮,雙層床下塞滿罐頭食品,打不開的窗戶上貼著田園照片,像拙劣的夢。

當時,紐約州的民防負責人悲觀預測,5年內,大多數美國人將生活在核輻射避難所中,「看下陽光都將冒極大風險」。

那一年,美國軍人布萊克利,設計了黃黑相間的核輻射警示標,用於標識避難所,數十年間,這個標誌遍布歐美,如同鐵幕時代的驚嘆號。

官方宣傳中,住進避難所是摩登潮流,而對於活在那些歷史段落中的人而言,鐵幕垂落,陰晴未知,生活朝夕難測。

他們因此格外珍視家庭,繼而也引發了戰後第一波嬰兒潮。

然而,在鐵幕之下長大的少年,眼中的一切都帶有毀滅的警示。

漫威漫畫中,神奇四俠飛天是受蘇聯衛星上天刺激,綠巨人誕生源於克格勃破壞活動,英雄的活躍對應著不安的世界。

更大銀幕上,早期007電影滿是鐵幕垂落陰影,世界總是在一次次偶然中保全。

在窒息中長大的一代人,對未來有著特殊期盼。

1967年,蘇聯工人埋下時間膠囊,寫給50年後的信中說:你們是幸運的一代,戰爭應該已成歷史了,你們已建造了新世界。


在美國,紀錄片導演拍攝文獻片《戰爭遊戲》,推演英格蘭南部遭遇核打擊的後果。

片尾,鏡頭對準孩子們,導演一個字一個字宣讀:

在這個星球每個男人、每個女人、每個孩子的頭上,都懸著二十噸的烈性炸藥,而這個數字還在穩步增長。


1983年,更具衝擊力的電影《浩劫後》在美國有線電視網播出,超1億人收看,此後20年,這一收視紀錄無人打破。

電影講述了美蘇核戰爆發後,美國堪薩斯州的遭遇:數百萬人立即死亡,數百萬人緩慢死亡,社會崩潰,文明終結。

電影引發全民熱議,物理學家卡爾薩根提出了概念「核冬天」。

無盡煙塵從滿目瘡痍的世界騰起,地球絕大地區氣溫降至零下40℃。餘生只有冬天。

《浩劫後》結尾,兩名倖存者在廢墟相擁而泣。畫面陷入黑暗。

黑暗中,有臨時廣播呼叫:你好?有人在嗎?有人在嗎?

沒有收到任何回應。



1983年,《浩劫後》播出前,曾提前給政府高層放映。

親歷者稱,許多政府顧問看完後,「坐在那裡就像石頭一樣」。

里根總統看完後在日記中寫道:「這部電影非常有效,使我非常沮喪」。

一年後,他到訪中國,在復旦大學演講,他說,中美應避免如兵馬俑一般,凝固在歷史的瞬間,凝固在未知的敵意。


我們生活在一個動盪的世界上,美中兩國都是偉大的國家,對減少戰爭危險都負有特別的責任。

我們將繼續我們新的旅程,但願我們一路順風,永遠生活在友誼與和平之中。

溫和的季風吹撫全球,一年後,中國四位藝術家創作了和平少女紀念雕像,贈給日本長崎。

日本因此轟動,長崎市民自發組成保護委員會,守護這尊溫柔平靜的少女雕像。

1986年,國際和平年,當年夏天,上百位歌手,擠公交,騎單車來到工體,參加一場名為「讓世界充滿愛」的大型演唱會。

此前,麥可傑克遜率歌星在美國唱了《We Are The World》,張艾嘉等人在台灣唱了《明天會更好》,世界正在歌聲中散去陰霾。

那一晚屬於北京工體,蔡國慶成了白馬王子,李玲玉被贊甜歌王后,百名歌星拉手唱了《讓世界充滿愛》。獨唱單元,新人崔健唱了那首《一無所有》。

工體之外,夜色恬靜,路燈投下鵝黃光影,麵包車輕快駛過,黃金年代的故事才剛開始。

1987年,美蘇簽署《中程飛彈條約》,約定銷毀武器庫中的中程飛彈,並停止發展此類武器。

核彈頭被卸下,飛彈射往無人區,彈頭上貴金屬用於工業,放射材料處理後裝入固化陶罐,陶罐封入巨大鋼盒,深埋地下,永不見天日。

派克公司收集了彈體殘骸,製作限量鋼筆,銷售後用於公益,並因打出廣告「筆的力量比劍強大」。

1991年,美國已銷毀飛彈846枚,蘇聯銷毀1846枚,雙方開始卸下沉重的核競賽包袱。

世界劇本由此進入輕鬆段落,凡爾賽的鴿哨伴著鐘鼓樓的餘暉,柯達膠捲里裝著秦淮河的波光,一場場世界盃聲浪起伏,一屆屆奧運會煙花璀璨,我們以為故事就此循環往復。

然而,歷史開始換段。

2018年,川普宣布美國將退出中導條約,此後不久,美俄開始試射飛彈。

聯合國秘書長古鐵雷斯憂心忡忡,「我們承受不起回到冷戰最黑暗時期,無節制的核軍備競賽的代價。」

CNN將退出中導稱為《川普最具災難性的決定》,「這很可能給世界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漫長的安逸歲月終結,冰川斷裂的聲音傳來,世界列車駛向下一站。

旅程中的我們,深知強大國防是立國之本,深知足夠震懾才能守衛和平,更深知和平和發展才是時代不變的主題。


當車窗外風雨驟急,我們更期待黃金年代的延續。

每個人都是大勢裹挾者,但每個人的心意,可以左右大勢。

你的心意,就是列車的軌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