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才子們的「高考」往事

中華書局 發佈 2020-07-18T10:31:56+00:00

高考剛剛過去,中考也正在緊張進行中。說起王維,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性詩人,跟孟浩然並稱「王孟」,他的很多詩句,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

高考剛剛過去,中考也正在緊張進行中。從隋唐確立科舉考試製度以來,科考就是中國社會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們近期上市的三全本《唐才子傳》中,記載了很多唐代才子的「高考」往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王維是如何考中狀元的?

說起王維,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性詩人,跟孟浩然並稱「王孟」,他的很多詩句,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王維還是唐代的一位「高考」狀元!

那麼王維是如何考中狀元的呢?也許有人要說,王維詩寫得這麼好,中狀元也沒啥稀奇的吧。不過,情況並沒有這麼簡單,雖然唐代科舉以詩賦取士,但也不是詩寫得好就能考中的,否則為何像杜甫這樣的大詩人還會屢屢名落孫山呢?

《大明宮詞》劇照

據《唐才子傳》記載,王維考中狀元,與他考前拜訪過一位大人物有關係。王維是一位文藝全才,九歲就會寫文章,善寫草隸,精通音樂,深受唐睿宗之子岐王器重。考試之前,岐王讓王維抄錄幾篇自己寫的好詩,帶上自己新譜的琵琶曲,一起造訪九公主府邸。公主非常喜歡王維所作的琵琶新曲,王維又趁機獻上自己所寫的詩篇,公主讀後,又驚又喜,說:「這些都是我熟讀成誦的作品啊,我一直以為是古人的作品呢,原來是你的佳作啊!」於是極力向主持考試的有關人士推薦王維。由於得到公主的大力舉薦,加上王維本身才華傑出,於是他就考中了狀元。

儘管有學者考證認為,這個故事不一定確切,但這種呈獻詩文給達官貴人以求推薦的「行卷」活動,是唐代科舉考試中的一種社會風氣,所以史上流傳著王維的這樣一個故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哪位才子考試得了神助?

王維得貴人相助就中了狀元,那麼有神明相助又會怎麼樣呢?高考期間,牛頓、魯迅等名人的雕像都成為考生求助的對象,大概是求個心理安慰。不過,據《唐才子傳》記載,唐代還真有一位才子在考試中得了神助呢!

這位才子是誰呢?他就是位居鼎鼎大名的「大曆十才子」之首的錢起。據說,錢起進京趕考途中,有一天晚上住在京口旅舍。那天晚上月色很好,錢起便在庭中散步。忽然,他聽到門外有吟詩的聲音,吟的是「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那個聲音來來回回,將這兩句詩一連吟誦了好幾遍。錢起覺得好奇,便循聲出門去追,結果卻又什麼也沒發現。錢起覺得非常奇怪,心想剛才吟詩的難道是鬼?

等到進京參加考試時,考的詩題是《湘靈鼓瑟》,錢起寫完之後,就用那天晚上鬼吟的「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作為結句。主考官看到這兩句詩後,非常欣賞,不禁拍手叫好,反覆吟詠,感慨說:「這必定是有鬼神相助啊。」於是便把他排在錄取名單前列。

這個故事或許是瞎編的,但「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確是神來之筆,餘韻悠長,令人神往。

誰被老爹害得差點喪失考試資格?

前面我們說到了鬼詩,接著我們說說「詩鬼」李賀的故事。我們知道,李賀的詩作想像奇特,喜歡寫神話故事和鬼魅題材,因而有「詩鬼」之稱。

李賀畫像

說起來,李賀也算是宗室之後,他的祖先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武德年間曾被封為鄭王。李賀七歲就會寫文章,當時在京城名氣很大。《唐才子傳》記載,當時的文壇名家韓愈、皇甫湜讀到他的作品後,非常驚奇,覺得難以置信,說:「如果說作者是古人,我們或許不知道,既然是今人,我們哪有不認識的道理呢?」於是連忙到李賀家拜訪,李賀當場作詩,令韓愈、皇甫湜大為嘆賞。有了文壇名家的推賞,李賀更是聲名鵲起。

有道是「人怕出名豬怕壯」,文名太盛也給李賀帶來了煩惱。什麼煩惱呢?據說當時的士子害怕在考場上競爭不過李賀,就製造了一種輿論,阻止李賀參加進士考試。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有一種避諱的傳統,就是不能直接說出或寫出君主和尊長的名字。《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母親名叫賈敏,所以林黛玉讀書遇到「敏」字都念成「密」,寫「敏」字時也會故意缺一兩筆,就是為了避母親的名諱。而李賀的父親名叫李晉肅,「晉肅」在古代跟「進士」的讀音是相近的,所以有些人認為,為了避諱,李賀不應該參加進士考試。韓愈知道此事後,非常生氣,專門為此寫了一篇《諱辯》,引經據典,闡明李賀可以參加進士考試的道理,終於為李賀爭取到了參加進士考試的資格。

《紅樓夢》註解本

誰是出家半路的考生?

在科舉問題上,韓愈不僅幫助過李賀,還曾勸另外一位已經出家的才子還俗參加科舉考試。這位出家半路的考生,便是「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苦吟」派詩人賈島

賈島畫像

說起韓愈與賈島的相識,就不得不說到那次改變賈島命運的交通事故。話說賈島因為之前多次考試失利,一貧如洗,便出家為僧,法號無本。有一次,賈島騎驢去拜訪朋友李餘隱居的住所。得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回來的路上,賈島就一直在琢磨,後一句究竟是作「僧推」還是「僧敲」好。他騎在驢上,想著這兩句詩,一邊嘴裡念叨,一邊又用手比劃著推敲的手勢,路人見了他這副模樣,都暗暗驚訝,不知道他在幹什麼。直到被一群士兵大聲呵斥,拉下驢背之後,賈島才如夢方醒,大驚失色。原來,賈島不知不覺就衝進了時任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拉他下驢的士兵正是韓愈的隨從。

韓愈畫像

賈島被士兵押到韓愈面前,滿臉慚愧地說:「我剛才正在作一首詩,其中一句不知作『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好,不覺入迷,衝撞了大人您,還請恕罪。」韓愈聽後,並不怪罪他,反而跟他一起琢磨用「推」還是「敲」好。想了一會兒後,韓愈對賈島說:「我覺得還是『敲』字好。」說罷,就邀請賈島一同回家。跟賈島談論一番之後,韓愈對他的才華非常欣賞,便勸賈島還俗參加科舉考試,還送他一首詩說:「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風雲頓覺閒。天恐文章渾斷絕,再生賈島在人間。」賈島因此就還了俗。

誰是唐代考場第一快手?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這是晚唐詞人溫庭筠《望江南》一詞中的名句。不過,溫庭筠並不僅僅會寫小詞,據《唐才子傳》記載,溫庭筠天資聰穎,學識淵博,寫文章非常快,「能走筆成萬言」。他因此還有個外號叫「溫八吟」,也叫「溫八叉」。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溫庭筠畫像

原來唐代科舉考試的時候,第一場考的就是詩賦,一般要求寫一首五言律詩(一般十二句)和一首律賦。其中,律賦一般會給定一句八個字的話,要求賦中用這八個字作為韻腳。例如中唐時呂溫寫過《禮部試鑒止水賦》,要求用「澄虛納照遇象分形」為韻,就是賦中要用這八個字作韻腳,有時還要求韻腳的順序也要與給定文句的順序一致。溫庭筠就特別擅長寫律賦,每次考試寫律賦的時候,他都不用打草稿,只是籠手坐在桌子前面,每一韻只要口中吟一遍就寫成了,所以考場中人都稱他為「溫八吟」。也有人說他只要行八次叉手禮的功夫,就能寫成一篇律賦,所以稱他為「溫八叉」。

叉手禮,《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正因為溫庭筠答題答得快,所以考試時間對他來說綽有餘裕,因此他還經常幫助鄰近的考生代做答卷。據說,有一次考試,主考官怕他又替別人答卷,所以特意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自己眼皮底下。正常考試可以從早上一直考到晚上燒完三支蠟燭之後,不過這一天溫庭筠心情不好,到了傍晚的時候就提前交卷出場,交了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後來考官一問,聽說他已經向八個人口授過文章答卷了。可見其文思之快!不過,對於這個故事,我們也不無疑惑。既然是在考官眼皮底下考試,溫庭筠又是如何口授給別人的呢?當然,據傅璇琮先生《唐代科舉與文學》一書中的描述,唐代的科舉考試遠沒有明清時代那樣監察嚴密,大概由於考場的作品本身也並非錄取的唯一依據吧。

購書連結

(統籌:陸藜;編輯:思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