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2》:有衝擊,也有遺憾

荔枝新聞 發佈 2020-08-01T17:34:06+00:00

《樂隊的夏天2》趕在這個夏天與我們見面了。當我們被一眾對口型、賣顏值、賣故事的音樂綜藝節目包圍,《樂隊的夏天》帶著頂級樂手、頂級音響和全程真實的演唱效果出現在我們面前,無疑是對聽覺的一種衝擊。

文/郁風

  (作者郁風,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時事評論人;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樂隊的夏天2》趕在這個夏天與我們見面了。當我們被一眾對口型、賣顏值、賣故事的音樂綜藝節目包圍,《樂隊的夏天》帶著頂級樂手、頂級音響和全程真實的演唱效果出現在我們面前,無疑是對聽覺的一種衝擊。就像長期和機器人戀愛,突然得到了一個真實的吻。

  《樂隊的夏天》第一季取得的成功,提振了樂隊市場,也吸引了更多樂隊參加。有從前的「快男快女」組建樂隊嘗試再次踏入大眾視野,有解散多年的老牌樂隊重組出現。從類型看,搖滾、流行、朋克、爵士等類型齊全,知名度高的老牌樂隊與小眾的非知名樂隊都有。從整體水準上看,第二季的樂隊水平較第一季更高。

  把本來活躍於LiveHouse與音樂節的樂隊們搬到電視節目上呈現,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在節目中,獨立樂隊桀驁甚至狂傲的個性得到了充分展現,上台的樂隊動輒宣稱「我們是XX領域最好的樂隊」。重塑樂隊的華東更是自傲地表示,自己來「樂夏」是為了提升節目的整體水平。這種個性給綜藝節目帶來了很多新鮮感。但前兩期看下來,並沒有哪首作品給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原因或許在於,大部分樂隊的表演都能帶來聽覺上的衝擊,但卻少了一點情緒上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有的樂隊足夠躁動,但難以喚起觀眾的共鳴,有的樂隊足夠技術化,但難以獲得觀眾的理解,因此,靠親情元素喚起共鳴的福祿壽樂隊獲得高票就不足為奇了。

  當多數樂隊選擇展現自己的驕傲,展現自己的國際化時,一個異類出現了,那就是五條人。接地氣、樸實幽默的五條人給「樂夏」舞台帶來了不一樣的煙火氣。身著拖鞋、臨時換歌,對輸贏一副無所謂的模樣,五條人雖然被淘汰了,卻是社交媒體上討論最多的。平心而論,五條人的《道山靚仔》從歌詞到旋律,算不上特別好的作品。但置身於這一季「樂夏」嚴肅高端的語境下,五條人這樣的草根縣城樂隊卻顯得很討喜。從這種意義上,五條人感謝樂夏,樂夏感謝五條人。

  《樂隊的夏天2》仍然存在著很多遺憾。比如「大樂迷」本該起著點睛作用,但其中馬東對音樂知之甚少,更多扮演一個賣憨發問的角色;大張偉雖然是樂隊出身,卻已然轉型成一個諧星,賣力地想造梗活躍氣氛;與搖滾淵源頗深的周迅言語不多,讓人覺得是花瓶;而四人中專業性最強的張亞東,在點評時只重複著說「非常好」「我很喜歡這個表演」。本來被希望發表犀利點評的專業樂迷團隊,基本沒有點評的鏡頭。僅有的對水木年華的點評,卻是「油膩」「舞台應該留給年輕人」這樣的歧視性發言。

  有音樂人擔心,《樂隊的夏天》「會過早的消費和透支剛剛好的中國音樂市場」。長期來看,《樂隊的夏天》對樂隊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需要時間來檢驗。但我們仍舊希望,《樂隊的夏天》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