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誕生地德國的這個州,為何會成為天主教的大本營?

歷史研習社 發佈 2020-07-17T12:17:58+00:00

然而,在這個新教誕生地,卻有著一個堅定的天主教地區——巴伐利亞。這個神奇的南德大州為什麼會專注於天主教呢?

文/王凱迪

作為宗教改革的策源地,德國人馬丁路德率先向羅馬教廷發難,並掀起了「因信稱義」的新教浪潮。然而,在這個新教誕生地,卻有著一個堅定的天主教地區——巴伐利亞。這個神奇的南德大州為什麼會專注於天主教呢?

01 從邊疆崛起的公國

公元817年,查理曼大帝路易就將帝國分而治之,長子洛泰爾一世為義大利國王兼共同皇帝,次子丕平為阿基坦(法國南部)國王,三子日耳曼人路易(路易二世)為巴伐利亞國王,這就是著名的「路易分土」。

從這一名號便知,當時的巴伐利亞一度可以作為整個萊茵河以東一帶(今德國領土大部)的統一代稱。法蘭克帝國三分之後,巴伐利亞與士瓦本、薩克森、法蘭克尼亞(Franken)便成為了未來德意志的四大組成部分,東法蘭克的第一任君主日耳曼人路易更將自己的政府中心安置在巴伐利亞的雷根斯堡,可見巴伐利亞在德國立國之初的重要戰略地位。

儘管後期德國的政治中心逐漸北移,但是巴伐利亞地區作為東南重鎮的軍政地位只增不減,當地的巴伐利亞伯爵不僅擁有大片巴伐利亞領地,更一度占有著為防禦東南邊境而建立的巴伐利亞東方邊區與卡林西亞邊區(這些邊區就是後世奧地利的雛形,也就是說奧地利源出於巴伐利亞),實力頗為強大。

神聖羅馬帝國早期(公元10-12世紀),儘管巴伐利亞喪失了對於東方奧地利的管轄權,但其統治者家族在德意志境內頗有聲望,甚至兩次被選為帝國皇帝(即亨利二世與亨利三世),表明巴伐利亞依舊在德國境內具有強大的政治份額與話語權,當地貴族更是具有與生俱來的地方文化心理優勢。

02 宗教戰爭前線

巴伐利亞地區早在法蘭克王國時期就皈依了基督教,成為了德國東南重要的基督之盾,抵禦了來自斯拉夫人與馬扎爾人(匈牙利人)的無數次進攻。隨著東方的異族逐漸皈依基督教,巴伐利亞公國也逐漸由邊疆轉為內地。外患消失之後,這裡也同樣遭遇了數百年的內亂紛爭(13-15世紀)。

公元16世紀初期,在傳教士馬丁·路德的推動下,宗教改革運動迅速遍及整個德意志大地上,邦國林立的德國境內出現了一大批信仰新教的諸侯國(包括路德教與加爾文教)。此時,位居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境內也出現了大量的新教徒與傳播新教的宗教團體,在這樣迅猛的新教浪潮之下,巴伐利亞的統治者面臨著抉擇:順應潮流皈依新教,或是堅持天主教的教義。

03 頑固的天主之邦

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東方的同族兄弟奧地利給了巴伐利亞「堅定跟主走」的信念。公元1546年,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查理五世(奧地利大公)許諾讓巴伐利亞公爵威廉四世繼承波西米亞王位並得到萊茵行宮伯爵,且享有帝國尊貴的選帝侯權力。看到甜頭的威廉便在施馬爾卡爾登戰爭中站在皇帝一方,打敗了德國路德宗邦國組成的同盟,便開始與新教結下了梁子。威廉的兒子阿爾伯特五世繼位後(1550年),這位巴伐利亞公爵更和哈布斯堡家族的費迪南(後來的皇帝費迪南一世)的女兒聯姻,將自己的利益完全同信仰天主教的奧地利綁在了一起。

隨後,巴伐利亞統治者積極推進反宗教改革的事業,鎮壓與驅逐新教教徒,並引入耶穌會(天主教廷主導的宗教團體),最終將巴伐利亞境內的新教勢力徹底肅清,從而將這裡變成了一個完完整整的天主教邦國。

參考文獻:

1.朱迪斯·M·本內特,C·沃倫·霍利斯特:《歐洲中世紀史》,上海社會科學院。

2.劉新利:《德意志歷史上的民族與宗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