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真公主:女人這一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十點讀書 發佈 2020-08-03T05:57:07+00:00

唐朝,是個對女性相對寬容的朝代。很多貴族不但肆意享受生活,還能在政壇上叱吒風雲。然而唐朝開元年間,卻有這樣一位公主。

文 | 夢舒 · 主播 | 姍姍

十點讀書邀約作者

唐朝,是個對女性相對寬容的朝代。

很多貴族不但肆意享受生活,還能在政壇上叱吒風雲。

然而唐朝開元年間,卻有這樣一位公主。

她早早看透世間的繁華,在妙齡年華出家為女道士。

她喜歡結交貧寒士子,是很多盛唐詩人的仕途貴人。

她是女兒身,卻成就了唐朝文壇的一段傳奇。

她用一生來證明:女人最好的人生,是活成自己。

若無能改變世界,請守住方寸本心

玉真公主,字持盈,是唐睿宗的女兒,唐玄宗同母妹妹。

她的身份尊貴無比,童年卻十分悲慘。

母親竇氏是高門閨秀,因「姿容婉順,動循禮則」,被賜婚給相王李旦做孺人。

李旦繼位後,竇氏被封為德妃,先後生下李隆基、金仙公主和李持盈。

生為幼女,母親又深受帝寵,李持盈的日子看似金尊玉貴。

可事實上,她和家人每日活得如履薄冰。

當時武則天勢力龐大,李旦雖名為皇帝,不過是個傀儡。

後來武則天登基為女帝,降封李旦為皇嗣,一家人的處境更為艱難。

公元693年,更大的災禍降臨。

武則天的寵婢韋團兒試圖勾引李旦,卻遭到李旦拒絕。

韋團兒就含恨誣告皇嗣妃劉氏和德妃竇氏,說她們以巫蠱術謀害女皇。

武則天勃然大怒,將劉氏和竇氏秘密處決,還幾乎連累到李旦。

幸虧有樂工剖腹鳴冤。受了感動的武則天才決定放過李旦,和他的兒女。

李持盈的整個童年,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災禍中擔驚受怕,惶惶不可終日。

也在一場又一場的政變中,目睹一個個親人被誣陷、被殺害。

小小年紀,她就領會到了人生無常,世事森涼。

公元710年,李持盈的命運終於迎來轉機。

李隆基發動政變,殺了韋後和安樂公主,掌握朝廷大權。

父親李旦被擁上帝位,兄長李隆基成為太子,母親竇氏被追封為昭成皇后。

從此,李持盈被封為昌隆公主,真正享有了公主應得的富貴和尊榮。

她可以選擇像姑母太平公主那般在政壇上翻雲覆雨。

也可以像皇姐長寧公主那般安享富貴,肆意玩樂。

可是看多了權力鬥爭和命運變遷的李持盈,早就厭惡了權力場。

她選擇在22歲那年出家,封號改為玉真公主,開啟嶄新的人生。

這個世間有太多的苦難和不如意。

終我們一生,對許多事都無能為力。

即使拼盡全力,也無法改變世界。

唯有守住內心,守住希望。

縱然外間風雨如晦,眼底卻星光依舊。

能無懼世俗眼光,才享受瀟洒人生

大唐尊重道教。

歷代198位公主中,先後有14位公主選擇出家修道。

有的公主選擇出家,是為了暫時逃避不如意的婚姻。

比如太平公主就曾以替祖母祈福為由,出家修道,藉此婉拒突厥的求親。

後來她遇見意中人薛紹,就果斷還俗嫁人。

玉真公主修道,卻是為了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出家以後,她像很多當時著名的女道士一樣,自由結交名士,主持詩會。

若有人贏得她的認可,她就以皇帝親妹的身份,將之推薦給皇帝李隆基。

很多才俊都看好這條終南捷徑,對玉真公主的詩會趨之若鶩。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詩佛」王維和「詩仙」李白。

公元715年前後,十五歲的王維進京趕考。

王維風姿秀美,文學和音樂才華十分出眾。

很快贏得歧王賞識,又經歧王引薦,拜會了炙手可熱的玉真公主。

在宴席上,王維以一曲婉轉動聽的《郁輪袍》,驚艷了在座諸人,又侃侃而談《紅豆》的靈感來源。

玉真公主十分欣賞王維,便推薦他參加科考,一舉高中狀元。

又幫助他取得太樂丞的官位,邀請他經常到府參加文學聚會。

直到王維獲罪外調,兩人才逐漸疏遠。

公元735年,詩仙李白通過衛尉張卿,將《玉真仙子詞》獻給玉真公主:

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

弄電不輟手,行雲本無蹤。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這首詩氣魄宏大,辭藻華麗,而且寓意極佳,預祝玉真公主能修道成仙。

玉真公主對李白卓絕的文采和瀟洒的風姿十分欣賞,熱心把他介紹給京城的權貴。

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大力推薦下,唐玄宗召見了李白,並封他為翰林學士。

玄宗一朝,有不少才子都是通過這樣的途徑走上仕途。

他們視玉真公主為知音,並以她為靈感,寫下很多詩歌,在《全唐詩》中熠熠生輝。

她的一生,沒有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夫榮妻貴,兒女成群,卻活得自得其樂。

在常人看來,她失之東隅。對玉真公主本人而言,卻是收之桑榆。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絕對正確的活法。

你放棄了一種生活,卻意味著將在另一處得到圓滿。

幸福,從不是官職、金錢這些可以量化的外物。

而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人間有百般辛苦,我只以豁達相對

玉真公主年少的時候,唐玄宗想將她賜婚給道士張果,以籠絡這位道行深厚的奇人。

張果卻不肯答應,連夜逃走。

棄婚,逃跑,這對任何一個女性而言,都是奇恥大辱。

玉真公主卻豁達相對。

既沒有要求唐玄宗追捕張果,為自己洗卻羞恥。

也沒有認為自己德行有虧,從此自怨自艾。

對她而言,興致勃勃地過好未來的每一天,比糾結過去更有意義。

中年以後,玉真公主的性情越發淡泊。她向兄長唐玄宗提出,削去公主名號,歸還公主府邸,做個真真正正的出家人。

愛妹心切的唐玄宗卻不肯答應。

玉真公主委婉地表示:

我是高宗孫女、睿宗之女、陛下之妹,身份並不卑賤。又何必使用公主名號,領有湯沐邑呢?請讓我歸還家產,乞求能以此延長十年之命。

唐玄宗這才應允妹妹的請求。

不過,公主尊號雖然削去,骨肉親情卻不曾改變。

當唐玄宗因安史之亂,被兒子唐肅宗軟禁在深宮中時,別人都避而遠之。玉真公主卻主動陪伴在兄長身邊,為他開解心事。

她還放下身份,與宮女、梨園子弟一起演戲娛樂,溫暖玄宗的孤淒生活。

可惜好景不長,不久唐肅宗藉機清理玄宗身邊的親信,玉真公主也被迫遷出皇宮。

她索性搬遷到敬亭山別院,在山水之間怡然度日。

72歲時,她安然辭世,成為唐朝為數不多的長壽公主。

能得享如此高齡,主要得益於她的豁達心性。

任世間艱辛無數,我只淡然以對,一笑而過。

在古代,即使貴為公主,能選擇的餘地也不多。

要麼做個普通婦人,在日復一日中的生活中模糊了面目,失卻了自我。

要麼如太平公主那般,在政治旋渦中步步驚心,時時在刀尖上起舞。

如玉真公主這般逍遙自在的卻很少。

究其根本,在於她看得透世事,選得准前路。

不被世間榮華富貴耀花了眼,也不被世俗的偏見壓彎了腰。

獨善其身,不妨害他人。

行有餘力,願施以援手。

守住本心,活出自己,就是最好的人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