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官談面試(三)

面試薈 發佈 2020-08-04T08:11:05+00:00

有人講:「另外一個人的心理是一個謎。」可以說,人的心理活動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現象之一,它既有規律,又難以捉摸。



了解考官心理,方能有效應付

有人講:「另外一個人的心理是一個謎。」這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所以巴甫洛夫說:「為了描寫人類的內心世界,上百萬頁著作曾經被完成,但是結果怎樣呢?直到現在,我們並沒有探究出人類心理生活的規律。」

可以說,人的心理活動是世界上最複雜的現象之一,它既有規律,又難以捉摸。因此,探究考官的心理,並提出應對的策略,無疑是一項非常艱難複雜的工作。

一、考官的首因效應與考生的應對策略

首因效應,又稱「第一印象的作用」。這裡所說的

「首因效應」,是指考官首次與考生接觸時,在頭腦中形成並占據主導地位的印象。

首因效應的本質是先入為主。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是考官普遍的主觀性傾向。這種主觀性傾向會直接影響到以後考官對考生的整體評價。

考官的首因效應是如何形成的?考生應如何應對考官的首因效應呢?

考官首因效應的形成因素

心理學實驗表明,陌生人首次見面,3分鐘就能決定彼此的好壞印象,而最初的45秒尤為重要。

面試中,考官通過哪些因素對考生形成第一印象呢?一般來講,首因效應的形成因素有兩個:

一是,穿著打扮。一般來講,考生走進面試室,映入考官眼帘的首先是他的穿著打扮。考生穿著得體,會給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果穿著不得體,第一印象的評價,就會大打折扣。

二是,舉止行為。考生從開門走進面試室,其一舉一動都在考官的視野之下。舉止行為得體的考生,考官會認為他懂禮貌,素質高,從而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反之,第一印象就會很糟糕。

考生應對考官首因效應的策略

既然考官首因效應的形成因素主要是考生的「穿著打扮」和「舉止行為」,那麼,考生應對考官首因效應的策略,就應該從這兩個方面來做文章。這就是說,在面試的時候,考生要做到三點:

一是,容貌美好。美國前總統林肯在主政期間,一位朋友向他推薦了一個人為內閣成員。林肯見了那個人一面之後,拒絕了朋友的推薦。理由是:「我不喜歡他那副面孔。」朋友很生氣,責怪林肯以貌取人,將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拒絕了。

他對林肯說:「你這樣做太苛刻了。任何人都無法為自己天生的臉負責。」林肯聽了他的話,對他說:「不,你錯了。一個人過了30歲,他雖然無法為自己天生的臉負責,但他應該對自己後天的容貌負責。」考生要想讓考官對自己有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得對自己後天的「容貌」負責。

二是,打扮得體。在元代,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元世祖召見了一位名叫胡石塘的書生。胡石塘雖然有些學問,但卻不修邊幅。即使是元世祖召見他,他也照舊是衣著不整,連頭上的帽子都是歪戴著的。

見面時,元世祖問他都學了些什麼,胡石塘回答說,他學了「治國平天下之學」。聽了他的回答,

元世祖笑著說:「自己的一頂帽子都戴不端正,還能平天下嗎?」不用說,胡石塘最終因為帽子歪戴,而失去了在仕途發展的機會。

三是,舉止得當。這一點,因為前面已有詳述,就不再重複述說了。

二、考官的自負心理與考生的應對策略

據我所知,有的考官具有自負心理。這種心理的主要特徵,就是認為自己的能力強,一般人都不如自己。因此固執己見,不願意改變自己的看法,遇到跟自己相左的觀點,就難以認同。

考官自負心理的形成因素

考官之所以會存在自負的心理,一般來說,有兩個主要的因素:

一是,仕途或學術事業一帆風順。考官一般都是有一定領導職務或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的人。仕途或學術事業的一帆風順使他們非常自信。這種非常自信如果超過了一定的「度」,也就變成了自負。

二是,考官的特殊地位。在面試中,考官處於主導地位,他的評價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決定著考生的「前途命運」。因此,考官容易產生居高臨下的自負心理。

考生應對考官自負心理的策略

考官的自負心理,對考生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因為自負的考官是「唯我獨對」、「唯我獨尊」。那麼,作為考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來應對考官的自負心理呢?

首先,要學會謙虛。具有自負心理的人,都喜歡謙虛的人。中國有句俗話:「功高不蓋主。」你的本事再大,也不要顯得你比考官還「牛」。因此,考生在面試時,還是謙虛一點為好。

其次,要懂得謹慎。謹慎,就是話語或舉止不要讓考官感覺到你對他不尊重。凡是自負的人都特別自尊。如果有人觸動了他的自尊,自然是沒有好結果的。



三、考官的暈輪效應與考生的應對策略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它是指一個人的突出特徵會像耀眼的光環一樣,引起人們的重視和注意,從而使人們對他的其他品質視而不見,並進而影響對他的整體評價。這實質上就是俗話所說的「一俊百俊,一丑百丑」。

考官暈輪效應形成的因素

考官在評價考生的時候,為什麼會產生暈輪效應呢?這實際上跟考官主觀上存在的兩個因素有關:

一是,看問題具有片面性。有的考官看問題只注意個別特徵,習慣於以個別推及一般、由部分推及整體。看到某個考生好的特徵,就推斷這個人完美無缺;看到某個考生不好的特徵,就判斷這個人是「朽木不可雕也」。而事實上,個別特徵並不反映事物的本質。

二是,看問題具有表面性。面試時,考官與考生多是第一次接觸。因此,考官對考生的了解處於感覺、知覺階段。在這一階段,考官對考生的評價容易受自身感覺的表面性影響,從而對考生的認識僅僅專注於一些外在特徵上。

考生應對考官暈輪效應的策略

在面試中,原則上要求考官一定要特別注意防止暈輪效應的干擾。對人的評價,要客觀公正,既不要以功掩過,也不要以過掩功。而事實上,考官也是人,不是神,受自身素質的影響,暈輪效應還是存在的。

在面試中,考生不可能改變考官,能改變的只能是自己。因此,面對考官的暈輪效應,考生要學會應對。實際上,暈輪效應是一把雙刃劍。考生應該學會利用暈輪效應,同時避免暈輪效應對自己的傷害。

首先,儘量展示自身的優點和長處。考生在面試時,應該儘量將自身的優點和長處展示出來,以博得考官的賞識。當然,這並非是要考生去弄虛作假,忽悠考官,而是要善於將自己良好的素質展現出來,讓考官了解。

其次,不要急於把不容易被人馬上認可的特徵表現出來。如果考生過早地將自己不容易被人馬上認可的特徵表現出來,就容易使考官出現暈輪效應。在這種暈輪效應的作用下,考官會以偏蓋全,從而影響考生的面試成績。

四、考官的伯樂心理與考生的應對策略

應該說,凡是參加面試的考官,一般都有「伯樂」心理。除非他的心理有問題。

所謂「伯樂」心理,就是考官期望通過自身的抉擇而為用人單位選拔出最好人才的心理。考官的「伯樂」心理,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作為考生,要學會利用考官的這種積極的心理狀態,使自己在面試中脫穎而出。

考官伯樂心理的形成因素

一般來講,考官在面試中伯樂心理的形成,主要基於以下的原因:

一是,目的所在。作為考官,他在面試中的目的就是為用人單位選拔人才。這種工作目的要求他必須是

「伯樂」,而不能是「武大郎」。

二是,責任所在。一個負責任的考官,他非常明確自己在面試中的責任,就是要將德才兼備的「千里馬」選拔出來,讓他在用人單位發揮作用。

考生應對考官伯樂心理的策略

常言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考官具有伯樂心理,對於考生來講,是好事。只要你有實力,考官就願意用慧眼把你相中。那麼,考生怎樣利用考官的這種伯樂心理呢?

首先,儘量將自己的優勢展現出來。考生將自己的優勢展現出來,會讓考官形成這樣的心理暗示:若是不錄用這位考生,就是失職。

其次,表達強烈的求職意願。考生表達強烈的求職意願,會強化考官錄用他的理由。有一位被同學稱為「面霸」的考生,在向其他同學介紹經驗時說:「我有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向面試考官表達自己強烈的求職願望。」

掌握語言藝術,提高面試成績

俗話說:「一句話可以說得叫人笑,一句話也可以說得叫人跳。」面試是以語言作載體的。如果考生說的話叫考官「跳」的話,那面試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考生怎樣說話才能讓考官「笑」,而不是讓考官「跳」呢?掌握語言藝術,不失為一條重要的途徑。

一、面試回答問題的原則

語言藝術的實現,有兩個衡量要素:

一是說話要正確。說話正確,要求考生能準確地構造合乎語法規範的句子。

二是說話要貼切。說話貼切,要求考生能根據不同的答題需要,恰當地使用語言。

考生在面試中要用藝術的語言回答問題,需要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有的放矢。考生回答問題,是對考官所提問題的反饋。考官所提的每一個問題,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考生所回答的每一句話都要針對這種目的,才能取得好的面試成績。

有的放矢,要求考生在回答問題時,首先要明確考官所提問題的真實意圖,然後有針對性地予以回答。否則,答非所問,面試是不能獲得好成績的。

通俗易懂。考生在回答考官所提出的問題時,話語一定要通俗易懂。即使是理論性很強的問題,也要儘可能地做到深入淺出。千萬不要為顯示有學問而掉書袋。要做到通俗易懂:

一是,使用規範的詞語。面試中,考生在回答問題時,應該注意運用規範性的詞語,而少用考官不熟悉的方言、生僻詞語或文言字眼。

二是,善於使用比喻。美國著名口才家戴爾•卡耐基,在他所著的《語言的突破》一書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有時你辛辛苦苦忙了半天,結果仍舊無法把自己的意思解釋清楚。這件事你自己明白得很,可是要使聽眾一樣對它明了,就必須作深入的解說。

怎麼辦?試試把它與聽眾確實了解的事物相比較;試說這一件事像另一件事,說這件陌生的事像聽眾所熟悉的事。」卡耐基所說的方法,就是比喻的方法。比喻,可以把人們感到陌生的東西變為熟悉的東西;把深奧抽象的道理表達得淺顯具體;把平淡無奇的事物描繪得生動形象。例如:加里寧是蘇聯一位傑出的宣傳鼓動家。一次,他向某地農民代表講解工農聯盟的重要性。

儘管他作了詳盡嚴謹的論證,但聽眾還是茫然不得要領。有人問:「什麼對蘇維埃政權來說更珍貴?是工人還是農民……」加里寧反問道:「那麼對一個人來說,什麼更珍貴,是右腳還是左腳?」全場靜默片刻,突然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農民代表們都笑了。一大篇抽象的道理沒能說服農民代表,而一句形象的比喻卻讓農民們明白了道理。

三是,善於使用短句子。實踐證明:句子越長,結構越複雜,越難讀懂、聽懂;句子越短,結構越簡單,越容易讀懂、聽懂。因此,考生在面試回答問題時,應儘量避免使用長而結構複雜的句子,而優先選用短而結構簡單的句子。

言簡意賅。「言簡意賅的句子,一經了解,就能牢牢記住,變成口號,而這是冗長的論述絕對做不到的。」

(恩格斯語)面試尤其應該如此。言簡意賅的話語體現出簡潔性,而這種簡潔性對於面試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墨子,有一次,他為學生講學時,學生子禽問他:「先生,多說話到底有沒有好處?」墨子回答說:「話要是說得太多,好比池塘里的青蛙,整天整夜地叫,弄得口乾舌燥,卻從來沒有人去注意它,這有什麼益處?但是,雄雞隻是在天亮時叫幾聲,大家就知道天亮了,都很留意它。所以說話不在多,而在說得有用處。」

墨子的話說得非常形象、生動。的確,「言不在多,達意則靈」。面試時,不在你話說得多少,關鍵要說到點子上。考生在面試的時候,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話說到點子上呢?

一是,緊扣考題回答。面試回答問題,一定要緊扣考題。緊扣考題回答,才能突出重點,表達才能簡潔不繁。清人鄭板橋介紹為文經驗時說:「刪繁就簡三秋樹。」是的,深秋時節,繁花密葉早已落去,僅剩有樹幹和樹枝,這樹幹和樹枝雖「簡」,但又不失樹的形象,可謂突出了根本。

二是,用概括的語言回答。在面試的實踐中,我發現,有的考生在回答問題時,枝葉龐雜,話說得不少,但有用的信息不多,結果影響了自己的面試成績。考生如果想在面試中取得好的成績,一定要學會用概括的語言來回答問題,使自己所說的話一言中的,切中要害。

三是,避免不必要的語句重複。有的考生在回答問題時,生怕考官聽不明白,車軲轆話反覆講。結果,只能導致考官不滿。講車軲轆話,讓考官不僅對考生的表達能力懷疑,而且可能誤解為考生懷疑考官的理解能力。

準確無誤。面試回答問題,不管是有的放矢也好,還是通俗易懂也罷,都得以「準確無誤」為前提。面試考生的話語要做到準確無誤,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一是,內容真實。內容真實,就是不說空話、大話、假話,思想內容要符合客觀實際。

二是,話音正確。任何言語表達,都是形式和內容的統一。要想表達準確的思想,必須有準確的形式來作載體。考生面試回答問題,話音一定要正確。否則,會影響考官對你語言修養的評價。

三是,用詞恰當。考生回答考官的問題,基本的語言單位是句子。而句子是由詞語組成的。詞語運用得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思想的表達效果。因此,考生要提高面試思想表達的效果,必須要注意詞語的選擇與運用。既不能大詞小用,也不能小詞大用;

既不能褒詞貶用,也不能貶詞褒用。要根據表達的思想內容來選擇使用準確的詞語。比如,做協調工作,你對和兒媳婦鬧不團結的老大媽就不能說:「你們要注意團結,要肝膽相照、和平共處。」這就犯了大詞小用的毛病。再比如,對外談判,你就不能對外賓說:「咱們兩國要抱成一團兒。」這就犯了小詞大用的毛病。



得體自然。得體自然,不僅是語言藝術實現的基本要求,也是語言藝術實現的最高境界。得體,就是說出的話恰如其分;自然,就是不做作。考生在面試中回答問題,要做到得體自然:

首先,說話要切合身份。切合身份,就是要明確自己的考生身份,或者模擬扮演角色的身份。用適合自己身份的方式來說話或回答問題。

有一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參加了省統計局的招聘考試。筆試時,他力挫群雄,名登榜首。同學們都來向他祝賀,說他錄取有望,得到了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不料,他在面試時,卻栽了跟頭。究其原因,毛病出在他不會根據身份說話。面試那天,他忐忑不安地走進了考場。因為他知道,這面試的10分鐘將決定他的命運。為了給考官們留下好的印象,他準備說幾句恭維話。誰知,幾句話一出口,竟弄巧成拙,惹得在場的人哄堂大笑。

原來,他開口便說:「各位老師辛苦了,我看咱儘量快一點,別耽誤大家的時間。」在座的考官中,有主任、有專家、有學者,他一個應考的學生,怎麼能以領導的口氣向考官提出要求呢?聽到大家發笑,他好像也覺得不妥,坐在椅子上,雙手不停地顫抖著,心也撲通撲通地亂跳。待回答考官提出的問題時,又說了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話。

考官問:「四項基本原則是什麼?」他回答:「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領導,堅持……」他記不起來了,沉默了好久,又說:「這最後一項原則我忘了。」

考官把答案完整地說了一遍之後,對他說:「你再複述一遍。」「既然你回答了,我就不用再說了。」他振振有詞地答道。考官有些不滿,因為考官讓他複述,是看他是否記住了,考察他的瞬時記憶力,而他沒看出這一點,竟以為複述是多此一舉,拒絕回答。很顯然,這樣做無疑是對考官的頂撞。作為一個考生,說這種頂撞的話是極不得體的。顯而易見,面試的結果是這位大學生被省統計局拒絕於門外。

其次,語調要輕重得當。語調,是指一個人說話時貫穿整個句子的、用來表情達意的聲音的升降起伏、抑揚頓挫的調子。語調對於語言表達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如一位名人所說:「合適恰當的語調可以左右最明智的人。」因為合適恰當的語調不僅可以準確地傳遞說話的內容,充分表達說話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使語言變得更加生動積極、豐富多彩而富有感染力、表現力。

考生在面試回答問題時,音量以保持考官能聽清為宜。適當放低聲音總比高嗓門順耳有禮。喃喃低語是沒有自信的表現,而嗓門太亮,既造成環境「污染」,又有咄咄逼人之勢。

再次,語速要緩急適度。語速就是說話的速度,指單位時間內說話者所發出的音節的多少。漢語一般是一個字就是一個音節。通常人們把語速分為快速、中速和慢速三種類型。

快速是每分鐘說200字以上。用這種速度說話,通常是為了表達緊張、激動、恐懼、歡暢、鼓勵、責問等內容。中速是每分鐘150字左右,一般用於感情沒有多大變化的句子,如議論、敘述、閒談、說明等。慢速是每分鐘100字以下,常用來表達哀痛、失望、沉著等情感。面試說話不能使用一種語速說到底,該快則快,該慢則慢,緩急適度。

最後,聲音要自然真切。面試時,考生一定要用真嗓門來說話。音調高低適度,不失自我。不失自我的聲音不僅聽來真切自然,而且有利於緩解緊張的情緒。

文| 劉玉瑛,來源:面試薈公眾號,侵刪


歡迎關注@面試薈,公務員面試資深考官揭秘面試中的小門道和大智慧,助你「擺渡」面試,「成公」上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