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強迫症,來讓「行為療法」一步到位

上海樂天心理諮詢 發佈 2020-08-04T18:33:00+00:00

無論是強迫自己還是強迫他人,都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可是在我們的浩翰如煙瀾的各種病症中,還真的有這麼一種病,就是強迫症。

眾所周知,跟強迫兩個字聯繫起來的相關事物都不太好。無論是強迫自己還是強迫他人,都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可是在我們的浩翰如煙瀾的各種病症中,還真的有這麼一種病,就是強迫症

強迫症是一種以強迫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症,在臨床表現中,強迫症並不少見。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強迫症患病率為百分之一。在1982年,中國曾經收集了12個地區的人口來進行測試,發現中國強迫症患病比率為百分之零點三,實際人口約500萬到一千萬,年輕人患病比老人多,男性患病比女性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採用何種方法才能讓患病人士克服強迫症呢?如何才能夠擺脫這種臨床症狀呢?

其實心理學裡有這麼一個方法,叫做行為療法。在患者對抗強迫症的治療中,行為療法是非常重要的。行為療法就是通過一系列的系統的行為過程來讓患者對於自身的強迫症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和改善。行為療法包括兩部分。

01、認知調節

絕大部分的強迫者都有一個強迫思維,這個強迫思維就是我們所說的習得性。意思是強迫者通過一次或者幾次錯誤行為給自己構建了一種錯誤的認知見識。即對自己的認知抱著一種過分的信念。這是沒有現實意義的,不必要的或者多餘的。在很多情況下,大部分強迫患者都能意識到這種情況,只是如果要改變就會非常困難。強迫動作是反覆出現的刻板行為或儀式動作,是患者屈從於強迫觀念,減輕內心痛苦的結果。

而我們要進行的認知調節,就是改變這種錯誤的強迫思維。認知調節的關鍵就是要找到患者所持的不合理信念,去建立一個合理的信念。因為合理的信念會引起對事物適當的,適度的情緒反應,不會有情緒障礙的產生。

02、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是以改善或減輕患者症狀或不良行為為目標的一類心理治療技術的總稱,以針對性強,易操作,療程短,見效快為顯著特點。

在強迫症中,儀式行為阻止著患者對於強迫思維進行真實性的檢驗。對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通過認知調節,我們了解到通過改善自己的行為可以改善我們的強迫思維。行為治療又分為兩部分。

一、暴露

即讓強迫症患者暴露在自己所恐懼和迴避的場所,就如同口水強迫症患者一樣。你讓他去一個陌生且人很多的公眾場合,在那裡患者會感覺到非常的痛苦和不舒服,並且會不自覺的 想要迴避。這是因為患者自卑,敏感,非常注意他人的看法。認為自己在公共場合的吞咽是不正常的。在讓患者主動暴露在公共場合時,患者會意識到他的認知「我在別人面前吐口水讓別人不舒服」』的想法是錯誤的。

在認識到了自己錯誤的想法後,患者就會容易改變自己的強迫思維。當然,單純的暴露作用不是很大,暴露要結合認知適當的認知調節才會起作用。

二、行為儀式阻止

很多時候,行為儀式是會引起許多患者極大痛苦,因為思維會強迫著自己進行習慣性的動作,可是自己知道這不是正確的,會強迫著自己不要動作。兩種衝突之下,很容易帶來壓迫自己行為的痛苦和不舒服。

就如同整理衣服一樣,本來,整理衣服是為了讓自己的衣服變得乾淨整潔。是為了解決自己的一個強迫思維—我不整理衣服,衣服會變的褶皺,原本是一個很好的行為。但是隨著行為的進行,它會變成人們的一個問題。

隨著人們不停的整理衣服,越整理所花費的時間越多。如果想要減少這個行為儀式,最好的方法就是立馬停止這個動作的進行。或者叫做禁止儀式行為。很顯然,這種行為肯定會帶給人不舒服,畢竟已經存在了強迫思維。第一次改正肯定會非常不舒服,但是隨著改正的次數變多,不舒服和痛苦的感覺會逐漸變少。

03、建議

強迫症發生一般帶有追求完美,高標準,嚴要求的強迫性人格特徵,如果想要改正,那麼建議對自己自身進行一個完整的了解和接受,同時進行心理的疏導,再加上適當正常的心理方法進行干預。能夠不要害怕這種疾病,抱著必勝必克服的心態,那麼不久之後,就會克服這種心理障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