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自殺方法、配圖血腥、少兒不宜……童書豈能「開卷有毒」?

上觀新聞 發佈 2020-06-14T08:18:28+00:00

「我受不了練鋼琴了,不想練了,都想自殺了…哪種自殺方式比較好?日前,新華社記者調研發現,童書市場存在大量粗製濫造、內容失格的現象,部分童書還存在「兒童不宜」的露骨情節——有些童書赤裸裸展示血腥、暴力,書中赫然配圖:貓爸爸開車載著家人,車輪底下是被軋過的老鼠;

「我受不了練鋼琴了,不想練了,都想自殺了……哪種自殺方式比較好?拴根繩子在脖子上,再找棵樹弔死。從樓頂上像鳥兒一樣張開雙臂飛下來……」這樣直白描寫自殺情節的內容,來自推薦小學生閱讀的兒童讀物,讓部分家長頗感不適。

日前,新華社記者調研發現,童書市場存在大量粗製濫造、內容失格的現象,部分童書還存在「兒童不宜」的露骨情節——有些童書赤裸裸展示血腥、暴力,書中赫然配圖:貓爸爸開車載著家人,車輪底下是被軋過的老鼠;有的童書插圖中,卡通人物背著鮮血淋漓的包裹,舞台上躺著被警察殺死的人,寶箱在流血,傘扎進頭部等畫面。

現在的孩子,是名副其實的電子時代「原住民」。為了不讓孩子過度受「碎片化閱讀」的影響,從幼兒園時期的立體書、洞洞書、翻翻書、遊戲書,到小學階段的各種繪本,乃至暢銷童書經典名著,很多家長經常上網下單「廣撒網式」購書。

但令家長們大跌眼鏡的是,部分少兒不宜、情節露骨的童書,不但沒能讓孩子貼近「書香」,反而可能「開卷有毒」,對幼童價值觀、人生觀的塑造產生不良影響。

讀書的目的,在於突破時空限制,用知識滋養心靈,從世間平凡中發掘美好閃光的小確幸。一個人讀過的書,終會沉澱到漫長的人生歲月里,從而改變一生。對於三觀尚在形成期的孩子來說,讀什麼樣的書,從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他們未來將怎樣看待這個世界。從這個角度來看,把好童書的質量關,至關重要。

據統計,目前國內童書約占圖書銷售總量的四分之一,是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2018年,僅當當網銷售童書就多達6.2億冊。然而,儘管市場蛋糕越來越大,但童書出版行業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

究其原因,童書出版機構的魚龍混雜,加劇了市場競爭的無序化。「大量原本不是從事童書出版的出版社來『分蛋糕』,不少缺乏相關專業素養的人員進入這一行業,造成童書質量良莠不齊。」部分童書出版從業者盯著碼洋說「要走量要走量」,心態浮躁,只想從利潤中分一杯羹。這也進一步加劇了童書的同質化、過度商業化、功利化,重複出版名著,缺乏原創精品、粗製濫造甚至挑戰底線等問題。

近年來,為了不讓內容失格、涉黃涉暴的童書流入市場,國家有關部門實施了「護苗行動」,嚴厲查處面向未成年人的非法有害出版物。但從市場監管層面來看,銷售渠道的多樣化為依法監管帶來不小的難度。很多時候,都得依靠家長充當「把關人」,避免涉黃涉暴圖書侵蝕未成年人的思想。

選購童書時,依賴家長擦亮眼睛只是一方面,想要全面整頓童書市場,還需各方形成合力。出版社應加強行業自律,促進行業長遠發展,讓圖書兼具可讀性和思想性,讓孩子能藉助圖書與更多優秀的靈魂對話。行業主管部門則應當加強審核監管力度,為孩子的開卷有益保駕護航。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楊蓉 題圖來源:新華社(資料圖) 圖片編輯:曹立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