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顧佳:育兒焦慮這件事,精英媽媽也不會例外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發佈 2020-08-07T11:19:33+00:00

如今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了。一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足夠刺痛無數家長的心。我們這個時代的媽媽們,承受著比以往任何時刻更多的焦慮。如今當父母的都知道,寒門出貴子已經越來越難了,培養一個孩子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

如今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了。一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足夠刺痛無數家長的心。我們這個時代的媽媽們,承受著比以往任何時刻更多的焦慮。

如今當父母的都知道,寒門出貴子已經越來越難了,培養一個孩子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所以,家長們哪怕自己省吃儉用,也要投資教育、買學區房、潛心打造社交圈,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基礎。那麼,那些處於「金字塔」頂尖的「人生贏家」,在教育下一代上也占盡優勢嗎?

最近在追《三十而已》這部電視劇,劇中的全職媽媽顧佳,是一個高顏值、高學歷、高能力的「三高」女人,她畢業於名牌大學,有2年的外企工作經歷。在兒子許子言出生後,回歸家庭,做起了全職媽媽,立志成為 「 世界上最好的媽媽 」,通過了一系列艱苦卓絕的「升級打怪」過程,終於將自己的孩子成功送入最頂級的幼兒園。

我沒有機會接觸過其他的「精英媽媽」,不知道她們都在做什麼?我原本以為那些「精英媽媽」的育兒生活,不論從任何人的角度來看,都非同尋常。但是,電視劇里的顧佳的育兒生活,讓我發現:不論貧富,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大家焦慮的事情卻是一樣的。

為了讓兒子在頂級幼兒園就讀,背負千萬貸款購買「學區房」

「學區房」是近兩年新出現的一個詞彙。在國內,學區房近幾年被地產商炒得火熱。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讓孩子在一個生活便利及安全的環境成長,因此不惜重金高價購買學區房。

《三十而已》中顧佳一開始就搬入了新家,住進了「君悅府」。顧佳是為了讓兒子在頂級幼兒園就讀,接受最好的教育,所以才貸款買了一個大房子,他們背負了幾千萬的巨額貸款,每個月還要還著高達11萬的房貸,終於住進了上海市的市中心。

這裡面朝黃浦江,對面就是繁華的外灘,是上海的頂級精英區,住在這裡的人非富即貴。劇中顧佳第一次帶孩子去幼兒園就遇到了木子媽媽,一開始的時候木子媽媽說話還陰陽怪氣的,讓人聽著很不舒服。但一聽顧佳住在君悅府之後,木子媽媽的語氣立馬就變了,甚至還主動要加顧佳的微信。

入學面試失敗,千方百計找關係,也要把孩子送進頂級幼兒園

優質教育資源少、教育不均衡導致上學難、上好學校更難。那些優質幼兒園供遠小於求,為了讓孩子擠進那些幼兒園,基本上每家都需要提前排隊加面試。

顧佳雖然成功買到了「學區房」,但兒子差一點就上不了這家幼兒園。顧佳帶著兒子徐子言去參加外國語幼兒園的面試,丈夫許幻山也全力配合兒子接受面試官的問題,總體看來還是非常順利的。

但面試官最後問她兒子了一個問題,祖國的首都在哪裡,而許子言堅持回答說「手都長在胳膊上」,衝動之下還咬了面試官,結果面試沒有成功。

面試失敗後,顧佳依然在為兒子上幼兒園的事情發愁,最終和我們一樣,託了關係。在好友鍾曉芹的幫助下,顧佳終於和那所幼兒園的名譽校董夫人王太太牽上了線。但是,鍾曉芹能提供的幫助非常有限,顧佳又做了很多努力,她的孩子才終於成功進入了這所著名的私校。

王太太喜歡吃蛋糕,自稱全世界什麼頂級蛋糕都嘗過。顧佳特意帶了自己親手做的低脂低糖的蛋糕去見王太太。王太太被顧佳做蛋糕的手藝折服,有了第一波好感。後來,顧佳還化身「糕點師」,做蛋糕幫王太太討好「太太圈」的其他人。

為了討好王太太,顧佳在電梯停電的時候立刻跑到樓上裝作偶遇,然後將自己的拖鞋給王太太換上,自己光著腳跑扶著王太太下樓。

這一幕被鍾曉芹看到了,哭著說「都怪自己能力有限,幫不上什麼忙,才讓顧佳如此委屈」,顧佳卻淡然的說「這是我當媽的修行」。為了孩子,甘願放下身段,這和其他的媽媽沒有任何兩樣。

王太太終於鬆口讓顧佳去家裡「說說你們家的情況」。後來,顧佳又幫王太太修好瞭望遠鏡。但是王太太要求顧佳幫她買到三顆小行星的命名權,她就有辦法讓許子言成功上那家幼兒園。

再後來,顧佳通過國外的一家網站幫王太太搞定了那個小行星的命名權的事情。王太太交給顧佳一張幼兒園報名表,讓他們在報名表的最後一欄填寫上可以無償給幼兒園每年放一次煙花。

根據顧佳前期的交代,這一場煙花秀,花費至少在35-50萬元不等。社會資源是有限的,也是不均衡的。學校和學校之間勢必有差距,在好中選好、優中選優的思維支配下,要想進入「名校」,大筆的「擇校費」、「贊助費」是少不了的。

孩子沒點才藝怎麼行?變賣首飾,也要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

去年,上海一個五歲小朋友的簡歷火了。年僅五歲的他,英文書的年閱讀量超過500本,去過國內外30多個城市,有鋼琴、圍棋等近10個愛好… …

這年頭,孩子要是沒點才藝,不報幾個培訓班怎麼行?許幻山得罪了一個大客戶,公司的資金鍊面臨斷裂。顧佳把自己好不容易買到的限量版手鐲送到了二手店,只為了給兒子許子言報個馬術課。

孩子是媽媽的「底線」,為了保護孩子,不惜和別人「拚命」

為了讓許子言進入那家頂級幼兒園,顧佳可以放下身段給王太太提鞋,但王太太一句「許子言是問題小孩」,顧佳立馬翻了臉。

顧佳聽說許子言被木子媽媽帶走,不顧自己剛剛喝了很多酒,第一時間趕過去,要把兒子接回來。當她發現許子言被關進了臥室,在把兒子抱出來之後,狠狠的揍了木子媽媽一頓。顧佳說她活了三十歲了,這是第一次動手打人,因為木子媽媽碰觸到她的底線了。

顧佳另一次發飆,動手打人,是對林有有。這時候,顧佳早已察覺了許幻山出軌林有有,但她一直選擇了和許幻山來談這件事,不打算理會林有有。但是,作死的林有有卻偏偏要去招惹許子言,這就拂了顧佳身上的「逆鱗」。

一個女人,孩子就是她的「底線」。一旦有人敢碰觸她的孩子,不論她平時多麼溫文爾雅,能屈能伸,為了保護孩子,她會不惜和別人「拚命」。就像顧佳和林有有說的,「你忽略了一個母親,可以為她的孩子做到什麼程度。如果許子言出現了心理問題,或者自閉了,抑鬱了,我一定和你沒完」。

「精英媽媽」有多拼?學區房、擇校大戰都只是小起點。關於育兒焦慮,所有的媽媽面臨的問題都是一樣的。

只要是有孩子的女人,不管住在城市的哪一區,或是世上哪個角落,不論她是貧民階層,還是大富大貴的上層精英,大家其實有很多共通點。

階層越高的人,也許擁有了更多的選擇,與此同時,更多的選擇往往是焦慮的源泉,她們承受著不能踏錯一步的巨大壓力,必須當完美的母親。為了完美,她們投注無數時間與精力,許多人瀕臨崩潰。

《紐約時報》榜首的暢銷書"Primates of Park Avenue"(中文版《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講的是紐約上東區精英媽媽們的生活。作者描寫了自己6年時間裡如何從一個曼哈頓上西區的「移民」變成了徹底的所謂「上東媽媽」。作者歷數了各種融入的艱辛,令人心有戚戚。

看完後合上書,我不禁想:天哪,全世界的媽媽真的都是在焦慮同樣的事,做母親這一點上,人人平等。

作為父母,我們總期待孩子「一代比一代好」,養孩子追求「質量」和「體面」,不斷地擴大「育兒陷阱」,陷入育兒焦慮不能自拔。

父母的焦慮,固然是為了讓孩子更優秀,出發點是好的,但如果過了頭,就會讓孩子的身心受到傷害。這種過度的焦慮讓孩子痛苦,家長也自責。

真正的成功,並非培養精英。只有放下焦慮,才能科學育兒。孩子不是我們的希望,他們是自己的希望,要為自己而活。我們只需要幫助他們看清自己的人生方向,告訴他,選擇你喜歡的,然後坦然面對失敗。

父母越焦慮,孩子越脆弱,父母越平和,孩子越強大。放開無謂的過度焦慮,不以單一的速度來要求孩子,是父母最應該做的。 不要讓孩子在本該無憂的年紀,染上深深的焦慮,影響一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