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探文學奧秘的門徑

光明網 發佈 2020-08-07T11:46:47+00:00

全書分為五輯,「讀與評」「講與說」「問與答」「序與跋」「人與物」,精選了近年來作者在一些重要論壇的精彩演講,與批評家、記者的深刻對話,序跋,影響至深的人與事。

□李保森

2019年,李洱憑藉《應物兄》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受到文學界的廣泛關注。《熟悉的陌生人》(河南文藝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是李洱的首部散文集。全書分為五輯,「讀與評」「講與說」「問與答」「序與跋」「人與物」,精選了近年來作者在一些重要論壇的精彩演講,與批評家、記者的深刻對話,序跋,影響至深的人與事。

書中具有私人性的話題和文章不多,更多的是文學觀念和文學感悟的流露。這些文章並非一時興起的客串或為他人站台,而是近些年來興起的作家批評的一種體現。在當代文學批評的發展過程中,根據批評主體所在的機構,曾先後出現了作協批評、學院批評和媒體批評等。他們憑藉各自的優勢,曾在各個時期引領風騷,指點當代文學創作。如今,更引人注目的是作家批評,以王安憶、格非、畢飛宇等人為代表。雖然這幾位作家如今已被引進高校,但還是較強地保留著作家的身份和眼光。和前述三種批評相比,作家批評的長處在於少有理論體系的困擾、直觀感性體驗更濃厚,與批評對象之間的對話性更強。作家能夠根據自身的創作實踐,對其他作家的作品做出獨特的發現和感悟。因此,在作家的文學批評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閃爍著個人光芒的觀點或遐想,令人耳目一新,從中受到啟迪。

李洱的作品談顯然也應當放在作家批評的行列。他有過大學任教、作協創研室工作的經歷,經常參加作品研討會、文學獎項評選、文學論壇等活動。因此,無論是基於閱讀偏好的主動而為,還是受到被動因素的驅使,李洱閱讀了大量作家作品。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李洱開闊的閱讀視野,獨到的文學分析。

在《它來到我們中間尋找騎手》中,李洱談到了馬爾克斯、博爾赫斯、昆德拉、卡夫卡、哈韋爾、拉什迪、索爾·貝婁等作家,既講述了自己閱讀這些作家作品的經歷和感受,又細緻地指出了這些作家的特性和彼此之間的差異。在《熟悉的陌生人》中,李洱著重論述了閱讀作家庫切時的感受,他認為庫切的基本立場是「一切經驗都要審視和辨析」。在《中國小說的未來》中,李洱對巴赫金和本雅明進行了比較,總結出他們的相同主張,「強調個人的主體性」。這些作家在不同程度上給李洱的寫作提供了有益的參照和啟示,並影響著李洱對文學的理解,以及對文學的信念。

在李洱的閱讀對象中,不僅有名頭響亮的外國作家,在同時代的作家中,李洱談到了張煒、吳亮、徐兆壽、史鐵生、畢飛宇、梁鴻和邰筐等人,既有年長於他的,又有同輩,還有新生代。

此外,李洱也對中國傳統文學抱有敬意。《賈寶玉長大之後怎麼辦》是李洱在香港科技大學的演講稿,圍繞賈寶玉的成人話題,闡發了他對《紅樓夢》的理解,角度新穎,視野開闊,兼及《紅樓夢》研究史、作家論、當代文學、傳統文化等多重視域,讓人充分領略李洱的才情和風采。

作家的成長,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其來有自。途徑之一,就是在對前代、同代和新生代作家的閱讀中,寫作者獲得來自個人之外的經驗、觀念和方法,如他自己所言:「寫作需要天才,但天才也要讀書,現代小說家尤其如此,以後的小說家更是如此。」李洱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或者說,只有當他這麼做了以後,他才去這麼說。不然,在那些精彩的篇章中,他的睿智、敏感、貼切是無法得到落實的。

散文集《熟悉的陌生人》具象地展示了作家李洱的閱讀史和精神成長史,雖然只是一部分。通過李洱的這些閱讀對象,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窺探李洱文學奧秘的一個門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