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上令不能下達,換一套讓員工主動、積極拚命乾的薪酬模式

掌上薪酬問答 發佈 2020-08-08T20:18:28+00:00

導讀:日常工作中我們要如何去判斷一家企業是不是有前途,其實很簡單,不是說這家企業是否有深厚的基礎和背景實力,而是這家公司的員工是在為老闆打工還是在為自己打工,只有把工作的事當做自己的事,這家企業才會有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然而當下的眾多企業卻恰恰相反,比如流程複雜、上令不能下達、浪費現象、跨部門合作難等等,如果你的公司中出現以下的一些問題,建議趕緊做調整,特別是對於想要持續發展中的公司而言。

導讀:

日常工作中我們要如何去判斷一家企業是不是有前途,其實很簡單,不是說這家企業是否有深厚的基礎和背景實力,而是這家公司的員工是在為老闆打工還是在為自己打工,只有把工作的事當做自己的事,這家企業才會有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然而當下的眾多企業卻恰恰相反,比如流程複雜、上令不能下達、浪費現象、跨部門合作難等等,如果你的公司中出現以下的一些問題,建議趕緊做調整,特別是對於想要持續發展中的公司而言。

瀕死企業的五大表現

一、部門之間,推諉扯皮

一般來講,跨部門協作是商業組織中最難解決的問題,也是任何一家大型企業都無法迴避的問題。大家抱怨最多的就是跨部門協調困難,你去找法務部辦點事,找財務部辦點事,找人力資源辦點事,皮鞋都跑爛了,沒完沒了。

部門之間,為何總是互相推諉?因為拒絕其實是最簡單的工作方式,就說一個字,「No」,剩下的什麼都不用幹了,一旦答應,可能要忙活好幾個月。這樣做事的員工表面在「照章辦事」,實際上是在偷懶,拖累組織的效率。

二、流程繁瑣,審批覆雜

今天中國很多企業不是沒有管理、流程,而是流程冗長、複雜、折騰,制度一大堆,怎麼優化真頭疼。

華為內部曾盛傳過一篇名為《一次付款的艱難旅程》的文章,曾引發華為員工激烈討論。文章主要反映一線作為贊助商面向客戶預付款時遇到審批多、流程複雜的問題,矛頭直指由任正非女兒孟晚舟執掌的財務系統。任正非盛怒之下直接以總裁辦電子郵件的方式,發給華為董事會監事會和全體員工。「據我所知,這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不知從何時起,財務忘了自己的本職是為業務服務、為作戰服務,什麼時候變成了頤指氣使,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三、考勤僵化,缺乏靈活度

當企業業績下滑,轉型無力的時候,考勤和加班是最容易抓的,也最能滿足老闆控制慾望,可事與願違,越是盲目壓榨反而越被員工牴觸。白岩松說:「任何一個單位只要到了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紀律的時候,一定是它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很多人表示贊同,並不斷聲援廢除考勤。

其實,企業發展的階段不一樣,考勤要求並不一樣。初創團隊為了實現一個想法,更多的是靠自我驅動,這個時候考勤就不再是必需的。但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從十幾個人變成幾十個人甚至到了成千上萬人的時候,領導者就必須要考慮建立靈活的考勤機制。

四、浪費現象,極為嚴重

17年10月份,我有一個朋友入職了一家融完A輪的公司,制度比較健全,文化也比較先進,同事都是海歸,但年後回來就倒閉了。聽到這個消息,我很淡定,為什麼:在他們公司,公款報銷吃喝是公開的秘密,領導也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一次次的開會提醒。所以,很多公司不是產品業務不行,而是掉進了管理的大坑。

五、混日子的員工越來越多

這個問題最嚴重,可謂是企業運營過程中的「第一大害」。很多企業主或高管對這樣的問題其實都是嚴防死守,奈何公司缺乏一套科學、合理、具有激勵性的績效管理機制,僅憑主管的評價很難做到獎罰分明,或者管理者的個人喜好導致公司中留有懶人、庸才生存的土壤,最後導致公司「混日子」的員工越來越多,人才留不住,公司運營走下坡路也是情理之中啦。

那麼問題來了,出現了以上這些員工懈怠不敬業的問題,要如何解決呢?

要解決員工不敬業的問題,首先了解原因何在?

十大因素

1.認為自己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付出大於收穫,對自身收入不滿意。

2.認為企業的薪酬體系不合理,缺少挑戰,沒有動力,干或不干一個樣。

3.企業自身的績效管理鬆散,今天幹完、明天幹完都一樣,缺乏必要的監督。

4.員工對企業文化和企業的價值觀持不同意見,難以調動自身激情,缺乏歸屬感。

5.企業內部缺乏競爭,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人崗不匹配現象滋生。

6.員工感覺晉升和加薪前景暗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現象蔓延。

7.企業說一套,做一套,管理鬆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執行力低下。

8.企業重學歷,輕能力,重文憑,輕水平,缺乏對優秀人才的使用技能。

9.企業只使用不培養,缺乏對員工的培訓,降低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技能。

10.紙上談兵,理論大過實際,管理者的戰略思維與市場脫節,不得員工擁護。

我們不妨回想下我們自己的企業,是否也存在這樣的管理問題。

  • 傳統薪酬結構設計: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加班工資+技術工資+績效工資+提成(分紅)獎勵…
  • 這種設計最大的缺點是:

1) 彈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業務崗位的固定部分可達80%以上。

2) 無法衡量:員工收入與其價值不能相對有效地衡量出來。

3) 薪酬與員工價值失衡:價值應等於價格,員工付出、創造的結果與其收入沒有直接對等關係。

工作量 = 產值 + 價值

薪酬的彈性越大,員工的創造力就越強!

那麼,怎樣才能讓員工為自己干?拚命干?

  • 給員工加薪的方式和渠道,員工明確知道怎樣可以獲得加薪,在這過程中,員工自然會自動自發學習增長知識技能。
  • 將員工的價值與薪酬掛鈎,讓員工感覺到我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報的,並且回報都是及時的

對企業來說,

  • 員工有了工作動力之後,對企業的利潤貢獻也會更大
  • 避免了養「閒人」的情況
  • 員工在別的地方拿到更高薪資的可能性降低,企業人才流失率也會減少

同傳統薪酬、績效模式相比,KSF薪酬全績效模式著眼於五個要點:

1、大彈性、寬幅:

定量薪酬講求的是穩定,變量薪酬追求的是激勵。變量越大,彈性就越大,激勵性就越強。因此,KSF要求從原來的固定薪酬(或底薪)中拿取不低於50%的部分用於寬頻激勵設計,通常比例鎖定在60-80%。

2、高績效高薪酬:

·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

·企業不要擔心員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於一手提高員工的收入,另一手促進員工創造高價值、高績效。

·相比而言,員工收入高穩定性就強、對公司的認同度與歸屬感也會得到改善。

3、利益趨同:

  • 員工工資屬於管理成本,工資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會上升,而企業利潤就會下降,因此,老闆內心不太願意增加員工工資。KSF認為員工工資應該屬於資本,員工是來創造價值的,根據自己的貢獻獲得相應的收益。
  • 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只有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實現趨同,思維才能統一,目標才能真正一致。

4、激勵短期化:

激勵設計有兩種傾向,一是短期化,即月度;二是長期化,即三年以上。不過,任何激勵設計都不能忽視短期化的趨勢。沒有努力的現在,何談美好的未來。所以,KSF倡導的就是先做好月度激勵,再擴展到年度及長期。

5、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

  • 1.管理者做事,經營者做價值和結果。管理者管人,經營者要經營人。
  • 2.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干、團隊一起干。
  • 3.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管理者的起點是先得到,經營者的起點是先付出。

多勞多得的PPV模式——基於員工個人的產值與價值的薪酬模式

PPV設計理念:

  • 員工干多勞多得、少做少得;
  • 企業以量定崗,而非以崗定量;
  • 企業不養偷懶混日子的「閒人」。

以行政為例,傳統薪酬模式下,行政人員拿著三四千的固定工資,工作積極性也不太強。

對企業而言,此崗位也不一定產生了三四千的效益。

那在PPV模式下,我們將該崗位的工作內容和職責明碼標價進行量化:

  • 考勤管理:每月 300/月(準確無延誤);
  • 招聘:每招進一名員工可獎勵300元,轉正後再得500元;
  • 企業自媒體運營:每天更新自媒體,包括微博、頭條號、公眾號等 1200/月;
  • 培訓員工:每給員工培訓一次可得50元(每次不低於2個小時,每月最多4次);
  • 兼職銷售,為業務員輸送潛在客戶名單,成交後得提成的30%—40%;
  • 採購物料和辦公用品,500/月;

實施後,行政人員除了處理招聘和培訓等工作外,,還兼職行政、採購、自媒體運營、銷售等工作。

對員工而言:

通過不同的渠道,自己多勞多得,為自己加薪,做事效率提高了,也積極了。

對企業而言 :

現在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之前好幾個人的工作,節省了企業的成本

員工多勞多得就可以得到高薪,就會拚命去干,提高了人效,為增強了企業積極工作的氛圍,也為企業創造了更高價值。

二、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適合二線崗位

PPV:讓員工自發工作

  • 1、不再為員工如何加工資而操心,而是將加工資改變為增加價值點和產值項目。
  • 2、員工做不好,不再是扣工資,而是扣產值。根據結果核算產值工資。
  • 3、員工調崗、增減工作項目,不再是工資只能加不能減、不關注結果效果,而是根據工作拼盤與定價設計,以結果來核算員工的勞動報酬。

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項目、工作結果等以標準化、規則化、價值化的方式進行量化計算,並直接與員工的收入掛鈎,形成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解決了員工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跨部門工作、複合型人才、員工加班工作、主動付出等企業管理困惑,相比傳統的計件工資、績效工資等更具激勵活力。具體解決了以下問題:

  • 1、每個月應該付出員工多少薪酬的問題。
  • 2、員工的收入狀況與其能力、價值充分匹配的問題。
  • 3、員工認真履行職責、行為結果與價值之間的關係問題。
  • 4、員工只做自己的事情、不願意付出與兼顧其他工作的問題。
  • 5、員工收入相互比較、衡量的問題。
  • 6、跨部門工作、全員營銷、團隊間相互支持等無法有效衡量和激勵的問題。
  • 7、員工關注利益的多次分配的問題。

前台文員設計了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

  • 1、前台工作項:1500元(每天約3小時)
  • 2、公司考勤工作項:200元(平均每天1小時,每月3日前出考勤表,無差錯無延遲)
  • 3、網絡客服項:400元(每天2小時,明確工作要求與標準-好評率、點擊率)
  • 4、公司積分運行項:300元(每天0.5小時,錄入分值、排名登記、快樂大會等)
  • 5、網絡產品銷售:按提成機制執行
  • 6、公司辦公水電費:與去年同期對比,節約部分的10%(上線不得超過300元/月)

接著,這位前台文員開始每天都忙起來了,下班時間也在工作。每月收入由過去固定的2000元漲到平均5000多元。6個月後,她被公司調到網絡部擔任業務小主管,現在月薪已經過萬了。公司不僅保住了一名前台文員,更將她培養成骨幹人才。

好的機制,就是在挖掘員工的才幹,釋放他的潛能,絕不浪費人才。世界上沒有無用之人,只是有人無用武之地。

前不久,我在上海偶遇一位老學員,他告訴我公司的前台文員年薪超過10萬,很多朋友都說他是神經病,可是他很興奮地向我介紹了他的做法:

  • 1、如果前台文員只做前台接待工作,年薪2-3萬(當然這樣的薪酬在上海根本招不到人);
  • 2、讓她兼做客服,年薪1-2萬;
  • 3、兼做行政,年薪2-3萬;
  • 4、兼做統計和數據管理,年薪2-3萬;
  • 5、兼做業績,年薪3-4萬元。

那麼具體如何操作:

1)以這些工作內容為基礎,換算成單項工時;

2)以年薪10萬為目標,除以總工時,然後再計算到每一項工時,進行單項定價;

3)以工作要求為基礎,以工作結果為導向,給予兌現薪酬。

這樣設計有什麼價值:

一是直接減少了崗位配置,老闆並沒有多花錢,通過一專多能提升人效,因為人效高了所以員工工資可以拿到更多。二是對一些崗位不再要求每天回公司工作,因為在上海的交通成本、時間成本很高,從而為員工減負,有利於招人,也降低了企業的各種運營成本。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