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中頻現大腸菌群,外出就餐注意啥?

健康時報 發佈 2020-08-08T23:05:51+00:00

8月7日,北京市場監管局發布新一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7月份,海底撈火鍋旗下一家門店使用的1批次筷子檢出大腸菌群,對此,海底撈解釋是筷子儲存不當所致。

8月7日,北京市場監管局發布新一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在近期對北京市場食品安全開展的監督抽檢中,北京聚晟晶源餐飲有限公司使用的消毒湯勺被檢驗出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7月份,海底撈火鍋旗下一家門店使用的1批次筷子檢出大腸菌群,對此,海底撈解釋是筷子儲存不當所致。

5月,湖北省黃石市場監管部門發布2020年第4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稱,一家公司生產的餐具因檢出大腸菌群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餐飲具中檢出大腸菌群,提示被腸道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污染的可能性較大。

多數大腸桿菌感染臨床症狀表現為腹瀉、腸胃感染,可導致人體腸炎甚至是嚴重的敗血症。2020年3月,貴州錦屏縣的一所中學就出現學生集體腹瀉、發燒等症狀。當地組織專家進行調查分析後認為,學生出現的症狀疑似為水源問題引起的急性胃腸炎(大腸桿菌)。

杭州市市場監管局曾通報,造成餐飲具中的大腸菌群超標的主要原因是二次污染,如餐飲具沒有定期清洗消毒,或餐具乾熱消毒時未達到規定的時間和溫度。操作人員在上完衛生間後洗手不徹底,個人衛生狀況未達標,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衛生狀況。如果使用大腸菌群超標的餐具,會引起腹瀉、腸胃感染等,除了引起不適外,最重要的危害是會造成脫水、電解質紊亂、腎功能異常、酸中毒、休克等。不過常見的感染性腹瀉經過對症治療,一般不會造成特別嚴重的後果。

為了防止大腸桿菌引發疾病,上完廁所後認真洗手,是最有效的一個辦法。因為上完廁所,大腸桿菌或多或少會接觸到手上,如果不及時沖洗,它會隨著手接觸的食物或手直接接觸口腔等途徑,直接進入人體內。如廁後洗手,不僅僅是個文明習慣問題,更是直接關係到身體健康的大問題。

中國疾控中心副研究員張宇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也曾表示,家中如出現感染性腹瀉的病例,建議就不要讓其再做飯了,否則容易傳染更多家庭成員。其他家庭成員也要注意保持距離,病例嘔吐、排泄出的髒物也是有致病菌的,因此他們摸過的物品、用過的廁所等都要仔細消毒,否則也會傳染給其他家庭成員。

如果外出就餐,有條件最好自帶餐具。使用有包裝膜的真空包裝消毒餐具用之前也要做到「一看二聞」。一看是包裝,如在沒徹底烘乾時就包裝,裡面會有水蒸汽;二是聞,有清洗劑殘留的話就能聞到不良氣味,這樣的消毒效果也不能保證。不建議用餐巾紙或是濕巾擦拭餐具,紙製品不達標也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另外,生吃食物時要特別小心,尤其是蔬菜,大腸桿菌可能會滯留在食物表面,所以只有用水反覆沖洗乾淨才能減少大腸桿菌感染疾病的可能;加強手衛生,尤其是摸了公共物品後要洗手。

編輯:王月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