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湖,杭州西湖分湖

成都big榜 發佈 2020-08-08T00:43:06+00:00

新都的桂湖,名字如雷貫耳。名聲的流傳中,也形成刻板的印象,或者叫鮮明的特色。「我婆我爺每年都喜歡去新都看荷花賞桂花」。一旦和「老」沾染,就算貴為成都最為經典的賞荷聖地,也夠勸退大半人。況且,「荷花有什麼看頭,到處都是」。想像力因為偏見而備受限制。

新都的桂湖,名字如雷貫耳。名聲的流傳中,也形成刻板的印象,或者叫鮮明的特色。「我婆我爺每年都喜歡去新都看荷花賞桂花」。


一旦和「老」沾染,就算貴為成都最為經典的賞荷聖地,也夠勸退大半人。況且,「荷花有什麼看頭,到處都是」。


想像力因為偏見而備受限制。等眼見為實,身臨其境,真香定律再次打臉。以前,真的錯過了桂湖這個就在身邊的杭州西湖成都分湖。




從夏一直到秋,荷花和桂花的相繼盛開,這是桂湖最為繁忙的時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立秋前後,桂花香味已經在桂湖若隱若現。跟隨香味尋覓,黃白色的花,確實點綴在枝頭。


這才八月初,怎麼著也得九十月才是屬於桂花的季節。撐傘遮陽,並排前進的太婆,按理說,她們吃過的鹽巴比我吃過的米飯還多,也對此表示足夠的驚喜,議論不斷。



像是桂湖的常客,城牆之外,沿著樹蔭走過的成都大爺門兒清,「老桂湖裡面的桂花還要開得早,也更多。不過,門票20一張」。


始建於隋唐時期,明朝正德初年,才形成保留至今、磚石城牆的總體風貌。這座據說是成都平原保存最完好的古城牆,構成新桂湖和老桂湖的分界線。



新桂湖在城牆外;老桂在城牆裡。新桂湖有更為開闊的水域,觀光免費,沿湖茶樓眾多;老桂湖較小,亭台樓閣,烏桕、樟樹蒼蒼,更充滿人文氣息,憑票進入。


畢竟老桂湖是明代三才子之首楊慎的故居,古蹟更多,類似於今日浣花溪邊杜甫的草堂。新桂湖只是老桂湖的外延,沾了個光。




桂花的開放,只是碰巧。這個季節動身前往桂湖,目的大多只有一個,看荷花。但又不是單純的看荷花,更多是看一種荷花和建築、和園林相得益彰的精緻


尤其老桂湖,它確實是成都平原難得一見的有靈氣的荷塘,湖中的荷花也有滔天的氣勢。


並無風,但荷葉的高低和疏密各不相同,從近到遠,依舊有起伏的動態之美。



當站在升庵祠之前的空地,柳樹成為珠簾式的幕布,使得烈日當頭之下,桂湖也能夠讓人產生江南煙雨朦朧的錯覺。


湖中橫亘的柳堤,更是在遮和擋,明和暗,虛和實,抑和揚之間,令老桂湖景色的層次更加豐富,產生「園中有園,景中有景,步移景異」的奇妙觀感。


這樣的桂湖,找得著古典園林設計中「借景」和「對景」的影子。從亭台樓閣的窗柩望出,規範限制之中,滿眼依舊是荷葉的碧綠和花朵的柔美。



所有人當然都被擠滿湖面的荷花和堤岸垂柳的細綠所吸引和震撼。以至於入口處超過500歲的紫藤,如果不看說明,它的江湖地位會被忽視。


它主幹直徑和覆蓋面積比蘇州拙政園和江陰中山公園的紫藤大許多,是傳說中的「中國滕王」。




老桂湖算不得大,走馬觀花,半小時就可走完一圈。除了湖景,園子中文人題字的石碑不少,百年建築古樸,擁有歇山式的屋頂,川西常見的茂林修竹彎垂其上。



老桂湖建築的名字也考究,叫做地台子,沉霞榭,枕碧亭,綠漪亭,杭秋……香味怎麼聆聽,但確實在桂湖有這麼一座聆香閣,詩情畫意又多了幾分。難怪《紅樓夢》會在桂湖取景。



現在這些建築的屬性,大多都和紀念楊慎有關,時不時有些展覽陳設,傳遞他作為一個良臣,敢於諫言的精神。但這個季節其實不太適合呆在任何一個桂湖的室內。


我去的那天,濕度之大,剛進入便足以汗流浹背。這樣的濕度,會讓人擔心,是否利於裡面文物的保護。


不得不承認的是,現在的老桂湖還是比以往好太多。尤其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它允許包括普通市民在內的更為普遍的人進入觀光,一步步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要知道,在1935年7月,當26歲的范長江以《大公報》特約通訊員的名義,即將開始他醞釀以久的西部考察採訪活動。在出發前,他先去新都的桂湖看了看。


除了桂湖濃蔭蓋道、曲港含情的景致,范長江還看到國民黨的軍人——


他們乾脆帶上姨太太,在自己建造的別墅,或占據一定的公共場所,大「消」其「夏」。月明之夜,他們是「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女人的嬉笑聲,老爺的呵叱聲,與夫役們的急步聲相應和。



不再只是成都中上層人士心中很有名的消夏避暑聖地,不再被私人圈地,變化的還有通往桂湖的道路。


80多年前,沿著川北大路的起點,范長江坐著黃包車,從成都到新都,在還算像公路的路上顛簸。不到20公里的路途,當時因戰事的緣故,沿線碉堡林立,雄踞山頭。


而今,坐地鐵三號線,一路向北,就可以方便舒適地到達桂湖。以荷塘荷花為背景,落座仿古的茶樓,視野通透,荷香茶香混為一體。圍著新桂湖喝茶閒談閒逛,是成都人日常的一天。




這也是為什麼我覺得包括新舊在內的桂湖,和西湖有點像。原因不僅僅在於他們都有荷葉碧連天,都有石橋連接起各建築平台,都足夠開闊。


當在桂湖邊偶遇抗日烈士王銘章和文學家艾蕪的墓地,又令人想起西湖邊散落的蘇小小墓、秋瑾墓、章太炎墓。



文氣、底蘊和景致之外,更重要的,還是桂湖和西湖一樣,尤其新桂湖,是完全開放性的,真正願意融入到人的日常生活。去過一次,始終還想再去一次,能夠隨時去。等秋更濃,除了桂花令人期待,一整個湖面的殘荷應該也很舒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