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六十五:中國基督教「兩次教難」

麟劍的人類史 發佈 2020-08-09T08:58:21+00:00

1659-1670 年,清朝曾發生一場借曆法問題打擊陷害天主教傳教士的事件,是為中國基督教史上的第二次教難,是相對於明末的南京教難而言的。


基督教之六十五:中國基督教「兩次教難」


  


1659-1670 年,清朝曾發生一場借曆法問題打擊陷害天主教傳教士的事件,是為中國基督教史上的第二次教難,是相對於明末的南京教難而言的。


  范禮安、利瑪竇、湯若望的傳教路線,在來華傳教士中,以及在耶穌會,羅馬教廷內部,也並非一致贊同。中國內部也不是都支持在一定範圍內有條件地接納天主教。雙方都有偏離天主教與中國傳統意識形態對話的關節點的因素,因而就有發生衝突的可能性。


  利瑪竇等開始採用借佛以傳教的策略,後又改為聯儒排佛、道的方法,引起佛教的不滿。始於1616年,至1621年平息的南京教難,發起人和組織者是明南京禮部侍郎沈榷,禮部尚書及東閣大學士方從哲,二人背後有大太監魏忠賢的支持。這些人的動機據說與佛教的慫恿有關。


  對天主教的責難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正統意識形態;二是法律;三是政治。沈榷等認為天主教欲掃滅中國聖賢傳統,勸人信奉天主教,不祭祖宗,是教唆人不孝不忠;天主教宗教儀式中塗聖油、灑聖水、男女聚於一堂等,是傷風敗俗,攪亂綱紀,念咒語,尚巫術,違背正統儒家觀念,也為大明法律所不容;天主教修曆法,以西洋歷代中歷,破壞了自堯舜以來的傳統曆法,又直接觸犯了"禁私家告天" 的明律。所有這些,都是無視大明皇帝的絕對權威,蠱惑民眾,圖謀不軌。沈榷三次上疏皇帝,請求禁教。前兩次,萬曆皇帝未予理會。方從哲便暗示沈榷先斬後奏。於是,沈榷派兵逮捕了南京的天主教傳教士,嚴刑拷問,之後解往澳門;南京西式教堂全部拆毀,天主教聖像及經書被焚;將中國的天主教徒治罪,罰作苦役。1616年底,明政府終於發布焚教令。


  清順治朝,由於皇帝的特別寵愛,天主教似沒有遇到什麼麻煩,傳教事業也有很大發展。即便如此,排擠天主教的勢力也依然存在。到康熙初年,楊光先等便又借曆法問題掀起了反天主教的高潮。


  利瑪竇、湯若望等人參與修歷工作,很有成就。《崇禎曆書》被命名為《時憲歷》後,全國實行,湯若望又被委以要職,此事引起固守正統曆法的人不滿。曆法本屬學術之爭,可楊光先卻將其拉入政治範疇。


  首先,楊光先以宋明理學的宇宙觀批判天主教的創世說。他認為,第一,天不是由什麼具體材料製造而成,只是陰陽二氣的一種存在形態。" 夫天二氣所摶撰而成,非有所而成也。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時行而物生,二氣之良能也。" 第二,他認為天之上並沒有造天的造物主。" 天設為天主之所造,則天亦塊然無知之物矣,焉能生萬有哉。天主雖神,實二氣中之一氣,以二氣中之一氣,而能造萬有之二氣,於理通乎。" 第三,既然天不是造物主所造,它就不應有起始點。他說,儒者講" 無極生太極,言理而不言事。""若以事言之,則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論則涉於誕矣。" " 而所謂無始者,無其始也。有無始者則必有先無始者之無無始,有先無始者之無無始,則必有生無無始者之無無始。溯而上之,遏有窮極,而無始亦不得名天主矣。誤以無始為天主,則天主屬無,而不得有。" 第四,他認為,天實際上只是一" 理" ,並非僅為有形之物,所以也就不存在有形的天的主宰者。" 夫天,萬事萬物萬理之大宗也,理立而氣具焉,氣具而數生焉,數生而象形焉。天為有形之理,理為無形之天,形極而理見,此天之所以即理也。天函萬事萬物,故推原太極者,惟言理焉。" 楊光先還從蓋天說的立場出發反對地圓說。他說,如果世界各地都處在一個大圓球上,則此面上的人與彼面的人腳心相對,彼方人就是頭下腳上的倒立著了,這是個常識,因此,說地為一大圓球,不覺令人噴飯滿案。


  至此,楊光先對天主教的批判,仍有學術責難的色彩。然而其真正目的卻不在學術之爭。他將天主教士的宗教活動說成是妖言惑眾,另有陰謀,一下子將學術之爭扯到了政治性的問題。他說,湯若望等" 借曆法以藏身金門,窺視朝廷機密,若非內勾外連,謀為不軌,何故布黨立天主堂於京省要害之地,傳妖書以惑天下之人。" 教士們推行西洋曆法,實是將關係國家興亡的修歷大事交與西洋人。如此一來,傳教士們傳教活動的全部目的便為預謀顛覆大清帝國了。


  楊光先的禁教主張,在順治朝並沒有被朝廷採納。到康熙帝初即位時,鰲拜擅權,楊光先又上書要求翦除天主教,廢除西洋曆法,並且也不再講什麼學術理由,完全由盲目排外情緒所驅使了。按楊光先自己的說法,是" 寧可使中夏無好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1664 年,湯若望、南懷仁等傳教士被捕。次年,禮刑二部決定將湯若望肢解處死,臨行刑時,忽地動山搖,發生大地震,此後皇宮發生連續13天的一場大火,會同定案的官員們認為這是上天示警,釋放了一批傳教士以求免災,但對湯若望仍維持死刑。這時,太皇太后出面干預,傳諭說:" 湯若望向為先帝(指順治帝)所信任,禮待極隆,爾等欲置之死地,毋乃太過!" 湯若望因此保住了性命,幾位中國教徒處斬,另有一些信天主教的中國官員被革職。楊光先被任命為飲天監監政。


  京城開了頭,各地方爭相效仿,全國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反天主教熱。各省查封教堂,焚毀經像,將各地西方傳教士押解北京,除南懷仁(字敦白,比利時人,1659年來華,先在陝西傳教,1660年奉召進京,參加湯若望等入修歷工作,授飲天監監副)等四人留京外,其餘遣送廣州,不准出城,不准再傳教。


  1668年,康熙帝親政。這位皇帝很有見識,也有原則性。此時距請入關不遠,內地及邊遠地區仍有反抗勢力。為穩定局面,緩和矛盾,清政府在意識形態上採取兼容並蓄的方針。康熙帝由此立場出發,正確處理了此次曆法糾紛。他說:"曆法關係國家要務,爾等勿懷夙仇,各執已見,以已為是,以人為非。務當平心考慮誰是誰非,是者從之,非者改之,以成至善之法。" 他讓南懷仁和楊光先當著眾大臣的面,實地測量日影和星象,以比較中西曆法。此可謂以理服人,讓事實說話,揭了楊光先虛妄無知的底兒。南懷仁的測量準確無誤,楊光先卻不知如何下手。然而,楊光先並未死心,又上書皇上,危言聳聽,說:" 中國乃堯舜之歷,安有去堯舜之聖君而採用天主教歷。且中國以百刻推算,西曆以九十六刻推算,若用西洋曆法,必然短促國祚,不利子孫。" 此言一出,不但未嚇倒康熙帝,反被斥為妄言,隨即以誣陷罪名將楊光先革職,遣回原籍安徽。


湯若望已於1665年去世,遂命南懷仁接替他任欽天監監正。恢復湯若望制定的西洋曆法,發還宣武門內天主教堂,為湯若望平反,康熙帝還為他寫了祭文,讚譽他" 鞠躬盡瘁,臣子之功勞,卹死報勤,國家之盛典。" 還其" 天微教師" 稱號(即順治帝賜" 天玄教師" ,因諱" 玄" 字,改為" 微")。原遣往廣州的天主教士准予返回原所在教堂。曆法案風波至此結束。


  經過這次劫難,於以後康熙帝在位的50年間,天主教基本上再沒有遇到清政府方面的壓制,傳教事業又有較大發展,據統計,到18世紀初,全國13行省共有傳教士117 人,傳教士住所114 處,大小教堂250 處,教徒達30萬人。


  康熙帝對天主教的態度是明確一貫的。他認為,天主教教義與中國禮教大致相符,政府既容得喇嘛教、佛教、回教,也無禁絕基督教的理由。他們很器重有豐富實務技術知識的天主教傳教士,與他們私交甚深。不少傳教士經常出入宮中。法國傳教士洪若翰、劉應曾用奎寧治癒康熙帝的瘧疾;外科醫生羅德先修士為康熙帝治癒心悸症和上唇症;白晉(法國人,1687年來華)在宮中設有化學實驗室,他還將一部法國外科專家的著作《根據血脈循環及最新發明編寫的人體解剖學》譯成滿文,並附有滿文說明的插圖,康熙帝交御醫參考(但禁止印刷至宮外)。南懷仁也經常被康熙帝召見,為皇帝講解數學和天文學。自1670年被任為欽天監監正後,南懷仁又連續加任太常寺卿、通政使司通政使、工部右侍郎。南懷仁、張誠(法國人,1668年來華)、徐日升(葡萄牙人,1672年來華)在平定三藩之亂和訂立中俄尼布楚條約時曾有功於清廷,對此,康熙帝念念不忘。  


1691年,當又發生浙江地方當局迫害天主教事件時,徐日升、張誠曾見皇上,請求皇上出面干預。康熙帝命禮部議奏,結果令其不滿,命再議,國舅佟國綱深解皇帝心意,擬一議決結果:" 臣等會議,查得西洋人仰慕聖化,由數萬里航海而來,現今治理曆法。用兵之際,力進軍器火炮。差往俄羅斯,誠心效力,克成其事,勞績甚多。各省居住之西洋人,並無為惡亂行之處,又並非左道惑眾,異端生事。喇嘛僧等寺廟,尚容人燒香行走,西洋人並無違法之事,反行禁止,實屬不宜。相應將各處天主堂俱照舊存留,凡進香供奉之人,仍許照常行走,不必禁止,臣等未擅使,謹具題請旨。" 康熙帝對此很滿意,批示" 依議" ,全國照此執行。這等於為天主教在中國的業績做了一個歷史性的總結。天主教傳教活動也因此獲得了法律上的認可。這是它進中國100 多年以來的第一次。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