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乾貨!展覽季,如何創作、拼接、投稿(一)

張善軍書法 發佈 2020-08-09T10:33:57+00:00

今天是楷書的最後一講,有很多人都在忙著投稿,無論什麼字體,我看大家都有希望,我不知道liangfeng,dongna等寄沒寄出去,其他人到底什麼進度,最好在群里打個招呼。

大家晚上好!今天是楷書的最後一講,有很多人都在忙著投稿,無論什麼字體,我看大家都有希望,我不知道liangfeng,dongna等寄沒寄出去,其他人到底什麼進度,最好在群里打個招呼。

咱們現在開始,先以語音方式總結一下楷書學習的情況。

今年是以歐陽詢的九成宮為主脈,然後配合了《化度寺碑》的電視講座課件,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有一比較理性的結構知識、結構意識,然後又有相對比較精到的筆法,這是書法一個基本保障,在歐陽詢的基礎上,又為大家推出了顏體、王羲之的《黃庭經》放大本。原計劃講一下《張黑女》的,但是經過我反覆思考,覺得對大家來講,《張黑女》的難度有些大,因為大家在短期一個季度之內,學習這麼多種楷書風格,以目前基礎,還有理解的深度等等各方面,加之筆性的問題,現在還存在著比較大的困難。所以說我就把《張黑女》放棄了,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今後有機會的話再為大家講,還有像《崔敬邕》、《元略》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值得學習的。

魏碑分為幾大體系,第一是以方筆為主的造像記,如龍門造像,一種雄強彪悍,非常的野逸,它代表了一個馬背上的民族的一個特殊的風格。但是我們現在致力於追求的是什麼呢?是魏晉書風的恬闊散淡,一種文人雅士的超脫風度,所以說與魏碑,從某種角度講,路徑是大相逕庭的,所以說容易對大家產生一種誤導。第二種是就是墓誌,比較接近於魏晉的風範,與魏晉書風的是不背離的,都比較清秀,儒雅,尤其是隋碑,實際上也算是一種承上啟下,因為隋碑,是隋代一個特殊時期的產物,基本上都是以民間書法為主,所以說民間書法的特點,尤其是在刻工方面,有很多比較恣肆天然性情的,多由民間寫手完成的。民間的寫手加上民間的刻手,形成了一個非常天真爛漫的一種楷書風風範,才有了隋碑。嚴格來講,它與唐代的楷書的法度森嚴,精雕細琢,完全是不同的風格。第三種叫做碑碣,北朝打破西晉的成規,大立碑碣,除 《廣武將軍碑》《沮渠安周造像碑》《西嶽華山廟碑》等為隸書外,其餘都是楷書碑,像著名的《張猛龍碑》、《中嶽嵩高靈廟碑》、《吊比干碑》等等。再有就是摩崖書法,大氣霸氣。在這些特質方面,我們既要追求和學習,又要儘量的規避,說起來有些矛盾,因為我們目前學習的深度,還不具備自由變化的能力。用《黃庭經》作為一個發端,進而讓大家對魏晉書風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之後慢慢地再向其他的楷書書體拓展。以目前大家的興感點來看,絕大部分人還是非常傾向於魏晉書法的,這個與當下的展覽風是格格不入的,我很高興,足以說明大家功利心不強,而是更多地是在研究學問,但是話又說回來,前一段,我在抖音當中看了一段小視頻,這位是全國一位書法展的獲獎專業戶,說了一句心裡話,而且是大張旗鼓的講出來。他怎麼怎麼說的呢,就是學習書法,唯一的出路就是參展參賽,否則的話,就很難有成績,很難被社會認可,這句話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非常的肯定。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如果說學習書法完全是為了獲獎入選,或者是什麼會員,或者是什麼獎金或者是什麼其他,那麼完全的背離了學習書法的初心,完全與先賢以書法陶冶性情,作為讀書之餘的小道相背離。甚至從文字作用的角度,作為傳承文化的一個載體等方面來講,純為了參展參賽,這句話就是功利心,大錯而特錯。但是為什麼又要肯定一點呢?就是因為在當下,大家拿出來這麼大的熱情,這麼多寶貴的時間,消耗的可以說是生命,包括資金方面的投入,如果在賽事、展覽上有所斬獲,能夠得到各級別的專業機構的認可的話,加入到不同級別的書法家協會,這也說明我們的路沒有走錯,也說明我們寫的具有一定的水準。但是,會員就一定是書法家嗎?未必。

近二三十年,中國的書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可以說是雨後春筍般的崛起起來,從某種角度講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專業的,民間的機構,畫院、書院鋪天蓋地,愛好者也是空前的,幾乎各層面的人士都在努力的學習書法,或叫做「愛好」書法, 好像任何一個人,只要說自己不喜歡書法,不喜歡國畫,不喜歡文學,就沒文化,被別人恥笑,就好像不入流一樣的感覺,但是,真正對文學有研究的,真正對傳統書畫有一定鑑賞能力的人卻寥寥無幾,只能說是大眾人云亦云的潮流,實際上咱們群裡頭也同樣如此,別看大家學了這麼長時間,真正能說出書法的子丑寅卯,能按照書法發展的脈絡,能說出一些知識點,一些認識,品鑑一件作品的優劣的,我覺得也並不多。那麼社會上更多的人,壓根就沒有參與學習的這種熱情,寧可在家用水寫布附庸風雅。擺在我面前需要提升的方方面面,實在是太多了。

為什麼我一直跟大家講書法是小道,自古以來壓根就沒有專業的專職的所謂書法家。如果說我去出席一些活動,我特別牴觸的就是被介紹為「著名書法家」,為什麼呢?第一,我覺得我對不起「書法家」這三個字,因為我充其量就是一個發燒友、愛好者而已。再一個就是我受到很多老前輩的影響,老先生們一直認為書法書畫為小道,寫字是茶餘飯後或者是工作、讀書的抄寫工作,或者是表述,或者是傳遞自己的內心,或者是宣洩才情的方式。文人有一些情感、言論,無論是喜怒哀樂,必然是通過文字的形式來傳遞出來的,包括一些傳世的代表作,比如說像蘭亭序,比如說像祭侄稿等等,諸如此類,以文字為載體。

現在倒好,像我的微信朋友圈,如果說用雙引號把書法家三個字勾一下的話,我的微信好友3000多人,至少得有1000多是「書法家」,至少有500是各級別的會員。也就是說占了50%都是跟書法有關聯的,但是真正能讓我發自內心地為他的作品點讚的人,連十個都超不過,無非是出於禮貌,一種人情,叫做禮尚往來。我是一個微信方面極度冷淡的人,手機對於我的功能基本上是交流。每天早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翻開手機,就像批閱一樣逐個點讚,就像我春節期間畫的一幅畫兒:醒來認真點讚,內容未必細看。說了這麼多,我覺得大家更多要做的是什麼?是念書。

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需要閱讀的書是大量的,雖然大家的時間都很可貴,現在是在擠時間,但是我相信大家只要是有這種熱愛,擠時間並不困難,關鍵是在於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被動的,我給大家開出書目,但是大家也未必讀,寫字就是這麼個道理。

還回到技法方面,隨著涉獵的越來越多,隨著今後的行書,包括小草,大草,大家可不能總是停留在一種像工筆畫一樣精雕細琢般的描畫,這種非常慢速度,慢韻律的描寫,或者是半畫半寫的書寫狀態了。一定要有書寫的節奏感和情性的表現,所以說一種點掇跳躍,甚至是把行書的東西往楷書裡面去融,去揉,去化,更顯得可貴了,到現在為止,大家書寫的面貌,還說的過去,但是書寫的質量或者說是神采是嚴重不夠的,所以說今後的行書學習,對於楷書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從我個人角度來說,就是包括於行書甚至於草書帶給我的,可以說是非常的多,在我沒有真正把行草書與楷書打通的階段,我的楷書是非常的僵化的。是沒有任何動態可言的,這是我的切身體會,我也想把這種體會傳遞給大家,目的是為了讓大家至少得有一種潛在的意識,就是這些字體都是息息相關的,如果脈絡打通的話,真正就能做到一精百通。

後面我們會學習很多所謂技法,包括連續性的轉筆,這些動作大家必須要熟練掌握我最著急的是什麼呢?就是跟大家見面的機會實在是太少,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比如說安排像去年的師生見面,也只能是一部分人能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儘量儘量多創造一些當面為大家示範的機會。

我特別希望大家得有個意識是什麼,就是書寫是有節奏的,是有情感的,絕對不能過度的描摹,所以為什麼我一再強調讓大家把一些常用字寫熟練,熟練的前提是準確,在準確的基礎之上寫熟練,字帖上每個字都很精彩,但是我們不能太貪多,這麼短的時間,大家學了這麼多的字體已經非常的難得了,但是必須要通過長時間的學習,必須要找到兩種不同風格的字體作為主打方向。這兩種到底是哪兩種,我們儘量選一靜一動。比如說像書譜,然後再選擇一種隸書,或者是選擇一種楷書,基本上就夠了,但是如果說我的能力很強,我的時間也比較允許,那麼你可以再選一種,也就是說一個人就是真草隸篆行五種裡面,你選最多別超過三種。而不是你楷書寫三四種,隸書寫兩三種,然後篆書又學一兩種,最後行書又學個兩三種,草書又三四種,那樣的話,我說句口冷的話,大家把後半輩子全搭上也學不過來,為什麼呢,咱們群裡頭最年輕的都20多了,時間真的不夠用的,所以說,只要是你能把行草啊,篆書,行草隸書或者是楷,各拿出來一個非常精彩的經典的就夠了,但是我為什麼給大家這麼多?目的是為了讓大家融合以及長見識。

魏晉書風是一個非常大的體系,也就是說以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的書法風格可以說是自上而下傳遞了這麼多年,對於後人的影響巨大,各個時期,各個朝代都是圍繞著他們為主脈進行學習的,但是多多少少都受了這個軌跡之下的任何時代的某一些大師的影響,直到到自己手裡又形成了一個新的面貌,但是永遠是圍繞這個主脈,所以說我們學的多了,就能注入到我們的字里,也就是說我們最終都可以形成自己的風格。

打個比方,前一段小周上傳了一張作品的圖片,我說字都高瘦長,為什麼呢,因為多多少少是受了歐體字的一些影響,為什麼我不願不建議小周繼續寫歐體呢?因為歐是瘦高的,而褚是寬扁的,褚字和誰結合呢?褚字特別適合與黃庭經結合,包括良豐也一樣,如果說在歐體字上下工夫太多,那麼,就容易對褚字有一種把扁變成細長的影響。其他人也是如此,寫歐體的人適合什麼呢?就是適合寫集字聖教序,或者說寫書譜,或者是寫魏碑等等,這些風格都比較險,而且雖然歐陽詢、褚遂良都是從王羲之來的,但是他們的取法和他們的藝術追求,方向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說,每個書家都有自己的面貌和審美追求和學習路徑,我們必須要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喜歡的不得了的也未必適合自己。

為什麼我有時玩笑帶批評,就是說大家比較貪心,這我一句口頭語,我學習這麼多是幾個原因造成的,第一是小時候的自選,然後到後來接受了老先生的專業培養。這些老先生都是不同風格面貌的,他們把自己的經驗傳遞給我,所以說我從不同的先生那裡得到不同的開示,形成了有碑有貼,又有自上而下的,也有自下而上的,比較系統的科班學習。有的先生就是從離得比較近的,比如說明清開始給我一些引領,然後再幫我向上梳理本源,這是一種方法,有的先生呢,是直接把最高古的,最樸拙的,最原始的扔給我,不同的先生根據我不同的年齡,不同時期,給予我比較豐滿的知識體系,這是我與大家完全不同的,而且我學的早,七八歲就開始拿毛筆了,大家能做到嗎?

微信畢竟有微信的壁壘,也就是說近距離的,更精細的看不到,而且呢,交流也不會這麼深,也不會這麼透,這是它的弊端,而且大家的根性,或者說基礎,都不是這麼強,絕大部分是沒有任何基礎的,甚至在進來之前還有的沒拿過毛筆,怎麼能讓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就是第一提升,把興趣提升到最高,第二是怎麼最短的時間內能拿到一定的成績,這也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所以我投入了比較大的精力,就是盡力給大家一個比較龐雜的一個體系,就是說讓大家看到的更多,就是可選擇性更大,而不是所有人死抱著一本字帖學習一生。就像一桌營養豐富的美食,每個都嘗一嘗,這樣的話基本上營養均衡,今後我們再看到任何東西,至少不會太迷茫了。

還是回到展覽這個話題。現在已經下起大雨,看樣子今天晚上是回不了家了。對於我們現在很多人來講。不管你參不參展,知道一些是很有好處的,評委愛看什麼?評委愛看大字,這是第一,第二呢,評委接受不了顏柳歐趙,他們更喜歡的是魏碑、隸書,或者是宋人面目的行草書以及清篆,也就是說,如果你老老實實的去寫秦篆,唐楷,基本上你投稿也是白投,剛才我說評委不喜歡顏柳歐趙,尤其是歐和趙,但是為什麼現在上去的有顏柳歐趙褚呢?那是因為都變了,寫得純粹的找不到,只能雜交,與行草書雜交,加上章法和墨色的大膽革新,你寫的不可能特別准,因為大家的功力都不夠。這是一方面,再一個呢,你如果既不准,又寫得很稚嫩,結構松松垮垮,毫無精神和感染力,那麼你肯定上不去,那怎麼辦?你就得想法兒去去融合,讓作品有一種新面貌,比如說你用黃庭經和褚遂良去結合一下,這個是評委比較喜歡看的,也就是讓他知道你是在尋找一種風格,雖然可能比較稚嫩,但是你有藝術追求。這個也是為什麼我給大家拿出這麼多種字體的一個重要原因,最終我們不是的把某一個字體寫好,而是同時選擇兩種以上,然後進行混搭,可能會形成自己的面貌。比如說寫顏體,你可以結合著鍾繇的風格,外觀都比較笨,比較厚,比較圓,你把它們結合好,可能會是一種面貌。再有就是評委喜歡大字。因為展廳大,要求的尺幅大,比如說像張遷碑,你完全可以寫五到七言的大字對聯,然後一種視覺的衝擊力來感動評委,這個是非常省事的方法,但是以自目前大家的字的水準,具備寫大字的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啊,chongzhi如果打造一兩個月,努力於一件作品的話,有可能。我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注意我寫的一件草隸。就是一個字大概將近40公分,這種字徑是比較容易獲獎的,就五個字就可以,不要太多,十幾個字反而吃虧,字越少越好,四五七個字都可以,也就是說今後我們如果投稿的話,要麼你就字比較多,要麼你就字非常的少。(根據語音整理 未完待續)

附學生參展作品效果圖三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