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0到1解決用戶需求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佈 2020-08-09T01:06:07+00:00

編輯導讀: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解決用戶需求,只有弄清楚用戶需求,才能明白產品開發目標。需求的主體是用戶,需求的對象是產品或服務,需求就是用戶想要的能夠解決問題或達到目標的集合,天理即是人慾,產品經理只有弄清楚了人的需要,才能弄清楚產品開發目標。

編輯導讀: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解決用戶需求,只有弄清楚用戶需求,才能明白產品開發目標。如何找到用戶需求並分析需求呢?本文將從五個方面圍繞用戶需求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定義用戶需求

用戶需求是「用戶」與「需求」兩個詞組成的。

需求的主體是用戶,需求的對象是產品或服務,需求就是用戶想要的能夠解決問題或達到目標(想要的慾望等)的集合,天理即是人慾(需求),產品經理只有弄清楚了人的需要,才能弄清楚產品開發目標。

二、找到用戶需求

用戶的需求往往是模糊的。

可能受自身的認知影響,例如快馬理論,古時候小熊想快速從A到B,他提出的需求是想要一匹更快的馬,快馬是用戶的核心需求?並不是,他的需求是怎麼快速從A到B,這時候如果我們只專注研究怎麼讓馬跑的更快能夠研究出來汽車嗎?

自身有這個需求但是不好意思說出來,比如我們生活中想要結交更多的女孩子,但是苦於自己害羞不敢當面去搭訕,這時候他們需要一款軟體去幫助他們去認識更多的女孩子,並能夠幫助他們解決當面搭訕的難題。

產品經理要做的是根據這些模糊的用戶反饋中,挖掘用戶的深層需求,從而提出明確的可落地、可執行的解決方案,最終便有了可行的產品。

1. 不同的用戶需求都不一樣,要先確定自己產品的核心用戶

以產微信的拍一拍和qq的戳一戳為例。

qq的戳一戳用戶在接收消息時的反饋是很強烈的,而微信的拍一拍用戶在接收消息是沒有一個很強烈的反饋。

雖然二者的定位都是滿足用戶的社交趣味性這一需求,但是qq的產品定位是學生黨和低年齡段的用戶居多,他們的社交沒有成年人的複雜,同學間的社交即使被很強的反饋打擾也不會有過多的擔心困擾;而微信不一樣他的他的產品定位以走入社會的成年人用戶居多,身份複雜,不再只是同學間的隨意社交,你會面臨多種身份,領導,客戶,同事,許久未聯繫的朋友等等,這時候需要考慮的比學生時代要多,所以社交工具需要輕量化考慮。

所以我們在定義一款產品的時候首先要確定自己的核心用戶是那些,他們有哪些核心需求,他們的需求存在那些顧慮都是我們產品經理需要好好考量的一個問題。

2. 還原場景,在場景中來分析問題所在

我們還可以通過還原觸發場景來找尋。

在有一定用戶基數支撐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大量數據來尋找。

比如用戶在那個環節急劇減少,用戶的喜好是什麼等,這些都是通過數據了解自身用戶,再從自身用戶出發。同時除了所謂的大數據,還有小數據,通過小數據也可以挖掘出用戶需求。

比如你是一家專注做電單車的產品經理,你通過數據發現,某個地區電單車用戶使用數一直無法增長,你首先根據用戶使用場景設出幾個問題:

  1. 口碑問題(質量問題,車輛損壞有沒有及時維修,電單車的使用舒適度)
  2. 電單車的費用問題(收費合不合理,針對的用戶是否承擔的起這筆費用)
  3. 該地區的用戶用不上電單車(周邊的出行工具是否齊全,校園地區:校區夠不夠大用戶有沒有必要使用)

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常觸發的問題,我們提出一些假設,為後續小心驗證時做好方向,這也是我們產品後續的一個發展方向。

三、如何找到戶需求

以上只是我們從個人角度分析用戶需求的一些方式,但是我們想準確的找到用戶需求還是得靠一些手段來完成的。

1. 獲取用戶需求的獲取方法

  1. 行業調研分析報告:方便,快速、性價比高
  2. 業內專家與資深專業人士:在網際網路圈內,和大牛交流,可以獲得很多有價值的信息。看大牛文章, 通過他們零零散散的文章,微博等內容吸取精華,去除糟粕。參加行業聚會,多認識人,多露臉。
  3. 定性研究—用戶訪談:一對一訪談、焦點小組訪談、電話訪談、街頭狙擊訪談(需求採集表)。
  4. 定量研究—用戶問卷:問卷問題一般為15個左右,包含用戶基礎資料信息(年齡、收入、教育水平、職業等)和主觀性的信息(包括用戶做這項活動的態度、行為等)兩大部分,收集到這些數據後進行分析並得出一定結論。
  5. 日記分析法(慎用):將自己變成目標用戶(行為分析、構建用戶場景)。帶入用戶,注意:無法帶入就不要帶入,例如:女性產品。
  6. 來自運營的數據:頁面跳出率、平均pv=總pv/uv、訂單轉化率、訂單付款率、DAU、DMU等數據。目的:驗證你之前的想法(功能、運營模式、商業模式等);獲取新的需求。

產品經理工作中最常用:1、2、3、6,其實最終要根據自己產品的特性來使用。

2. 產品經理為什麼要獲取用戶需求

目的:做工作要具備目標導向意識,即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最終結果是什麼。對於用戶調研來說,我們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調研找到對工作有指導意義的結論。

在達成這個最終目的的過程中,又大概分為這4個層級(用戶使用場景、該場景下的需求):

  1. 了解目標用戶的使用場景
  2. 了解目標用戶在這個場景下使用產品的過程是怎樣的
  3. 根據1)+2)總結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
  4. 再針對3),提出最合理的解決方案,再進一步驗證

四、驗證需求(分析需求)

前面我們已經從用戶、市場、公司內部(老闆)、自己,獲取了一些需求,現在我們要對需求池裡面提取需求,將用戶需求變為產品需求。

方法:需求評審會。產品經理可在會議上用產品信息圖展示自己初步梳理的產品需求,然後大家在進行討論,初步確定產品的功能。

1. 需求分析的概念與說明

1)概念

用戶需求分析指,在進行產品設計之前。需要對用戶需求進行調查與分析,前面我們已經從用戶、市場、公司內部(老闆)、自己。獲取了一些需求現在我們要對需求池裡面提取需求,將用戶需求變成產品需求。

2)說明

用戶需求是指將用戶需求轉化為可執行的產品需求的過程,他是產品設計,產品疊代的依據,探索問題時需要具備用戶思維。

用戶思維:以用戶為中心去考慮問題是網際網路思維的核心。

需求分析並不局限於用戶需求分析,還包括技術需求分析,運營需求分析。

2. 真需求和偽需求(基於需求的特點)

1)目的:發現本質需求

偽需求不一定是假需求。

  • 可能是當前目前技術無法實現(例如前面的快馬理論:在技術條件不夠的情況下即使想造汽車沒有足夠的條件業造不出來)
  • 極端用戶提出的
  • 不符合產品定位

2)實現OR放棄(本質需求是否這個產品要做)

  • 需求廣度:是你身邊的幾個人需要,還是全部用戶需要
  • 需求頻率:是1年/次、1月/次、1周/次、1天/次
  • 時間節點:第一版本需要上還是其他版本上(版本計劃)
  • 需求痛點:用戶為這個需求能付出多少代價(時間、金錢等)

3)需求優先級KANO模型

  • 必備型需求:用戶都知道,這是核心的基本功能
  • 期盼型需求:用戶想要的,產品之前沒有提供的需求
  • 魅力型需求:用戶沒有這一需求,產品發現並提供
  • 無差異 型需求:能不做就不做可有可無的功能
  • 反向型需求:做了之後損失用戶的需求

在確定這些需求要做以後我們首先是要將需求進行優先級的排序,先做核心功能,再做不重要的子功能。

就算項目發生意外,沒有完成,最少核心功能已完善,可以按時上線,沒完成的可以在第二版本在更新進去。

這樣既不會浪費公司的資源,也不會打亂自己的節奏。

五、總結

問題—需求—功能—產品,這是我們產品經理將產品從0到1必需經歷的一個過程。

要善於發現用戶問題,將問題轉化為需求,再將需求變為功能從而形成產品。

這一過程需要我們產品經理一步一步的來挖掘分析,上述分析是我個人總結的一些挖掘用戶需求的一些見解但願對我們產品經理有一些幫助。

本文由 @PM—鄧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