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消失了?廣東美術館杭春暉新展告訴你

南方plus客戶端 發佈 2020-08-10T18:51:30+00:00

8月9日,由廣東美術館主辦,吳洪亮擔任策展人,王紹強擔任藝術總監的「本之末——杭春暉的藝術實踐」在廣東美術館開展。

8月9日,由廣東美術館主辦,吳洪亮擔任策展人,王紹強擔任藝術總監的「本之末——杭春暉的藝術實踐」在廣東美術館開展。

展覽呈現了藝術家杭春暉的50餘件繪畫及裝置作品,是基於當下對杭春暉近十幾年創作的一次回溯和梳理,作品記錄了藝術家的成長、思考及實踐歷程。

展覽裝置

杭春暉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是年輕一代的工筆畫家中非常「出挑」的一位。

策展人吳洪亮認為,杭春暉作為21世紀中國新一代藝術家群體里的非典型人物,其創作的發展軌跡頗有意味。水墨、雕塑、設計、美術學作為他創作的底色,使其成為一個思維縝密而又大膽踐行的藝術家。

展廳本身也是作品

展覽一共有4個展廳,分別對應藝術家創作的四個不同主題:繪畫、空間、劇場、時間。

其中「繪畫」一廳收集了杭春暉自2007年開始創作的工筆作品。這些融合了中西繪畫風格、弱化線條、「實中務虛」的作品,也是大部分人對杭春暉創作風格的認識。

生若如初見 紙本設色49x38cm 2007年

「工筆繪畫是我藝術創作的起點,卻不是我的終點,我更感興趣在傳統的語言中去尋找繪畫觀念的新可能。」 杭春暉告訴小南。而在這個階段,也可以看到杭春暉試圖「打破」繪畫定義的嘗試。

《王的加冕》142x88cm.紙本設色+玻璃鋼浮雕 2015年

《王的加冕》中桌子的紋路非常逼真,桌布褶皺細膩而流暢——這樣的效果是由畫布表面一層淺淺的浮雕營造出來的,這種逼真正是倚靠真實光線形成的質感。也因此,這件作品跟平面繪畫相比,更有時間性、空間性、媒介性,也就是「物」的屬性。

造型與時間 2020-3 56.5x66cm 綜合材料 2020年

在杭春暉之後的創作中,繪畫的敘事性得到了進一步消解,繪畫作品和物品之間的邊界也更加模糊。就如這件《造型與時間》,其中已經很難看到「繪畫」的痕跡了。

杭春暉告訴小南,《造型與時間》中的線條其實是層層樹脂疊加過程中出現的。創作時,每疊一層樹脂就貼一張彩紙,多層起伏之後,再用刀45度一切而成——所以,在切下去之前,誰也不知道作品最終會成為什麼樣子。

「我要取消繪畫的動作,」杭春暉朝空中一揮,「但是保留繪畫的形式。」

與作品對話

杭春暉告訴小南,展覽名稱「本之末」並非是對本與末問題的概念性解讀,而是關注藝術家在兩者之間遊走與脫韁前行的內在邏輯。

本次展覽藝術總監、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認為,作為一種創作語言,杭春暉的藝術實踐具有明晰的自覺性、系統性、序列性,每個階段、每個系列的作品都如其實踐體系里的坐標點,體現其漸次推進的存在意義。

透明色-You Sure 紙本設色 150x240cm 2018年

在逐步做減法的過程中,近年來他的系列作品《被形式遮蔽的信息系列》《黑珍珠系列》《透明色系列》等,則通過二維繪畫與三維雕塑的融合,構建一種難以定義的「似是而非」的視覺邏輯。

當然除了文中提及的作品外,本次展覽仍有諸多好看的作品和大膽裝置等待親臨現場一探究竟。想去看展的朋友們,展覽Tips小南已經準備好了,請查收——

本之末——杭春暉的藝術實踐

展期: 8月9日-23日

展廳:廣東美術館(廣州市越秀區二沙島煙雨路38號)5、6、8、9號廳

【記者】楊逸 實習生 孫羽嘉

【通訊員】劉丹妮

【作者】 楊逸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