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為你畫了一個健身圈,15分鐘內可達

南方plus客戶端 發佈 2020-08-11T16:39:07+00:00

天剛蒙蒙亮,陳俊升換好衣服,套上游泳圈,縱身一躍跳入江中,迅速向對岸游去。惠州市副市長李俊玲介紹,近年來,惠州全民健身事業蓬勃發展,健身條件、活動開展、社團建設、鍛鍊人口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人均公共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8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口比例達到45%,城鄉居民體質達標率達到93.4%,各項指標居全省前列,城鄉群眾的身體素質、健康水平普遍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普遍提升。

天剛蒙蒙亮,陳俊升換好衣服,套上游泳圈,縱身一躍跳入江中,迅速向對岸游去。這是他每天雷打不動的早泳習慣,無論春夏秋冬,已堅持了13個年頭。

在惠州,像陳俊升一樣經常運動健身的還有近220萬人。從大型體育場館到小區里的健身小徑,從城市體育公園到鄉村文體廣場,市民就近健身已成常態,惠州城鄉15分鐘健身圈格局全面形成,「運動之城」雛形初現。

惠州市副市長李俊玲介紹,近年來,惠州全民健身事業蓬勃發展,健身條件、活動開展、社團建設、鍛鍊人口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人均公共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8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口比例達到45%,城鄉居民體質達標率達到93.4%,各項指標居全省前列,城鄉群眾的身體素質、健康水平普遍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普遍提升。

體育場地

面積近1300萬平方米,人均2.68平方米

在龍門縣偏遠的村莊——藍田瑤族鄉上東村,村裡新建的7個文體廣場每到傍晚就開始熱鬧起來,村裡的婦女相約跳起廣場舞,小伙子在籃球場上揮汗淋漓,老人和孩子使用健身器材舒展筋骨。尤其疫情暴發以來,村民的健康意識被喚醒,越來越多人走出家門參與全民健身。

「長期以來,上東村作為省級貧困村,經濟發展滯後,公共基礎設施嚴重缺乏,村民沒有休閒娛樂的地方。」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上東村第一書記劉艷軍介紹,這幾年,村裡陸續新建了7個文體廣場,村民走出家門20米就有一個文體廣場。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還為這7個文體廣場配建了籃球場、羽毛球場、健身器材等體育設施,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運動健身,上東村全民健身的氛圍越來越濃了。

曾經,像上東村這樣的偏遠鄉村,健身場地和體育設施是短板。惠州去年投入200餘萬元採購1022件體育器材,配送到全市144個社區和行政村。今年惠州還將繼續做好採購工作,重點配送鄉鎮、鄉村,預計10月前後陸續配發到位。

就近便捷的體育場地設施是實現體育惠民、推進全面健身的基礎。近年來,惠州建立起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層次多樣、高效便捷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網絡,持續加強大型體育場館、體育公園、社區文體廣場、城市綠道、健身步道等各類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據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統計,惠州建有體育場地12023個(其中體育公園約160個,足球場約415片),體育場地面積為1296.2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00.87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68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口比例達到45%,城鄉居民體質達標率達到93.4%,走在全省前列。

為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今年惠州將繼續推進體育設施器材進鄉村、進公園、進社區,建設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新改建13個社區體育公園、22片社會足球場,不斷完善體育場地設施網絡。

場館惠民

每年免費服務群眾超200萬人次

晚上9時的江北體育公園依舊燈火通明,撲面而來的是一股運動氣息。在新改建的籃球場上,陳肖勇和朋友們下班之餘來這裡馳騁騰躍,揮灑汗水,享受運動帶來的活力與快樂。

今年上半年,包括江北體育公園在內的惠州中心區5個公園完成升級改造,新改建網球場、籃球場、足球場、桌球場等22個體育設施,均配有照明設施,且免費對外開放。無論白天夜間,這些公園都是市民健身、休閒的好去處。

為發動更多市民走進體育場館、參與到全民健身的隊伍中來,惠州市高度重視公共體育場館開放利用工作,加大財政補貼投入,保障全市公共體育場館實行免費低收費開放。

目前,市直的惠州江北體育館、惠州奧林匹克體育場,除個別場館外,全年上午的8:30-12:00免費對外開放。各縣區的場館每周對外免費開放時間不少於14個小時。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全民健身日等重要節假日,市縣區體育場館還相應增加免費時段。據統計,每年到惠州公共體育場館享受免費開放服務的市民群眾超過200萬人次。

8月8日全民健身日當天,惠州全市公共體育場館免費開放。市民李先生提前通過電話預約到惠州奧林匹克體育場的網球場。經過體溫檢測、健康碼核驗、實名登記等防疫措施後,他和三個朋友在場上奮力揮拍,切磋技術,過了一把網球癮。

記者了解到,惠州正在開發體育場所線上預約平台,今後市民有望通過網絡實現「一鍵式」預約。

除免費開放外,惠州還充分利用體育場館的場地資源,積極組織、承辦各類大型文體賽事,先後承辦了亞洲七人制橄欖球賽、中冠聯賽、CBSA中國職業斯諾克巡迴賽、廣東省足球聯賽、廣東旅遊文化節暨第十屆(惠州)東坡文化節等一系列文體賽事活動,有效發揮體育場館使用效能,服務惠州文旅體事業發展。

賽事活動

每年舉辦百場全民健身活動

「嗶嗶嗶……」8月8日上午,當鳴笛聲響起,慶祝全國第十二個全民健身日活動暨惠州市線上全民健身運動會正式啟動,惠州各健身團隊、各協會代表分頭參加徒步、登山、騎行等活動,積極掃碼參與惠州市線上全民健身運動會。

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鍾亮介紹,為鞏固疫情防控成果,保障群眾健身安全,惠州推遲舉辦第六屆市運會,啟動2020年「惠州市線上全民健身運動會」,為廣大市民搭建一個突破時空限制的全民健身「雲舞台」。

該運動會分運動步數打卡類、每日運動打卡類、趣味運動類三大板塊,包含20餘個比賽項目,將持續到年底,市民可通過線下運動、線上打卡、視頻上傳、隔空對弈等多種方式參與,在雲端與各路運動達人一較高下,還可以用積分兌換獎品。

這是惠州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惠州充分發揮市、縣(區)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力量,推動各類群體參與體育活動。以市運會為引領,圍繞全民健身日、體育節、元旦、春節等重要節點,組織開展百場豐富多彩、小型多樣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動,實現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比賽。

目前,惠州已形成一批全民健身品牌活動項目,如全市範圍的鄉村籃球賽,惠東的巽寮灣馬拉松,龍門的校園足球,博羅的「羅浮山」登山賽、惠城區的龍舟賽,惠陽的廣場健身舞蹈等,這些獨具特色的體育活動每年都吸引大量群眾參與。

惠州已連續舉辦6年的鄉村籃球賽,每年吸引近50個鄉鎮、約400個行政村、超5000名村民運動員、約20萬觀眾參與其中,成為活躍鄉村文化氛圍、增強村民凝聚力的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也為全市營造了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圍。

李俊玲表示,當前,惠州正在全力打造國內一流城市,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的生活品質。接下來惠州將繼續構建適度超前的全民健身體系作為打造一流生活品質的重要內容,加強科學健身指導,大力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和賽事,讓更多人參與全民健身,提高身體素質,享受體育運動的快樂。

■對話

惠州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

為一流城市建設打造一流生活品質

受疫情影響,惠州線下體育賽事在7月下旬終於迎來復工。半年時間裡,惠州如何創新形式舉辦體育賽事活動、延續全民健身熱潮?接下來惠州又將如何擦亮「體育惠民」品牌、推進文旅體深度融合發展?南方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惠州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

南方日報:線下體育活動「停擺」半年,惠州如何打破傳統思維、創新形式舉辦全民健身賽事活動?

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惠州根據疫情發展形勢,暫停或推遲舉辦50餘場線下體育活動,同時突破傳統模式,將體育活動主陣地轉移到線上,舉辦了系列線上體育活動,倡導群眾打破時空局限選擇健康生活方式,堅持居家鍛鍊、提升自身免疫力,線上學習體育技能,掀起一股全民參與的「雲健身」熱潮,助力「活力惠州」建設。

惠州各體育社會組織也積極行動,通過網絡平台發動群眾參與體育鍛鍊,通過發布體育教學視頻、開展網絡教學等方式,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法。

8月8日,惠州首次開啟以「全民健身,在雲端綻放」為主題的2020年惠州市線上全民健身運動會,將通過線下運動、線上參與的形式打造一場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線上體育盛會。

南方日報:惠州如何繼續擦亮「體育惠民」品牌?

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一流城市必須擁有一流的生活品質。這要求惠州必須大力實施體育惠民工程,完善體育設施,合理布點布局,增強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惠州將繼續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擦亮「體育惠民」品牌:一是繼續推進體育設施器材進鄉村、進社區、進公園,今年將改造和新建13個社區體育公園、22片社會足球場,建設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不斷完善城鄉十五分鐘健身圈。二是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與教育部門溝通進一步推動學校體育場地開放,為市民健身開闢更多場地。三是舉辦一系列體育免費培訓、體育推廣等體育惠民活動,如太極拳活動月、網球活動周、廣場舞活動月、健身球進社區、中小學生體育夏令營活動等。

南方日報:接下來,惠州如何繼續推進「文化旅遊體育」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

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惠州要積極挖掘文旅體消費內需潛力,把滿足國內文旅體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升文旅體產業競爭力,煥發千年古城文化活力,打響「惠州灣」文旅體品牌,推動文旅體深度融合、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助推國內一流城市建設。

將舉辦廣東省青少年男子籃球錦標賽、惠州灣馬拉松、電競聯賽、羅浮山-南崑山60公里旅遊公路徒步活動等上百場的文旅體活動賽事,為群眾打造一道道文旅體大餐,帶動惠州休閒旅遊、文化娛樂及商務消費有序增長,激發消費潛力,帶動文旅體經濟快速復甦並持續增長。

打造文旅體行業集聚產業帶、重點文旅融合大項目、文創產業園區、文旅知名品牌和一系列惠州文創手信。統籌山海資源,引導推動創意產品、非遺項目、體育賽事等文化資源進景區,積極發展山地戶外、水上運動等體育旅遊新產品,培育一批文旅體新業態新產品。

【記者】糜朝霞

【攝影】王昌輝

【作者】 糜朝霞;王昌輝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