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中國乳企騰飛路,領略中國乳業新風采

奶粉圈 發佈 2020-08-12T11:14:54+00:00

之前奶粉智庫講過,世界上最好的牧場集中於南北緯40-50°區間的溫帶草原,而內蒙古正好地處北緯45°,擁有13億畝天然草原,3000萬畝人工草地,是中國最優質的奶源產地之一。

周末去表弟家,家中有一歲寶寶的他突然問我:「中國的牛奶是不是要少喝?網上說我們的國標低得很。」他這麼一問讓我十分詫異,我瞅了眼放在角落的牛奶盒,心中有了一個大概。平時從不關心生活瑣事的他這一次居然主動問我,可見網絡輿論的力量多麼具有殺傷力。正好月初參加了伊利「品質鑑定官」的活動,我特別希望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能把中國奶業的真實樣子展現給大家。

此次探尋之路目的地是內蒙古。眾所周知,奶源是品質的基礎,全球公認的黃金奶源地雖然不是特別多,但必須得有內蒙古。之前奶粉智庫講過,世界上最好的牧場集中於南北緯40-50°區間的溫帶草原,而內蒙古正好地處北緯45°,擁有13億畝天然草原,3000萬畝人工草地,是中國最優質的奶源產地之一。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歷史悠久的畜牧傳統,內蒙古誕生了像伊利集團這樣的中國大型乳企。


從挑選到飼養,優中取優只為優質鮮奶


《中國奶業年鑑》顯示,2010年,我國養殖1-4頭的奶牛養殖戶比例為26.42%,20頭以下的養殖戶比例為53.51%,100頭以上的養殖戶僅為30.6%。因此,有一些消費者對中國奶業的刻板印象也許還停留在10年前的家庭式散養、人工擠奶的落後式經營階段。


其實不然,在國家政策扶持、中國乳企砥礪奮進的作用下,今天的中國奶業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步入了規模化、智能化發展的新時代。筆者在參觀了伊利集團·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後,對中國奶業的蓬勃發展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和體會。在這裡伊利的規模化、智慧化養殖就是中國奶業的一個縮影,讓作為「品質鑑定官」的我們看到了中國奶業從弱到強,從落後到先進的跨越式發展。

為了一杯健康好奶,伊利在2008年打造的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已經全面推行智慧化管理,能實現奶牛養殖及牧場管理各環節信息可查詢,來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蹤,並且這座智慧牧場從牧場選址、飼養環境、飼草種植、奶牛飼養、健康管理、擠奶貯存、原奶運輸、原奶檢測等8個環節都進行了嚴苛的把控,以此來保障原奶品質。


以奶牛飼養為例,我們參觀的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養殖了7000多頭奶牛,屬於大規模集約化牧場。據基地負責人趙國梁廠長介紹,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伊利牧場都是規模牧場,都有遠程智慧管理系統,從奶牛的擠奶、起居、飲食、健康等方方面面面都能進行智慧管理。同時,為了保障原奶品質和確保原奶的持續供應,牧場會根據各地氣候差異為各牧場匹配適應性最好的優質良種奶牛進行飼養,一頭牛一天的生活費高達70元,並且一天只需要早、中、晚擠奶3次,工作3個小時。一年中還有長達兩個月的休假時間。

大家到園區正好趕上早上十點多的奶牛擠奶時間,一頭頭牛非常有秩序的在轉盤式擠奶設備上上下下,儼然一群訓練有素的「紳士牛」。廠長分享道:「瑞典利拉伐公司供應的轉盤式擠奶設備一次能實現60頭牛同時擠奶,每10-12分鐘設備旋轉一圈。奶牛進入轉台時感應門自動識別牛號,能準確記錄每一次的產奶量,泌乳結束後自動脫杯,原奶從擠出來的那一刻就直接通過管道通往運輸車了。」確實,在現場我也只看到一兩個『全副武裝』的工作人員在輔助操作,全過程中大家都接觸不到一滴原奶。


看著在擠奶過程中怡然自得的奶牛,我不禁產生了疑問,如果奶牛生病了可怎麼辦?講解員介紹,伊利牧場的奶牛都有獨一無二的耳標,通過掃描耳標就能精準、及時、迅速的了解到奶牛健康狀況,並且為了奶牛能夠健康舒適的生活,還給奶牛配備了音樂廳、浴室、按摩室和乾燥、清潔、鬆軟的臥床。


在牧場了解到,為了讓奶牛得到更好的休息,廠長每天都會親自用自己的膝蓋去跪在奶牛的臥床上去感受奶牛臥床的鬆軟度,他認為膝蓋是人體中最敏感的部位,這樣才能更好感知。在筆者看來,中國奶業的快速發展正是有了這樣一群懷揣工匠精神的中國乳業人在追求卓越品質的道路上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從牧場到餐桌,層層把關只為品質安全

當然,要想保障產品從牧場到餐桌的品質安全,除了擁有優質的奶源,還需要嚴苛的品控。參觀完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我們又來到了伊利集團·奶粉全球樣板工廠——內蒙古金海伊利乳業。工廠於2008年7月正式建成投產,總投資人民幣6億元人民幣,占地面積500畝。生產工藝採用乾濕法複合工藝,日產奶粉160噸,年均產量為6萬噸。


那麼,伊利的奶粉全球樣板工廠到底有哪些優勢呢?講解員詳細介紹了生產能力、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節能環保、質量管控等5大優勢。例如工藝設備,截止到2019年,伊利在檢驗設備投入方面累計達到了7.4億元。在生產工藝方面,工廠採用全自動精準配料、膜過濾冷除菌、五效降膜蒸發、二氧化碳充添、細粉塔頂附聚、卵磷脂噴塗、惰性氣體保護等多項成熟的工藝技術。生產設備分別引進瑞典Tetrapak、丹麥NIRO等國際知名公司,所有生產過程實現全自動化,杜絕人為因素干擾,保證了奶粉的質量安全。

在這裡,我也更加全面的了解了伊利的質量管控「三條線」。在檢測過程中,伊利在國標線的基礎上,提升了50%的標準,制定了企標線;又在企標線的基礎上,提升了20%的標準,制定了內控線。企標線嚴於國標線,內控線嚴於企標線,進一步提升了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管控能力。


另外,在原料質量控制方面,伊利一直執行嚴於國家標準的極為嚴苛的原材料質量控制標準,不僅增加了眾多質量控制指標,而且對每項指標設定了極為嚴格的限量值。以生鮮牛乳質量控制的部分指標為例,伊利比國家標準多增設了5個衛生指標,同時對多項指標根據夏季和冬季作了明確規定,明顯高於國家統一標準要求。

我在工廠了解到一組數據,比如蛋白質,2015年伊利生鮮乳的蛋白質平均含量為3.18,2020年上半年為3.28,歐盟標準為2.9;比如微生物(菌落總數)水平,2015年伊利為4.45萬,2020年上半年為1.77萬,歐盟標準為≤10萬。從2015年至今,在生乳蛋白質、脂肪、菌落總數、體細胞等方面伊利的標準均高於國家標準,並且符合歐盟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蛋白質、脂肪和菌落總數的標準上,中國的生鮮乳國標(GB19301-2010)並不一定比其他主要國家和地區低。例如蛋白質,中國要求≥2.8g/100g,國際法典委員會標準、美國、日本都是無要求;例如脂肪,中國要求≥3.1g/100g,國際法典委員會、美國、日本也是無要求;例如菌落總數,中國要求≤200萬cfu/ml,否則拒收,而國際法典委員會無要求,日本是400萬/ml,歐盟雖然是≤10萬cfu/ml,卻是計算兩個月的幾何平均數,每月至少兩個樣本,並不是拒收標準。


這些數據的背後,讓我們看到了國內乳製品的質量安全在不斷升級和優化,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奶業的自信和底氣,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奶業的未來將更美好。

從突破到創新,精益求精只為中國寶寶

參觀完伊利奶粉全球樣板工廠已是下午兩點多,隨即我們進入了當天的最後一個環節,與伊利集團副總裁趙昕、伊利集團總裁助理雲戰友博士等相關領導進行面對面交談。在現場,通過趙昕、雲博士的相關介紹和展示,讓我從另一個角度感受到了伊利對產品品質的堅守和不懈追求。

歷經多年的默默耕耘,中國奶業厚積薄發,實現了從創新跟隨到創新引領的角色轉變,身後正是有了伊利等乳企的不間斷努力和助力。無論是從規模化牧場和奶源基地的建設、智慧化工廠生產、自主科研創新還是全球化資源整合,以伊利為代表的中國乳企都貢獻了重要的力量。


以自主科研創新為例,從2003年至今,18年來伊利從未停下對母乳營養的探索。在大量母乳營養成分數據的支持下,伊利突破一個又一個的創新瓶頸,獲得了「含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組合的嬰兒配方奶粉及其製備方法」及「母乳核苷酸組成和比例」等五項核心配方專利,並已經將這些專利成功應用到了金領冠系列奶粉中。

另外,經過長期的耕耘,伊利初步實現了覆蓋亞洲、大洋洲、歐洲和美洲的全球資源網絡、全球研髮網絡和全球市場網絡的布局。因此,依託強大的科研能力、雄厚的資源實力,伊利金領冠打造了金領冠珍護、金領冠睿護、金領冠塞納牧、金領冠悠滋小羊等產品組合,實現了品類矩陣的強強布局。


其實,作為深耕奶粉產業的專業垂直媒體,這些年奶粉圈&奶粉智庫參觀了不少國內外乳企的上游產業鏈,最大的感受是中國乳企在飼草種植、奶牛養殖、生產品控、配方科研等環節的智慧化、數字化、現代化管理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我們希望消費者能理性客觀看待中國奶業發展道路上的個別「雜音」,正確認識中國乳製品的產品質量。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此次深入源頭的「品質鑑定官」之行告一段落,但我相信中國奶業將會繼續向著高質量、高標準發展的新征程篤定前行。當然,我們也期待下一次品質鑑定之旅的開始,用眼見為實的態度,做中國奶業品質之路的見證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