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動用1萬枚真炮彈、160噸炸藥,還原真實的淮海戰役

兵說 發佈 2020-08-12T13:23:40+00:00

為了向解放戰爭致敬,導演組一共花了整整6年,真炮彈1萬發、炸彈3500多枚、黃色炸藥160噸,前後出動群演數十萬人,3名親歷戰爭的將軍作為指導,在劇中擔任顧問,才有了最後這部巨作。

作者:熙鵬

作為中國電影史上的大製作——《大決戰》。為了向解放戰爭致敬,導演組一共花了整整6年,真炮彈1萬發、炸彈3500多枚、黃色炸藥160噸,前後出動群演數十萬人,3名親歷戰爭的將軍作為指導,在劇中擔任顧問,才有了最後部巨作。

在歷史上,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里敵我力量最為懸殊的一場戰役。此役,蔣軍共有7個兵團和4個綏靖區整整80萬主力雲集。整場戰役作戰地域也是及其寬廣的,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橫跨了魯蘇豫皖四省。導演組為了拍好整場戰役,花了大量的功夫來描繪淮海戰役的龐大。

說起整部電影里規模最為宏大的鏡頭,莫過於氣勢龐大的黃維兵團進軍了。黃維兵團當時擁有12個軍80萬人,全副美械,是蔣軍在淮海戰役中的絕對主力部隊。為了刻畫當時黃維的不可一世,導演組利用三分鐘鏡頭來刻畫黃維兵團沿隴海線東進的場面。電影中,黃維兵團排成了六路縱隊,每列縱隊之間還夾雜這大量的汽車和裝甲兵部隊,隊伍綿延幾十里,震撼人心。

為了拍攝這個長鏡頭的行軍畫面,來自36軍12師上萬名部隊官兵參與了拍攝,而這支部隊的前身,就是原來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是一支真正參加過淮海戰役的老牌勁旅,這個縱隊原司令員就是擊斃張靈甫的王必成將軍。

如果是一般的群眾演員,根本就無法走出這麼規模宏大,秩序井然的行軍序列。別說一般的群眾演員了,就連歷史上真正的黃維兵團在行軍時候也是亂糟糟的。後來被俘虜的蔣軍軍官回憶,當時黃維兵團經歷了連番激戰,老兵傷亡很大,很多人都是臨時拉上來的壯丁,就連基礎的隊列動作都走不好,更別說進行一場有秩序的長距離步行行軍了。也只有真正的解放軍戰士,才能走出這麼紀律嚴明,軍容肅整的隊列。而《大決戰》的這個行軍畫面,成為了銀幕史上的經典,唯一可以與之相媲美的,也只有蘇聯拍攝的《戰爭與和平》《攻克柏林》等電影。

除了宏大規模的進軍場面之外,如何刻畫具體的戰鬥場面,導演組也是煞費苦心。淮海戰役的重大場面很多,鏖戰碾莊圩,激戰雙堆集,圍殲陳官莊,每場戰役都有許多讓人津津樂道的經常畫面。但是,整個淮海戰役都是發生在廣大的平原之上,沒有多少地理特徵作為標識,很容易拍成千人一面的感覺。導演組在經過仔細考量之後,打算還原歷史上蔣軍的工事,讓每場作戰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碾莊圩戰役里,黃百韜兵團利用安徽北方常見的水濠作為防禦的核心。為了還原這個場景,攝製組們特地買下了兩處即將要拆遷的村莊,並且進行加工,還原了當時碾莊圩的場景。為了進攻水濠,解放大軍架起了人橋,利用戰友們的身體架橋進行突破。這一場面,也在電影中得到了很好的還原。頂著蔣軍的輕武器火力和火焰噴射器,我軍將士成功地將黃百韜兵團全部吃掉,敵酋黃百韜最後身亡。

而雙堆集戰役就遠沒有碾莊圩輕鬆了。被圍困在雙堆集的是全副美械的黃維兵團,他們光汽車就有超過800多輛。為了進行防禦作戰,黃維兵團把大量的汽車堆積起來,作為戰壕工事進行防禦。導演組也找來了大量汽車,重構了歷史上的汽車工事。然而,整個工事構築卻不是一帆風順。當時,正值大雨期間,水位一度差點淹沒了導演組精心構築的汽車工事。總導演蔡繼渭就站在水中,緊張地觀察水勢。如果水再大一點,那他們可能就要真的放棄這些汽車了。幸好,最終水位退了,才使拍攝得以進行。在構築好工事後,攝製組們又花了大量的「炸藥」將其爆破掉,汽車防線,迫近作業,「沒良心炮」萬炮轟鳴,有時候一幅航拍鏡頭裡可能就有上百名演員。

最後一場戰役的拍攝,就是在陳官莊圍殲杜聿明集團了。導演組突發奇想,從以前的白天拍攝鏡頭,轉變成夜晚拍攝最終活捉杜聿明的鏡頭。戰鬥過程也不再像前面兩場戰役的規模宏大了,只是輔助炸點和照明,給了更多的留白想像。

大到上萬人的行軍場面,小到夜雪場景的描寫,《淮海戰役》導演組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寫敵人的雄壯和精悍,卻從反面突出了那場艱苦卓絕戰鬥的不容易。那些一幕幕細膩的鏡頭,使整部電影成為了銀幕史上的經典。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