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羅斯福逼日本開第一槍?

陶謝 發佈 2020-08-12T18:00:59+00:00

1941年12月7日爆發的珍珠港事件,是二戰轉折點,也是美國參戰的直接原因。軸心國無論是德國還是日本,還沒有傻到主動挑戰美國,改變力量對比。


1941年12月7日爆發的珍珠港事件,是二戰轉折點,也是美國參戰的直接原因。軸心國無論是德國還是日本,還沒有傻到主動挑戰美國,改變力量對比。但是這件事偏偏發生了。

1941年7月,日軍進駐法屬南印度支那,從越南西貢機場起飛的飛機,直接威脅到馬六甲海峽的航運安全。美國政府宣布對日本禁運,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存款。美國總統能做的,也就是這些,要達成對日本開戰的目的,還需要一個契機。

8月9日大西洋會議上,邱吉爾再次向羅斯福提出參戰的請求,參戰需國會批准,羅斯福定不了,但是他告訴邱吉爾:「我可能永遠不會宣戰,但我卻可以製造戰爭。假如我要求美國國會宣戰,他們可能要辯論三個月之久才能有所決定。」;「即令美國本身沒遭受到攻擊,也要設法投入到遠東的戰爭。」

羅斯福又是怎樣製造戰爭的呢?8月17日回到華盛頓之後,他即向日本駐美國大使野村發出一份具有挑釁性質的通牒(內容和大西洋憲章差不多),擺在日本人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退出占領領土,要麼打破封鎖,這等於把日本逼上了絕路。日本一邊談判,一邊備戰,密電駐檀香山總領事收集太平洋艦隊的情報。密電往來都被美國截獲並破譯(代碼是「魔術」),等於是明碼電報了。

談判進入僵局,總統在一份備忘錄中寫道:「問題就是我們如何把他們(日本),引入發射第一炮的位置上,而又不讓我們自己蒙受太大的危險。」

據提奧博爾德少將在《珍珠港的最後秘密》中記載;羅斯福總統對於日本的一切準備,事先都有充分情報,因為他深知要想使美國投入戰爭,最好的方法就是讓美國的領土受到一次襲擊,所以他決定應用一切方法來引誘日本人上鉤。而不要讓他們知道美國是正在等待這個攻擊。11月27日發出的一份的戰爭警告,並沒有特別提到夏威夷,也未把詳情告知太平洋艦隊司令金莫爾和夏威夷駐軍司令肖特。

12月2日到12月3日,東京政府密電其海外領事館,銷毀密碼本和秘密文件,這是即將開戰的訊息。這一重要情報,夏威夷的指揮官金莫爾和肖特一無所知。此時南雲忠一的聯合艦隊關閉了無線電,已在駛往夏威夷的路上。

12月6日下午5.30,羅斯福收到日本政府的最後通牒(一份經過偽裝的宣戰書),讀完後他說:「這個意思就是戰爭。」提奧博爾德少將說:「他在這個最後的緊急關頭上,又是一整天過去了,仍然沒有一個字通知在夏威夷的指揮官。」

12月7日,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看到這份最後通牒,向夏威夷發出預警,可是這樣一份緊急文件,卻並沒有通過即時的越洋電話傳達,而是用商業無線電公司拍發的。肖特司令部收到這份電報時,襲擊已經過去了6小時。

12月7日凌晨6時,聯合艦隊開到了距夏威夷瓦胡島正北230海里的攻擊位置,第一波攻擊隊的183架作戰飛機從6艘航母上起飛,撲向夏威夷。這一天是星期日,太平洋艦隊的官兵,都在準備度過一個愉快的周末。兩波攻擊共擊沉18艘戰鬥艦,177架飛機,4575人死傷。「巧合」的是,攻擊發生時,3艘航空母艦都不在軍港里。

提奧博爾德少將最後評述說:「把一支弱勢的太平洋艦隊留在夏威夷,並且不讓這個艦隊的司令獲得一切有關情報,羅斯福總統於是在1941年12月7日一手把美國拖入戰爭。他使美國全國都自願起而奮戰,因為在當時沒有一個美國人會想到日本人的襲擊,是如何恰好地配合了其總統的計劃。從海軍的觀點來看,這固然是一次慘敗。可是從外交的觀點來看,珍珠港事件正是軸心國家全盤潰敗的前奏曲。」

或許是日本偽裝得太好,大家都掉以輕心;或許正是求之不得,逼日本先開槍,借日本人的手完成了全國動員。美國這樣的制度,輕易團結不起來,美國自己做不到的事,日本幫了忙。對日本來說,被切斷了石油供應線,鋌而走險,把戰敗投降延後了4年,無數人死在戰場。

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羅斯福總統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講,美國國會高票通過對日宣戰。


(陶謝 原創 微信公眾號:taoxieshou)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