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竊國大盜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

讀史開眼界 發佈 2020-08-12T19:53:20+00:00

當時,不論美國 還是英國,雖然都表示支持袁世凱,但其傾向於維持君主立憲,扶持清政府,因此,他們說共和制是一種冒險的嘗試,會導致無政府狀態,而不肯輕易在中國換馬。


文:王立文 節選自《智慧謀略》

對革命陣營,袁世凱軟硬兼施,又打又拉。打下漢口之後,他就以實行君主立憲為條件,秘密向革命軍進行和平試探,同黎元洪進行頻繁的電信往來。對他的試探,黎元洪在一封復電中明確表示:「公果能與吾徒共扶大義,將見四百兆之人,皆皈心於公。將來民國總統選舉時,第一任中華共和大總統,公固不難從容獵取也。何必屢出甘言,思以詐術挾我軍心,轉為公利。」從此,可以看出,革命軍方面對他的許諾和軟弱,但也揭露了他的詐術,拒絕了他的和平試探。於是,他立即採用打的一手,命令北洋軍攻下了漢陽,給革命軍施加壓力。

這時,是堅持君主立憲還是贊同共和?還要看看帝國主義的眼色才能行事11月中旬,他的長子袁克定對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說:其父是主張維持清室的但革命軍方面硬要推他父親為共和國總統,如何是好,請賜教。當時,不論美國 還是英國,雖然都表示支持袁世凱,但其傾向於維持君主立憲,扶持清政府,因此,他們說共和制是一種冒險的嘗試,會導致無政府狀態,而不肯輕易在中國換馬。

於是,袁世凱對革命軍方面的許諾故做姿態,表示不能接受的樣子。但是,革命聲勢越來越大,十幾省相繼宣布獨立,清廷已是尸位素餐,不可救藥,於是各國就調整了其方針,勾結袁世凱,誘迫革命軍停戰議和。


11月26日,袁世凱與朱爾典密謀,由英國駐漢口領事出面斡旋,向湖北軍政府提出了雙方立即停戰、清廷宣布退位、選舉袁世凱為大總統等三項停戰議和條件,得到了革命軍政府的同意。12月18日,袁世凱派唐紹儀為代表到上海同革命黨人談判。他企圖通過南北和談,在迫使革命黨人妥協、讓他作大總統的同時,借革命的聲勢和 革命黨人之口,逼迫清帝退位。這樣,自己可以裝作清廷的忠臣,逃避人們侮罵他「奪天下於孤兒寡母之手」。

就在「南北議和」之時,孫中山回國,眾望所歸,組成了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當選為臨時大總統。儘管孫中山表示虛位以待,袁世凱也甚為不快。在同孫中山來往的函電中,他稱孫中山為「孫逸仙君」,以示不承認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地位。1912年1月2日,也就是孫中山就職的第二天,他在給議和的南方代表伍廷芳的電報中指責說:「國體問題既由國會解決,乃聞南京忽己組織政府,顯與前議相背,此次選舉總統,是何用意?」憤想之情,溢於言辭之中。

為此,他煽動並利用北洋軍人反對孫中山當選總統的嫉恨情緒,指使段祺瑞、馮國璋、段芝貴等聯名通電,表示維持君主立憲、反對共和,甚至宣稱:「若以少數意見採用共和制,必誓死抵抗」;張懷芝竟然發出了聯合各軍備戰的通電。同時,他也密令前線軍隊破壞停戰協定,進行軍事挑釁。「南北和談」被迫中止了。

袁世凱的惡劣行徑,激怒了革命黨人。他們要殺死他,以掃除障礙。1月1 日上午11時45分,袁世凱下朝回寓,行至東安門外丁字街口時,埋伏在這裡的革命黨人從路北祥宜坊肉鋪樓上扔下三顆炸彈,只響了一顆,袁世凱的衛隊管帶衛兵二人及他們的坐騎當即被炸死,九人被炸傷,而袁世凱卻免於一死。事件發生後,震動了京城內外,軍警四處捕人,革命黨人楊禹昌等罹難。


革命黨人的暗殺行動,沒有使袁世凱改邪歸正。他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在南京臨時政府中立憲分子的策應下,繼續向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民主派進逼。革命黨人處境困難,不得不中止了北伐,向他作出了更大的妥協和讓步。孫中山表示:「如清帝實行退位,宜布共和,則臨時政府決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職;以功以能,首推袁氏。」他得到了孫中山的保證後,又調過頭來逼迫清帝退位。

1月26 日,汪精衛按照袁世凱的要求,利用一個名叫彭家珍的革命青年,炸死了堅決反對清帝退位的皇族首領人物良弼,來了個殺雞給猴看。這一招果然奏效,嚇得皇 族成員個個心驚膽顫,反對清帝退位的人也逃出了北京。同一天,在他的指使下,段祺瑞率領湖北前線的四十六名北洋軍將領聯名電奏清廷,要求「明降諭旨,宜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否則帶兵入京。清廷見大勢已去,被迫接受了優待條件,於2月12日宣布退位了。

13日,袁世凱電告孫中山,說:「大清皇帝既明詔辭位,業經世凱署名,則宣布之日,為帝制之終局,即民國之始基。」孫中山隨即向參議院咨請辭職。15日,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為了堅持民主政治,防止袁世凱擁兵自重、實行獨裁專制統治,在提出辭職的同時,還附帶了三項條件:臨時政府設在南京;新總統親到南京就職;新總統必須遵守一切法律章程。顯然,這是「調虎離山」和對他的約束。可是,袁世凱不肯輕易就範。他口頭表示極願早日南行,但又遲遲不動身,還節外生枝,揚言要「釋政」、「退歸田裡」,對南京政府進行要挾。孫中山識破他的用心,一方面通電各省,宣布「以袁公到南京接事日為文辭職之期」,言外之意是你不來我不走;另一方面派蔡元培等為專使北上,去迎接他南下就職。

2月27日,專使們到達北京。正在等待之時,北京發生了兵變。這次兵變的變兵是剛剛從前線撤回的北洋第三鎮一部分士兵。他們在前線時,每月雙餉,撤回後雙餉被陸軍部給裁掉了,從而引起了他們的不滿。而這種不滿被別有用心的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定所利用。


原來,袁克定也想搞一次兵變,其目的是仿效「黃袍加身」的故事,趕走宣統,把袁世凱擁到皇宮裡去做皇帝。為此,他召集了一些中下級軍官開會,決定兵入東華門。這樣,火一點,兵變順勢而起。但因兵變的組織者沒有同保衛皇宮的禁衛軍軍統馮國璋通氣,變兵同禁衛軍發生了衝突。變兵們未能進宮,便火燒了東華門,又順手牽羊,大肆搶掠了東城的商民。駐京的薑桂題部見第三鎮撈到了油水,也在第二天晚上大肆搶劫了西城的商民。接著, 天津、保定又相繼發生了兵變。

這次兵變同專使去京迎袁南下毫無關係,更不是為威嚇專使、阻袁南下搞起來的,但狡猾多端的袁世凱卻借題發揮,以維持北方秩序為藉口,說南下難以成行。專使們因身臨其境,並受驚一場,也只好改弦更張,說服南京政府,將要求袁世凱南下的條件取消,臨時政府地點定為北京,總統就職儀式在北京舉行。於是,他如願以償了,竊奪了辛亥革命的成果,組成了實行地主封建軍閥統治的北洋政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