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永明元年造像碑

中國社會科學網 發佈 2020-06-10T08:46:50+00:00

2020年1—5月,由成都博物館、四川大學博物館聯合策劃的「映世菩提」特展在成都博物館舉行。展品中的南齊永明元年造像碑,是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紀年的褒衣博帶式袈裟的佛教造像,十分珍貴,向來受到學界關注。

  2020年1—5月,由成都博物館、四川大學博物館聯合策劃的「映世菩提」特展在成都博物館舉行。展品中的南齊永明元年造像碑,是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紀年的褒衣博帶式袈裟的佛教造像,十分珍貴,向來受到學界關注。

  南齊永明元年造像碑現存為一組四塊。主體造像碑為長方形石碑,四面皆有造像和題記。造像碑的正面主龕刻一尊立佛,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施與願印,跣足立於圓台上。造像碑的背面主龕內刻一尊坐佛,也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下擺分層搭在佛座上,坐佛的面部、手印、袈裟和正面的立佛相同。

  造像碑的右側面刻有長篇造像題記,其中寫道:「齊永明元年歲次癸亥七月十五日,西涼曹比丘釋玄嵩,為帝主臣王累世師長父母兄弟六親眷屬及一切眾生,敬造無量壽、當來彌勒成佛二世尊像。」由此可知,造像碑為西涼曹比丘釋玄嵩於南齊永明元年(483)出資鑿刻,正背面主龕分別為阿彌陀佛和彌勒佛。造像碑的左側面有兩列題記「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象滅為樂」,語出《大般涅槃經·聖行品》。

  南齊永明元年造像碑20世紀初發現於四川省茂汶縣(茂汶縣後來分治,分別為茂縣、汶川縣)。四川學者袁曙光撰寫《四川茂汶南齊永明造像碑及有關問題》,發表在《文物》1992年第2期,對其進行了介紹和探討。此後,學界一直關注該碑,也展開了進一步研究。

  南齊永明元年造像碑的發現與收藏是一個曲折的過程。據資料介紹,1921年,茂汶縣農民耕地時發現該碑並就地安置,地點在茂汶縣東校場壩中村寨。此地舊名為「衙門口」,是當地土司衙門所在地,據推測,歷史上可能是一座古寺。其後,該碑被供奉到校場壩的江瀆廟,1929年又移到茂汶縣城汶山公園內的圖書館門前。1935年,四川某軍閥的參謀盜竊該碑欲轉賣至國外,並將碑打碎成數塊,把其中造像較多的和刻有文字題記的四塊先運至成都。此事在茂汶當地和成都引起輿論憤慨。考古學家馮漢驥出面交涉,阻止這一珍貴文物出境。當時的省政府隨即截留,送歸當時的民眾教育館保管。新中國成立後,南齊永明元年造像碑由四川省博物館收藏。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想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