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張圖帶你 MySQL 入門(一)

佳雲大腦 發佈 2020-08-13T09:19:30+00:00

「Your MySQL connection id is 4」,這個記錄了 MySQL 服務到目前為止的連接數,每個新連結都會自動增加 1 ,上面顯示的連接次數是 4 ,說明我們只連接了四次。

以下文章來源於Java建設者 ,作者cxuan


SQL 基礎使用

MySQL 是一種關係型資料庫,說到關係,那麼就離不開表與表之間的關係,而最能體現這種關係的其實就是我們接下來需要介紹的主角 SQL,SQL 的全稱是Structure Query Language ,結構化的查詢語言,它是一種針對表關聯關係所設計的一門語言,也就是說,學好 MySQL,SQL 是基礎和重中之重。SQL 不只是 MySQL 中特有的一門語言,大多數關係型資料庫都支持這門語言。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下這門非常重要的語言。

查詢語言分類

在了解 SQL 之前我們需要知道下面這幾個概念

  • 數據定義語言:簡稱DDL (Data Definition Language),用來定義資料庫對象:資料庫、表、列等;
  • 數據操作語言:簡稱DML (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用來對資料庫中表的記錄進行更新。關鍵字:insert、update、delete等
  • 數據控制語言:簡稱DCL(Data Control Language),用來定義資料庫訪問權限和安全級別,創建用戶等。關鍵字:grant等
  • 數據查詢語言:簡稱DQL(Data Query Language),用來查詢資料庫中表的記錄,關鍵字:select from where等

DDL 語句

創建資料庫

下面就開始我們的 SQL 語句學習之旅,首先你需要啟動 MySQL 服務,我這裡是 mac 電腦,所以我直接可以啟動

然後我們使用命令行的方式連接資料庫,打開 iterm,輸入下面

MacBook:~ mr.l$ mysql -uroot -p

就可以連接到資料庫了

在上面命令中,mysql 代表客戶端命令,- u 表示後面需要連接的用戶,-p 表示需要輸入此用戶的密碼。在你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後,如果成功登陸,會顯示一個歡迎介面(如上圖 )和 mysql> 提示符。

歡迎介面主要描述了這些東西

  • 每一行的結束符,這裡用 ; 或者 \g 來表示每一行的結束
  • 「Your MySQL connection id is 4」,這個記錄了 MySQL 服務到目前為止的連接數,每個新連結都會自動增加 1 ,上面顯示的連接次數是 4 ,說明我們只連接了四次
  • 然後下面是 MySQL 的版本,我們使用的是 5.7
  • 通過 help 或者 \h 命令來顯示幫助內容,通過 \c 命令來清除命令行 buffer。

然後需要做的事情是什麼?我們最終想要學習 SQL 語句,SQL 語句肯定是要查詢數據,通過數據來體現出來表的關聯關係,所以我們需要數據,那麼數據存在哪裡呢?數據存儲的位置被稱為 表(table),表存儲的位置被稱為 資料庫(database),所以我們需要先建資料庫後面再建表然後插入數據,再進行查詢。

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創建資料庫,創建資料庫可以直接使用指令

CREATE DATABASE dbname;

進行創建,比如我們創建資料庫 cxuandb

create database cxuandb;

注意最後的 ; 結束語法一定不要丟掉,否則 MySQL 會認為你的命令沒有輸出完,敲 enter 後會直接換行輸出

創建完成後,會提示 「Query OK, 1 row affected」,這段語句什麼意思呢?Query OK 表示的就是查詢完成,為什麼會顯示這個?因為所有的 DDL 和 DML 操作執行完成後都會提示這個, 也可以理解為操作成功。後面跟著的 **1 row affected ** 表示的是影響的行數,() 內顯示的是你執行這條命令所耗費的時間,也就是 0.03 秒。

上圖我們成功創建了一個 cxuandb 的資料庫,此時我們還想創建一個資料庫,我們再執行相同的指令,結果提示

提示我們不能再創建資料庫了,資料庫已經存在。這時候我就有疑問了,我怎麼知道都有哪些資料庫呢?別我再想創建一個資料庫又告訴我已經存在,這時候可以使用 show databases 命令來查看你的 MySQL 已有的資料庫

show databases;

執行完成後的結果如下

因為資料庫我之前已經使用過,這裡就需要解釋一下,除了剛剛新創建成功的 cxuandb 外,informationn_schema 、performannce_schema 和 sys 都是系統自帶的資料庫,是安裝 MySQL 默認創建的資料庫。它們各自表示

  • informationn_schema:主要存儲一些資料庫對象信息,比如用戶表信息、權限信息、分區信息等
  • performannce_schema:MySQL 5.5 之後新增加的資料庫,主要用於收集資料庫伺服器性能參數。
  • sys: MySQL 5.7 提供的資料庫,sys 資料庫裡面包含了一系列的存儲過程、自定義函數以及視圖來幫助我們快速的了解系統的元數據信息。

其他所有的資料庫都是作者自己創建的,可以忽略他們。

在創建完資料庫之後,可以用如下命令選擇要操作的資料庫

use cxuandb

這樣就成功切換為了 cxuandb 資料庫,我們可以在此資料庫下進行建表、查看基本信息等操作。

比如想要看康康我們新建的資料庫裡面有沒有其他表

show tables;

果然,我們新建的資料庫下面沒有任何表,但是現在,我們還不進行建表操作,我們還是先來認識一下資料庫層面的命令,也就是其他 DDL 指令

刪除資料庫

如果一個資料庫我們不想要了,那麼該怎麼辦呢?直接刪掉資料庫不就好了嗎?刪表語句是

drop database dbname;

比如 cxuandb 我們不想要他了,可以通過使用

drop database cxuandb;

進行刪除,這裡我們就不進行演示了,因為 cxuandb 我們後面還會使用。

但是這裡注意一點,你刪除資料庫成功後會出現 「0 rows affected」,這個可以不用理會,因為在 MySQL 中,drop 語句操作的結果都是 「0 rows affected」

創建表

下面我們就可以對表進行操作了,我們剛剛 show tables 發現還沒有任何表,所以我們現在進行建表語句

CREATE TABLE 表名稱
(
列名稱1 數據類型 約束,
列名稱2 數據類型 約束,
列名稱3 數據類型 約束,
....
)

這樣就很清楚了吧,列名稱就是列的名字,緊跟著列名後面就是數據類型,然後是約束,為什麼要這麼設計?舉個例子你就清楚了,比如 cxuan 剛被生出來就被列印上了標籤

比如我們創建一個表,裡面有 5 個欄位,姓名(name)、性別(sex)、年齡(age)、何時僱傭(hiredate)、薪資待遇(wage),建表語句如下

create table job(name varchar(20), sex varchar(2), age int(2), hiredate date, wage decimal(10,2));

事實證明這條建表語句還是沒問題的,建表完成後可以使用 DESC tablename 查看錶的基本信息

DESC 命令會查看錶的定義,但是輸出的信息還不夠全面,所以,如果想要查看更全的信息,還要通過查看錶的創建語句的 SQL 來得到

show create table job \G;

可以看到,除了看到表定義之外,還看到了表的 engine(存儲引擎) 為 InnoDB 存儲引擎,\G 使得記錄能夠豎著排列,如果不用 \G 的話,效果如下

刪除表

表的刪除語句有兩種,一種是 drop 語句,SQL 語句如下

drop table job

一種是 truncate 語句,SQL 語句如下

truncate table job

這兩者的區別簡單理解就是 drop 語句刪除表之後,可以通過日誌進行回復,而 truncate 刪除表之後永遠恢復不了,所以,一般不使用 truncate 進行表的刪除。『

修改表

對於已經創建好的表,尤其是有大量數據的表,如果需要對表做結構上的改變,可以將表刪除然後重新創建表,但是這種效率會產生一些額外的工作,數據會重新加載近來,如果此時有服務正在訪問的話,也會影響服務讀取表中數據,所以此時,我們需要表的修改語句來對已經創建好的表的定義進行修改。

修改表結構一般使用 alter table 語句,下面是常用的命令

ALTER TABLE tb MODIFY [COLUMN] column_definition [FIRST | AFTER col_name];

比如我們想要將 job 表中的 name 由 varchar(20) 改為 varchar(25),可以使用如下語句

alter table job modify name varchar(25);

也可以對表結構進行修改,比如增加一個欄位

alter table job add home varchar(30);

將新添加的表的欄位進行刪除

alter table job drop column home;

可以對表中欄位的名稱進行修改,比如吧 wage 改為 salary

alter table job change wage salary decimal(10,2);

修改欄位的排列順序,我們前面介紹過修改語法涉及到一個順序問題,都有一個可選項 first | after column_name,這個選項可以用來修改表中欄位的位置,默認 ADD 是在添加為表中最後一個欄位,而 「CHANGE/MODIFY」 不會改變欄位位置。比如

alter table job add birthday after hiredate;

可以對表名進行修改,例如將 job 表改為 worker

alter table job rename worker;

DML 語句

有的地方把 DML 語句(增刪改)和 DQL 語句(查詢)統稱為 DML 語句,有的地方分開,我們目前使用分開稱呼的方式

插入

表創建好之後,我們就可以向表里插入數據了,插入記錄的基本語法如下

INSERT INTO tablename (field1,field2) VALUES(value1,value2);

例如,向中插入以下記錄

insert into job(name,sex,age,hiredate,birthday,salary) values("cxuan","男",24,"2020-04-27","1995-08-22",8000);

也可以不用指定要插入的欄位,直接插入數據即可

insert into job values("cxuan02","男",25,"2020-06-01","1995-04-23",12000);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如果插入的順序不一致的話會怎麼樣呢?

對於含可空欄位、非空但是含有默認值的欄位、自增欄位可以不用在 insert 後的欄位列表出現,values 後面只需要寫對應欄位名稱的 value 即可,沒有寫的欄位可以自動的設置為 NULL、默認值或者自增的下一個值,這樣可以縮短要插入 SQL 語句的長度和複雜性。

比如我們設置一下 hiredate、age 可以為 null,來試一下

insert into job(name,sex,birthday,salary) values("cxuan03","男","1992-08-23",15000);

我們看一下實際插入的數據

我們可以看到有一行兩個欄位顯示 NULL。在 MySQL 中,insert 語句還有一個很好的特性,就是一次可以插入多條記錄

INSERT INTO tablename (field1,field2) VALUES
(value1,value2),
(value1,value2),
(value1,value2),
...;

可以看出,每條記錄之間都用逗號進行分割,這個特性可以使得 MySQL 在插入大量記錄時,節省很多的網絡開銷,大大提高插入效率。

更新記錄

對於表中已經存在的數據,可以通過 update 命令對其進行修改,語法如下

UPDATE tablename SET field1 = value1, field2 = value2 ;

例如,將 job 表中的 cxuan03 中 age 的 NULL 改為 26,SQL 語句如下

update job set age = 26 where name = 'cxuan03';

SQL 語句中出現了一個 where 條件,我們會在後面說到 where 條件,這裡簡單理解一下它的概念就是根據哪條記錄進行更新,如果不寫 where 的話,會對整個表進行更新

刪除記錄

如果記錄不再需要,可以使用 delete 命令進行刪除

DELETE FROM tablename [WHERE CONDITION]

例如,在 job 中刪除名字是 cxuan03 的記錄

delete from job where name = 'cxuan03';

在 MySQL 中,刪除語句也可以不指定 where 條件,直接使用

delete from job

這種刪除方式相當於是清楚表的操作,表中所有的記錄都會被清除。

DQL 語句

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DQL 語句,數據被插入到 MySQL 中,就可以使用SELECT 命令進行查詢,來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SELECT 查詢語句可以說是最複雜的語句了,這裡我們只介紹一下基本語法

一種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某個表中查詢出所有的欄位和數據,簡單粗暴,直接使用SELECT *

SELECT * FROM tablename;

例如我們將 job 表中的所有數據查出來

select * from job;

其中 * 是查詢出所有的數據,當然,你也可以查詢出指定的數據項

select name,sex,age,hiredate,birthday,salary from job;

上面這條 SQL 語句和 select * from job 表是等價的,但是這種直接查詢指定欄位的 SQL 語句效率要高。

上面我們介紹了基本的 SQL 查詢語句,但是實際的使用場景會會比簡單查詢複雜太多,一般都會使用各種 SQL 的函數和查詢條件等,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認識一下。

去重

使用非常廣泛的場景之一就是 去重,去重可以使用 distinct 關鍵字來實現

為了演示效果,我們先向資料庫中插入批量數據,插入完成後的表結構如下

下面我們使用 distinct 來對 age 去重來看一下效果

你會發現只有兩個不同的值,其他和 25 重複的值被過濾掉了,所以我們使用 distinct 來進行去重

條件查詢

我們之前的所有例子都是查詢全部的記錄,如果我們只想查詢指定的記錄呢?這裡就會用到 where條件查詢語句,條件查詢可以對指定的欄位進行查詢,比如我們想查詢所有年齡為 24 的記錄,如下

select * from job where age = 24;

where 條件語句後面會跟一個判斷的運算符 =,除了 = 號比較外,還可以使用「>、<、>=、<=、!=」 等比較運算符;例如

select * from job where age >= 24;

就會從 job 表中查詢出 age 年齡大於或等於 24 的記錄

除此之外,在 where 條件查詢中還可以有多個並列的查詢條件,比如我們可以查詢年齡大於等於 24,並且薪資大雨 8000 的記錄

select * from job where age >= 24 and salary > 8000;

多個條件之間還可以使用 or、and 等邏輯運算符進行多條件聯合查詢,運算符會在以後章節中詳細講解。

排序

我們會經常有這樣的需求,按照某個欄位進行排序,這就用到了資料庫的排序功能,使用關鍵字 order by 來實現,語法如下

SELECT * FROM tablename [WHERE CONDITION] [ORDER BY field1 [DESC|ASC] , field2 [DESC|ASC],……fieldn [DESC|ASC]]

其中 DESC 和 ASC 就是順序排序的關鍵字,DESC 會按照欄位進行降序排列,ASC 會按照欄位進行升序排列,默認會使用升序排列,也就是說,你不寫 order by 具體的排序的話,默認會使用升序排列。order by 後面可以跟多個排序欄位,並且每個排序欄位可以有不同的排序順序。

為了演示功能,我們先把表中的 salary 工資列進行修改,修改完成後的表記錄如下

下面我們按照工資進行排序,SQL 語句如下

select * from job order by salary desc;

語句執行完成後的結果如下

這是對一個欄位進行排序的結果,也可以對多個欄位進行排序,但是需要注意一點

根據 order by 後面聲名的順序進行排序,如果有三個排序欄位 A、B、C 的話,如果 A 欄位排序欄位的值一樣,則會根據第二個欄位進行排序,以此類推。

如果只有一個排序欄位,那麼這些欄位相同的記錄將會無序排列。

限制

對於排序後的欄位,或者不排序的欄位,如果只希望顯示一部分的話,就會使用LIMIT 關鍵字來實現,比如我們只想取前三條記錄

select * from job limit 3;

或者我們對排序後的欄位取前三條記錄

select * from job order by salary limit 3;

上面這種 limit 是從表記錄的第 0 條開始取,如果從指定記錄開始取,比如從第二條開始取,取三條記錄,SQL 如下

select * from job order by salary desc limit 2,3;

limit 一般經常和 order by 語法一起實現分頁查詢。

注意:limit 是 MySQL 擴展 SQL92 之後的語法,在其他資料庫比如 Oracle 上就不通用,我犯過一個白痴的行為就是在 Oracle 中使用 limit 查詢語句。。。

聚合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對記錄進行匯總的操作,這類操作主要有

  • 匯總函數,比如 sum 求和、count 統計數量、max 最大值、min 最小值等
  • group by,關鍵字表示對分類聚合的欄位進行分組,比如按照部門統計員工的數量,那麼 group by 後面就應該跟上部門
  • with 是可選的語法,它表示對匯總之後的記錄進行再次匯總
  • having 關鍵字表示對分類後的結果再進行條件的過濾。

看起來 where 和 having 意思差不多,不過它們用法不一樣,where 是使用在統計之前,對統計前的記錄進行過濾,having 是用在統計之後,是對聚合之後的結果進行過濾。也就是說 where 永遠用在 having 之前,我們應該先對篩選的記錄進行過濾,然後再對分組的記錄進行過濾。

可以對 job 表中員工薪水進行統計,選出總共的薪水、最大薪水、最小薪水

select sum(salary) from job;
select max(salary),min(salary) from job;

比如我們要統計 job 表中人員的數量

select count(1) from job;

統計完成後的結果如下

我們可以按照 job 表中的年齡來進行對應的統計

select age,count(1) from job group by age;

既要統計各年齡段的人數,又要統計總人數

select age,count(1) from job group by age with rollup;

在此基礎上進行分組,統計數量大於 1 的記錄

select age,count(1) from job group by age with rollup having count(1) > 1;

表連接

表連接一直是筆者比較痛苦的地方,曾經因為一個表連接掛了面試,現在來認真擼一遍。

表連接一般體現在表之間的關係上。當需要同時顯示多個表中的欄位時,就可以用表連接來實現。

為了演示表連接的功能,我們為 job 表加一個 type 欄位表示工作類型,增加一個 job_type 表表示具體的工作種類,如下所示

下面開始我們的演示

查詢出 job 表中的 type 和 job_type 表中的 type 匹配的姓名和工作類型

select job.name,job_type.name from job,job_type where job.type = job_type.type;

上面這種連接使用的是內連接,除此之外,還有外連接。那麼它們之間的區別是啥呢?

內連接:選出兩張表中互相匹配的記錄;

外連接:不僅選出匹配的記錄,也會選出不匹配的記錄;

外連接分為兩種

  • 左外連接:篩選出包含左表的記錄並且右表沒有和它匹配的記錄
  • 右外連接:篩選出包含右表的記錄並且左表沒有和它匹配的記錄

為了演示效果我們在 job 表和 job_type 表中分別添加記錄,添加完成後的兩表如下

下面我們進行左外連接查詢:查詢出 job 表中的 type 和 job_type 表中的 type 匹配的姓名和工作類型

select job.name,job_type.name from job left join job_type on job.type = job_type.type;

查詢出來的結果如下

可以看出 cxuan06 也被查詢出來了,而 cxuan06 他沒有具體的工作類型。

使用右外連接查詢

select job.name,job_type.name from job right join job_type on job.type = job_type.type;

可以看出,job 表中並沒有 waiter 和 manager 的角色,但是也被查詢出來了。

查詢

有一些情況,我們需要的查詢條件是另一個 SQL 語句的查詢結果,這種查詢方式就是子查詢,子查詢有一些關鍵字比如 「in、not in、=、!=、exists、not exists」 等,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子查詢查詢出每個人的工作類型

select job.* from job where type in (select type from job_type);

如果子查詢數量唯一的話,還可以用 = 來替換 in

select * from job where type = (select type from job_type);

意思是子查詢不唯一,我們使用 limit 限制一下返回的記錄數

select * from job where type = (select type from job_type limit 1,1);

在某些情況下,子查詢可以轉換為表連接

關鍵字: